游客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游客 2017-06-12 22:53:38    201238 次浏览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多年前,网上曾兴起罗列一系列生僻词组,然后中间夹着“吃屎”两个字,并以一句“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除了吃屎以外,什么都不会”来点题。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现在,终于有个工具来帮你脱离耻辱了。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该款 app 的上特别标有“正版”字样)

曾陪伴过大多数中国小学生的《新华字典》在 6 月 11 日推出了官方版 app,让你可以随时查生字,而且还请来原《新闻联播》播音员李瑞英来为字典配音,谁也不能再羞辱你不懂读生僻字了。

  不过,前提是,得花 40 元进行应用内购买,否则大部分功能每天都只能使用 1-2 次。鉴于一般纸质版定价才 24.5 元,如果选择网购则更便宜,而这款 app 凭什么定价如此高?让我们先一起看看它的能耐。

查生字的打开方式:打字输入、汉字元素检索、相机识别、跨软件查字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想查一个字的意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搜索栏里输入想查询的字,即可以获取相关信息。

除此以外,用户还可以沿用以前纸质版的习惯来使用 app。只需要直接在搜索栏里输入该字的拼音读音、部首、笔画数,或是四角号码,都可以进行汉字检索;用户还可以通过 app 提供的拼音、部首和笔画检索,如翻字典一般查阅。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同时,也可使用更“数字化”的查字方式。只需用手机镜头对准要识别查询的字,就能获取查询结果。经测试,如果识别的是宋体这类比较“正”的字体,只要克服了手抖问题,还是可识别出来的。但如果想识别花式的中文字体,正确率就不好保证了。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如果在平常浏览网页或用手机阅读过程中遇到想查询的文字,还可以使用“跨软件查字”功能。即用光标选定要查的字,然后通过“共享”来调取新华字典 app 查询。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经测试,“跨软件查字”功能暂不稳定,常有闪退现象。期待以后的版本会有所优化。

除了查生字,这个 app 还能干啥?

以上多种查生字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对“查询”这个动作的优化,而除了检索并查询生字以外的功能,则更能体现字典数字化的价值。

第一个增值功能,当选 app 的朗读功能。除了邀请了原《新闻联播》播音员李瑞英来为字典配音让 app “官方感”爆棚外,用户在听完“央视派”读音后,还可以进行发音练习,练习一下普通话。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第二个增值功能:app 的机器人对话服务。小学生除了用田字簿抄写外,另一任务就是拿生字组词。app 中的组词机器人就是专门帮忙组词的。可惜的是,机器人提供的搜索结果并不能被点击选择来进一步查询,也就是如果在里面遇到生字,还是得退出机器人,去到搜索栏输入进行查询。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除了组词机器人,app 里还有一个“笔顺快查机器人”,这个功能倒是挺特别的。只需要输入任意汉字,机器人就会以动画形式展现文字的笔画顺序以及笔画数。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第三个增值功能:当电子书看。以前学校里总有几个拿《新华字典》或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当闲书看的同学,而现在,付费用户也可以下载《新华字典》进行离线阅读,且配有书签功能,便于纪录。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除了以上这些功能之外,app 还包含了汉字游戏(收费),以及教导父母如何使用 iOS 自带的“引导式访问”功能以防止孩子打着查字典的名号玩手机。

app 的各个功能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是否需要购买使用就看各位读者的需要了,或者也可以先下载试用一下再决定。

《新华字典》不仅陪伴了你成长,它也见证了中国的改变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本次 app 使用的《新华字典》材料,来自于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第 11 版《新华字典》内容。而从《新华字典》第 1 版出版到今天的 app 版诞生,总共走过了 60 年。

《新华字典》起初叫作《伍记小字典》,从 1953 年开始出版,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7年,在国务院发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下,《新华字典》改用简体字为主体字头,并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业界大多将这个版本认定为《新华字典》的第一版。

1953 年时,书名原为“《新华字典》之父”魏建功用隶书题写,但在第二次印刷时,为了淡化个人性,书名改由鲁迅手迹呈现。在迎来简体字风潮后,因鲁迅在世时简体字还没出现,只能拿“化”字和“十”字凑成一个“华”字。但在周恩来的反对下,最终舍弃“鲁体字”,改用宋体呈现书名。

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次年,《新华字典》推出第 2 版,采用了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六七十年代的《新华字典》,“主义”和“思想”类词汇特别多,有人也将其称为“政治教科书”。

“文革”之下,《新华字典》迎来非常特别的 1971 年版,处处可见当时政治环境特色。据悉,和上一版相比,71 年版本改动了 1100 多处,引用了 46 条毛主席语录,扉页上也印有“毛主席语录”等三行红色大字。

改革开放后,编辑组多次对《新华字典》进行修订,删除了部分政治套话和术语。

《新华字典》出了个官方版app,但凭什么叫价40元?

(图自网易博客)

1998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花费了 2 年时间全面修订的第 9 版正式出版,清除剩余的政治套话,当时单字收录量达到 1 万多个,词语达到 3500 多个。

2004 年的第 10 版则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科技性,新增了 100 多个新词,其中涉及科技、法律和经济等多方面,包括光纤、光盘、互联网、基因、克隆等不同词语。

2011 年出版了目前最新的第 11 版,这也是网络热词正式走入《新华字典》的时代。不仅“雷人’‘晒工资’‘房奴’等词语都被纳入其中,单个文字的释义也得到了进一步补充,如“奴”字就增加“为了支付贷款等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这一解释,而“门”字也增加了“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这一释义,并举例“学历门”“考试门”。

而且,即使连《新华字典》的定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的物价水平。西方有基于巨无霸汉堡价格来丈量各国货币汇率合理度的巨无霸指数,而中国则有《新华书店》的定价遵循“猪肉定律”一说——一本《新华字典》的价格和出版同期 500 克猪肉的价格相近。

如 1957 年的《新华字典》定价是 1 元,而 1998 年的定价则是 11 元,2004 年去到 16 元,到了 2011 年的最新版,价格正式升到 24.9 元,几乎都和同期猪肉价格相近。

看来,除了作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的工具书或“闲书”,《新华字典》更像是新中国发展的一本“活史记”,而其中对一些字的释义也是这个时代的侧面反映。从这个层面来看,闲余时间把《新华字典》当“闲书”翻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