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共享单车大洗牌,一柱擎天的ofo要“泄”了?

游客 2017-04-17 11:02:23    200925 次浏览

共享单车大洗牌,一柱擎天的ofo要“泄”了?

毫不隐瞒的说,当下的共享单车局面可谓是群魔乱舞,但为首的依然是橙黄两家率先入局共享单车的企业,虽然零零洒洒的可以穿插其他颜色的单车,但由于其布局数量较少,人们依然更倾向于做摩拜与OFO的用户。

但越是这样,对摩拜和OFO的考量越严格,因为从早期布局市场的二者来看,都是以巨额资本抢占流量高地,而流量又会反哺资本市场,这种相辅相成的运作这下,可谓是燥热了共享单车的火爆市场,但无可厚非的是从资本追逐到沉淀用户,共享单车也暴露了很多难以掩盖的短板,在朝着越来越正规化形式服务用户的同时,火爆的共享单车市场也即将迎来大洗牌。

资本追逐 躁动出行市场

这几年关于共享的话题一直是业界讨论的舆论热点,很多时候一旦企业触碰的共享的边缘就会令资本市场宠宠欲动,尤其是最近深化共享经济的共享单车,可谓是红透了半边天。

众所周知,最初的共享单车诞生在校园,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但随着共享风潮泡沫的壮大,单车出行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截至到2016年11月,已经有包括摩拜、优拜、OFO、小鸣、小蓝、骑呗等在内的多家共享单车诞生并且都获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

毫不客气的讲,资本在这场共享单车的大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中国从来都不缺有钱人,而是缺少可以量化的有前景的创业项目,但往往当人们都认为这个项目有前景时,它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推到了风口的热潮中,而共享单车就是这众多风口中的一员。

以OFO和摩拜为例来看:

2015年10月,ofo完成Pre-A轮融资;2016年1月,完成A轮融资;2016年8月,完成A 轮融资;2016年9月,完成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 轮融资;2016年9月26日,滴滴出行以数千万美元对ofo战略投资;2016年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包括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C1轮战略投资,以及美国对冲基金Coatue、小米等领投的C2轮投资;2017年3月1日,ofo完成了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DST领投,滴滴、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Coatue、Atomico、新华联集团等多家国内外机构跟投。

作为ofo在国内最大的对手摩拜单车,融资能力也不弱于OFO,摩拜单车于2015年10月30日,完成A轮融资;2016年8月,完成B轮融资;2016年8月30日,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 轮融资,创新工厂参投;2016年10月13日,完成超1亿美金C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瓴资本、华平投资、腾讯、红杉资本、启明资本、贝塔斯曼、美团王兴 等;2017年1月4日,摩拜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融资,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携程、华住、TPG等,红杉、高瓴等现有股东跟投。

可以说摩拜和OFO在资本市场的火爆,让无数在风口探索的企业们似乎看到了曙光,争先恐后的利用自有的资源抢占出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而这种拥挤的火爆也让本来单调的橙黄之战丰富了起来,一时间,街头巷尾本来单调的色彩基调也被这五颜六色的共享风潮填充的丰满了许多,因为对于很多毫无头绪的一些企业来说,与其像无头苍蝇的乱撞倒不如跟着风口来凑热闹,也许不会大富大贵,但至少不会被饿死!

政策红利 助推企业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做着相应的变革,从曾经的“二八自行车”逐步升级为四轮跑车,但当人们都在追寻汽车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性的时候,交通拥堵的困扰却又反转了剧情,人们纷纷又在街头巷尾骑上了共享单车。

当然,拥堵的交通不仅给民众的出行带来了困扰,更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危害,而政府为了有效的调控市场,近几年也是大力的提倡绿色出行,实行统筹兼顾的出行方式,尤其是在一二线的拥堵城市,有关部门权责的互相配合,对汽车上路通过政策,价格等进行控制,以达到限制机动车出行量的目的,也正是政府的这种调控手段给自行车出行赢得了巨大的空间,让共享单车在互联网的灌溉下得以生根发芽。

虽然说共享单车的出行理念符合当下政府号召的绿色出行口号,但这并不代表共享单车可以肆意妄为、胡乱搁置,以服务人民的名义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出行环境,就像天安门广场不允许小商小贩随意摆摊一样。

所以未来的共享单车一定要遵循市场的规范调控,利用技术手段对共享单车进行合理停放,就像红警游戏那样,在手机页面选用合理的绿色停放位置,在服务用户的同时给出行市场释放合理的出行空间。

用户体验 深化服务领域

共享单车的大量布局,在街头巷尾不得不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1元骑车”、“扫码骑走”的标识下,人们难免不会对共享单车的新型模式产生骑行的乐趣,而当人们纷纷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街头巷尾的时候,也让共享单车的名号名扬天下。

但保鲜期总是有时间段的,也许起初人们会在99-299之间徘徊,但经历过一次充值消费之后,共享单车的优劣之别自然会明朗于用户心中,而一开始就以轻便装入列的OFO可以说在市场占有量上布局速度迅猛,但也正是这种“轻便”的手法会给后来的用户体验埋下祸根,因为一辆OFO单车的价格可谓是二三百元,虽说在投放市场以后相比其他单车可以较快的收回成本,但如果后期服务跟不上就会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

因为在大批量的小黄车涌入市场以后,由于其低价低质的效果势必会带来后期的维护费用增大,由于其投入数量巨大,而且损坏率较高,维护人员不可能做到一一检查,只是会在路边收拾用户淘汰破坏的自行车,从而送到统一的修理维护场所进行维修,但在这中间用户也从一个使用者变成了一个检测员,用户在寻找OFO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从头到尾的检测,确保自己付费的单车没有问题,以方便出行,但有些明面的问题好说,如果是不容易看出的问题,特别是当你骑到荒郊野外的时候,自行车出问题了,而恰好又没有其他共享单车可以替换,此时你作何感想?

但相比OFO一开始就较重的摩拜单车而言,显然在经历了市场的洗礼之后,反而深获用户的信任,虽然押金贵了点,但对于真正有骑行需求的用户而言,我相信宁愿多花200元押金,也要选择一辆风险系数低,可以舒适骑行的共享单车。

而对于后来入局的共享单车,因为其市场布局量较少,自然而然积淀的用户群体也较少,即使有问题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上新入局者的车辆较新,正好与OFO投放已久的单车形成对比之势,在这种轻重、强弱、新旧的映衬下,OFO单车如果不加快做出调整,迟早会被其他共享单车瓜分掉存留的市场份额。

其实,共享单车发展至今,犹如婚姻年段的“七年之痒”,不管是OFO还是摩拜也好为了确保这份爱情的长久,都在变着法的强大自己的资源,OFO联盟支付宝,摩拜入驻微信,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又想通过阿里和腾讯的双发资源黏住用户,出发点是好的,但根基必须一定要扎稳,才不会让外界流量偏离轨道。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已经不再仅仅是时下年轻人眼中的健康环保、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更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喜闻乐见的出行方式。但随着用户体验时代的来临,曾经浩浩荡荡的共享单车也变成了一部 扣人心弦的连续剧,只不过你猜中了开头,但你还能猜中结尾吗?

(微信公众号:longgfei)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