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贷款细节、资金兑付安排仍然成谜 易到何以破局?

游客 2017-04-19 07:00:44    201134 次浏览

本报记者 汪传鸿 北京报道

“13亿”——4月17日,易到创始人周航称,乐视“挪用”了易到的资金。乐视随后反击称,这笔总计14亿的贷款资金有约在先:乐视控股将拿走其中的绝大多数。

与此同时,4月18日来自各地易到司机逗留在易到总部。多位易到前员工告诉记者,2016年年初以来易到大力推广的充返,正将现在的易到推入了一个资金链的“深坑”。外界正在观望,易到究竟能凭借什么力量从坑里爬出来。

这家国内专车市场的鼻祖,正迎来其创立以来最困难的局面。而将这一局面戏剧性地推到聚光灯下的,则是公司创始人周航和易到大股东乐视之间的矛盾。

  贷款挪用之辩

4月17日,易到CEO周航直指乐视“挪用”了易到的13亿元资金。周航此时跳出来指责乐视的背景是,易到平台截至目前拖欠了大量司机的薪水。

当天深夜,乐视、易到以双方联合名义发布声明,指出该13亿元系以乐视大厦作为抵押、易到作为主体的贷款资金的一部分。易到和乐视双方签有合约:这笔资金共计14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易到,其余13亿则用于支持“乐视汽车生态”。

4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上述贷款发生在2016年11月,彼时正是整个乐视控股爆发资金链危机的前夜。而在4月18日发布的声明显示,贷款主体是乐视子公司易到,但资金大部分被用于乐视业务,这也引发外界对于此次贷款是否合规的讨论。

律师张伟华告诉记者,上述做法是否合规取决于两个层面,一是易到在银行抵押贷款时,是否对资金用途进行了限定,其次是,易到、乐视两个主体间对资金的使用是否达成了一致。而上述两点则取决于双方以及银行签订的合约细节,但在目前法律法规下,乐视、易到这种贷款方式本身有可被操作空间。

“抵押物是乐视大厦,乐视若想自己贷款14亿资金,完全不必通过易到这一主体来实现。”张伟华告诉记者,驱使乐视以易到作为主体进行贷款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乐视尽管缺钱,但不希望将这笔贷款进行对外披露,以免影响到上市公司财报表现。

不得不说,周航和乐视的争执加深了外界的困惑:乐视系的资金究竟如何在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体系之间流转?

一方面,乐视系各个公司会联合举办营销活动,但各个公司之间也同样进行结算。例如,在2016年年初以来,易到发起了100%充返活动,但当到了下半年,这一力度减弱成80%,并且搭配乐视旗下硬件产品来对用户进行补贴。但按照程序,易到方面需要向乐视支付硬件产品费用。

值得注意,乐视在17日发布的声明中直接否认乐视存在挪用易到任何资金行为,其中包含了用户充值金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易到方面询问了目前易到平台乘车金的管理情况,易到方面向记者表示称,平台并未披露过该资金的管理情况。

乘客提前支付的乘车预付资金并不是一笔小数目。4月17日,曾担任北方某省会城市易到城市经理的胡汉(化名)告诉记者,在其担任城市经理的半年中,易到在该城市单月的充返金额达到5000万左右。该数字是用户实充的数目,这仅仅是在一个二线省会城市当时的表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易到自身在2016年6月开始即拖欠部分供应商的欠款。河北中锐通信方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从7月份开始,易到向河北中锐表示,暂时将无法按时发出6月份的服务款项。截至11月,中锐通信仍未收到当年6月至8月易到所需支付的款项,这笔资金的规模是200余万元。

钱都去哪了?近两月以来,多地出现易到司机无法提款的现象。为司机兑付薪水是打车平台维持运作的最基本条件,这也意味着易到资金链承受巨大压力。

  曾经是家“慢公司”

2015年10月,乐视正式“入主”易到,成为后者控股股东,彼时,易到在移动打车市场上相对弱势。

自2016年三四月起,易到开始启动大规模“充返”补贴。易到前员工方明(化名)告诉记者,易到内部寄望于通过补贴冲单量,让易到顺利获得新一轮融资,2016年6月,易到宣布日订单量达到了百万。现在回头看,那是乐视入主后易到的巅峰。

但易到刚完成一轮100%充返补贴,滴滴和Uber就宣布了合并,随之而来的是“史上最严的专车监管”。无论从市场环境还是政策因素,均对易到融资不利。在此之后,易到至今仍未完成新一轮融资。

方明告诉记者,去年6月易到日订单破百万,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推出的大力度充返。即便后来融资无法完成,易到也不敢停止充返:一旦停止充返则意味着订单下滑,更难以交出投资人满意的成绩。

多位易到前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彼时易到的运营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推动用户“充返”过程中,公司开始采用“以销售来代替运营”的行为。这和此前易到的风格截然不同:周航掌舵下的易到,和滴滴、快的相比基本算是一家“慢公司”。

易到的混乱还体现在,乐视接管易到后,在易到内部形成了乐视系、原易到系两派。“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是每个员工自然会被打上的烙印。”方明告诉记者,从彭刚接管易到初期,可以看到乐视高层方面是希望彭刚、周航共同掌管易到,但结果是后者被逐渐边缘化。

“易到当时的气氛不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胡汉告诉记者,为了将“充返”落实到各个城市,易到通过严格的纪律来进行地推,胡汉亲历了该节奏下的易到,“更像是一家传统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易到目前的模式下,其需要不断获得乘客注入资金来维持平台的运营,但在经历周航和乐视、易到的互相辩驳后,易到无论在乘客端抑或是司机端均遭遇信用危机。

从乐视的角度来说,当初收购易到原因之一即配合乐视造车的业务,但鉴于后者目前的进度,易到、乐视汽车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协同。而年初以来的乐视行事风格转变极为明显:削减并剥离非核心、不盈利的业务。

接下来乐视将如何解易到的局?尽管拥有品牌、司机群体,但如何将过去一年埋下的资金窟窿填上,恐怕才是易到现在的当务之急。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