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衣
对于一家拥有18万全球员工的巨型公司,这一阶段的华为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向后看,是外围传统经济的下滑以及电信行业自身的困顿,向前看,“数字化转型”浪潮波涛汹涌背后是随时掉队的危机。但,不作为、不试错、不驶入无人区,华为也许面对的是关乎生死的未来。
在刚刚结束的华为第十四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高管从各个方面解析了华为toB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甚至希望IT厂商的竞争来得更加猛烈些,倒逼运营商加快数字化的同时,华为才越有可能实现自身业务数字化转型需求,而在那之前,华为只有不计回报地投入。
据了解,华为坚持将每年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去年研发费用高达764亿元,占总收入的14.6%。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130亿元。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万物联网的数字化转型大幕拉开,华为希望能够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数字化的转型,用3到5年时间,打造数字化华为。
“数字化”风口
2030年的道路之王将是硅谷,而非底特律。智能下水道将助力改善公共卫生指标。农业生产就像棒球运动一样,两者都蕴藏着丰富的数据,也面临着怎样把这些数据转化成洞察力的挑战。这些只是最近在“经济学人创新峰会”上发表的一些声明和预测。在这一峰会上,来自财富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汇聚一堂,探索管理数字化变革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课题早在几年前就被纳入到了全球巨头公司们的日常例会里。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机会迸发的时代背后也许也是风险。
正如风险投资家J.B.Pritzer所说:“如果你不像科技公司一样展开行动,那么就意味着可能已经落伍,或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
出于对行业的判断,华为几年前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并在今年对外公布了时间表。在本届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宣布计划用3到5年时间,打造数字化华为。
徐文伟表示,华为预计,到2025年,全球产生并存储的数据量将达到180ZB,相对于2010年增长150倍。各行业的数字化,蕴含着无限的数字红利,不仅给千百万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和效率提升,也对“端、管、云”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ICT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他同时表示,华为首先自己要实现关键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比如说,对外,华为通过交易和接触过程的数字化,实现客户、消费者、合作伙伴、供应商、员工五类用户的ROADS体验,实现快速、敏捷、方便,提升满意度。对内,研发、供应、交付等业务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化,打通跨领域的信息断点,实现行业领先的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华为的全面数字化。
徐文伟以“华为研发云”为例表示,“我们依托全球数据中心,建设了10万桌面云和110万个虚拟机,实现了代码上云和作业上云,使各研发作业环节时间缩短50%,研发作业效率提升约1倍。”
“云业务”先行
“走向智能社会的路程中,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不可否认这其中诞生的种种,会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机会与拐点。任何企业要抓住机会,必须成为数字化的组织,也唯有如此才能不掉队。”在分析师大会的开场演讲中,徐直军表示,在智能社会中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
基于这种判断,一个月前,华为正式宣布成立CloudBU,在外界看来,云业务的成功与否是华为整个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华为数字化的目标是,达到包括ROADS体验、激发员工、敏捷创新等五个领域。五个领域中敏捷创新就是产品以客户为中心的响应速度、创新能力、智慧运营,这是华为要达到的目的。目前华为内部已经开始大笔资金投入。”徐文伟表示,华为的数字化包括内部的IT全部云化,与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的对接流程全部云化。
以公有云领域为例,华为的云策略是,首先有自己的公有云业务,另一个是和全球运营商合作的公有云,携手运营商和商业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实现行业云化,这就是华为CloudFamily战略,是区别其他公司的不同的公有云发展之路。
“在云计算方面,华为将是运营商的重要推动者。华为目前为德国电信、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海外,华为的公有云也将主要和运营商合作。”徐文伟表示,“华为内部在中国市场云服务战略上达成一致,要强力进入中国公有云市场,华为在公有云市场有强大的线下服务能力,今年成立CloudBU重点是补齐线上能力,华为希望公有云的线上能力三年时间超过阿里云。”
他同时指出,目前华为在推动运营商云化上的措施有三个方向,一是帮助运营商网络云化,利用云的技术可以把基站、传输的通信资源池化。二是,推动运营商的IT架构云化,运营商最终要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向它的客户提供服务。三是,华为要用云的方式向运营商提供业务和服务,今后有一些业务运营商不一定要采购,而是直接在华为云上租用,降低投资风险。这一点,华为与德国电信在视频业务上已经做出了尝试。
事实上,从目前云市场的机会来看,主要集中在四类企业上,一类是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价格敏感、忠诚度低、业务简单、即开即用。第二类是政府,投资长、回报大、关系复杂、技术门槛高,强调运营和服务,最近又有PPP模式进入,如1分钱中标。第三类是大企业,混合云是常态,技术优先、安全第一。第四类是一般企业用户,有场景和行业背景需求,对技术依赖。
虽然每类客户都有不同的玩家进入,但目前并没有一家云计算厂商可以全覆盖。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可以提供基础设施、设备、运营和运维和服务。换言之,你要什么,华为云一应俱全。而和等竞争对手相比,也许华为最大优势就是运营商的伙伴关系和线下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面向未来的投资
3月31日,华为对外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华为2016年全球销售收入达人民币5216亿元(751亿美元),较2015年的3950亿元大幅增长32%。其中实现净利润为371亿元人民币,虽然相较上年增长不多,但有一项数据让华为成为全球科技媒体的关注焦点,那就是去年华为研发费用达到764亿人民币(约110亿美元)。业界解读华为之所以能够从当年深圳一家做代理的企业成长为今天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凭借的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对未来的投入。
根据华为公开的数据,从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间华为累计投入3130多亿元人民币的研发投入,保持着中国科技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纪录。30年过去中国出现过不少在全球拥有一席之地的科技企业,然而像华为这样持续保持全球第一,在欧洲、亚、非市场份额超过美国竞争公司,并且至今仍旧保持营收高增长的常青企业,除了华为可以说再也很难找到第二家。
徐直军表示,华为很多业务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自身业务数字化转型需求,而在那之前,华为只有不计回报地投入。徐文伟则进一步表示,华为计划未来三年投资2亿美元新建15个OpenLab,全球OpenLab数量达到20个。
与其他科技巨头不同的是,华为不仅重视研发,也重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出“平台 生态”战略,打造一个云、管、端协同的平台;还与行业伙伴一起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这些遍布全球的OpenLab,将成为华为与各地合作伙伴深入合作的基地。
徐文伟分享了一个IoT的案例:迅达电梯是世界第二大电梯公司,有上百万部电梯在全球运行。华为和迅达合作的梯联网项目,把电梯运行的参数实时地传送到监控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预防性维护,提升电梯运营安全,并大幅节约维护成本。
“华为正从此前卖盒子的公司向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角色转型,华为的合作伙伴范围变了,更多是和产业合作伙伴合作来经营各个产业,比如华为与大型的制造企业ABB、西门子、美国通用的合作。”徐文伟对记者表示,在数字化转型领域作为行业领导者,华为承担的责任要大很多,不仅仅要梳理与行业伙伴的关系,还要与上下游的利益相关者打通。尤其在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商业规则破坏者,走得越深,面对的问题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