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4月24日,大连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在外拍时遭遇雷电,他被电得大叫,扔掉了伞,摄像小哥也被电到。
幸好小哥安然无恙
但是,这让我想起了在北京
“天雷滚滚”的日子
电视塔被“雷击”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世界各地约有2000个闪电正在进行;用人造卫星统计闪电频率,全球平均每秒有40-50次闪电发生,全年总共发生闪电次数为10.4亿次。
从太空看地球上的闪电活动而你,对雷电的知识了解多少?雷电是怎么来的?
雷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
雷电发生的前提一定是有强对流活动。对流云团里的小雨滴在上上下下的往复运动时,不知不觉中相互摩擦“来了电”,这样本来一朵普通无奇的小白云就变身为“暗波涌动”的带电云。
小编十分热心的查了下最近的天气活动
未来三天南方多强降雨局地谨防强对流天气
北方的同学,松了口气。但是,北京的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你运气足够好,也许这辈子碰不到台风,也不会经历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大暴雪,但你一定躲不开打雷闪电。天雷滚滚,如何保护自己?
在保护自己之前欢迎进入科普小课堂,让我们探索一下小哥被击背后的故事
气象小哥为什么会被雷击?
各位同学,这是气象小哥发生故事的现场照片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一件事情
雷鸣电闪时在室外的人,
为防雷击,应当遵从四条原则。
第一: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
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
第二: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
以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
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很大的电位差,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的两点,则两脚间便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受伤害。
第三: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
高大建筑体附近,不可手持金属体高举头顶
第四:不要进水中,因水体导电好,易遭雷击。
总之,应当到较低处,
双脚合拢地站立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的机会。
但是,这位小哥,
在下雨天,举着一把伞站在高处
大连市600多万的人口
我要是雷公,我也选他
气象小哥在下雨天工作本来就挺不容易
但是,做人,千万不能抱有侥幸
不能随便发毒誓,不能随便渡劫
幸好小哥没有发生事情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有效的躲避雷击?
如何躲避雷击?
建筑物避雷
避雷针
避雷针,专业术语叫“接闪杆”,真正的工作原理并不是避雷,而是引雷。通过金属尖端引雷(闪电)上身,再连通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有人认为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中和了雷雨云中积累的电荷,起到了消除电的作用。但近年来通过尖端放电电量计算,它远不能中和所有电荷。
你是不是认为
打雷下雨的日子,躲在建筑物里加班
这样就安全了?
在强对流天气下,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
毕竟我们血肉之躯
怎么能敌得过雷霆万钧
人的闪电防护
雷电期间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
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
在没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
应避免接触烟囱、自来水管、暖气管道、钢柱等
由中国气象报社制做的大图,
教你一分钟提高自己的雷电安全意识
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在危机降临之时,就有可能救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