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他们为什么删掉“今日头条”?

游客 2017-04-21 03:37:02    201333 次浏览

来源:北京晨报

日前,IT时代网发布了一条阅读量爆棚的微信:《我为什么卸载今日头条?》,文章作者一开篇就写明:作为一个多年的头条粉,最近在犹豫良久之后,终于狠心把“今日头条”卸载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正在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信息垃圾制造场。

“今日头条”之所以会被作者誉为“信息垃圾制造场”,是因为“今日头条”赖以成功的所谓“无人为编辑、纯机器算法的筛选模式”。

在理工男张一鸣的思维里,这种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选择模式是最佳的,它排除了所有的人为因素——由机器去学习你的阅读喜好,然后记忆并帮你去海量信息里搜索、推送你曾阅读过的同类信息。

咋看这种模式没有任何问题,所有“今日头条”用户一打开APP,推送到你眼前的信息,就是你昨天、前天曾点击阅读过的同类内容,或高雅、或低俗,或严肃或八卦。但“今日头条”忘了,或许说根本不了解,人类的思维是高度复杂和智能的,仅仅一个所谓的机器算法,难以涵盖人类思维的所有选项。

人类思维是分秒更新和跳跃的,还是会不断变化和变异的,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这也是人类能从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最终屹立地球的根本原因。

于是,曾偶尔点击的内容,未必终生喜闻乐见;昨日曾阅读的东西,未必今日还感兴趣。

但“今日头条”的所谓机器推荐算法,则是机械、固化的,只会让你一旦选择终身拥有。这种极端夸大机器功能的选择,极大地漠视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就极大伤害了“今日头条”用户的感情和智商。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也是“今日头条”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其实类似“今日头条”的快餐式的信息,人们更多是为打发无聊时间的无奈选择,一般看过一次也不会再想看第二遍,于是狂轰滥炸式的持续推送,势必会引起用户的极度反感。4月18日,北京市网信办、市公安局等政府部门约谈了“今日头条”,依法查处了其涉嫌违规提供涉黄内容,责令限期整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今日头条”坚持的“机器算法”有重大缺陷。

人类大脑由140亿个细胞构成,一个成年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人类思维就是从如此复杂海量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所谓机器算法,能演绎出复杂的心灵深处吗?目前看是远远不能的。机器只能推算出表面的显相,并不能够推算出隐藏在深层次的真相。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今日头条”推送到你眼前的各类垃圾信息。

这样的情况下,读者能从“今日头条”获取的优质信息就显得寥寥无几。离开了编辑人工筛选的过滤机制,标题党、猎奇类等以人性弱点来吸引眼球的低俗内容就会更无原则地聚集发送,劣币驱逐良币也成了必然后果。在《我为什么卸载今日头条?》的作者王俊杰笔下,“今日头条”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垃圾场’。那些数亿的头条用户,表面是阅读,实则是在拾荒。”

袁朱比/文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