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消费升级,这是近两年来互联网发展绕不过的话题,而传统企业如何跟上时代潮流也一直是大家所讨论的问题。昨日晚间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也发文章谈了谈自己对于消费升级,以及华为对消费者的理解。
在文章中他提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当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都会呈现新的消费形态和趋势,3000 美元是一个台阶,可能 7000 美元又是一个台阶。
但是,无论消费升级发展到哪一步,在余承东看来,其本质是“你的产品品质、品牌价值是不是跟得上消费者逐渐鼓起的钱包,同时还得多问一句:是不是也能够同时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以华为的产品为例,消费者是千人千面的,针对不同市场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不同,所以华为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核心消费群体,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针对千人千面,则需要不同的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技术、踏实、可靠,是华为 Mate 系列的产品定位,而设计感、时尚则通过更年轻的系列华为 P10 来满足。
传统企业在面临追求消费升级时,往往难以摆脱用户的刻板印象,华为也是。
直到现在,更多用户对华为的认知,还是技术、踏实的理工男形象,但余承东表示,华为固有的形象摆在那里,可能我们一时扭转不了消费者的感受,但是面对对文化附加值有所追求的消费者时,希望你们可以从产品层面感受一下华为的另一面:设计感、时尚、人文。
“如果你用了 P10 依然觉得这是位理工男形象的产品,那我希望至少这能是一位略懂风情的理工男。”余承东在文章中写到。
另外,余承东在文章中还提到,由于国内外 GNI 的不同,所以华为也采取了同款手机不同定价的策略,除了因为中国的营销、渠道成本更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当你所在的国家或者地区所拥有的知名品牌和产品越多,可能消费幸福感就越强。
余承东表示,而这可能也是国家强调侧供给改革的原因之一。
以下为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另一面》全文:
最近总有一些关于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讨论,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局限于中国的话题,也不仅仅是关系当下的话题,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当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都会呈现新的消费形态和趋势,3000 美元是一个台阶,可能 7000 美元又是一个台阶,2015 年中国的 GNI 就已经达到了 7880 美元。
我记得在 GNI 超过 3000 美元的时候,中国国内就有关于新消费趋势的讨论,那时候被关注的新新人类还是 80 后,华为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消费者领域。
当下这一轮我看已经在关注 90 后,甚至 00 后的需求了,其实无论几几后,我们叫消费升级也好,从企业的角度叫供给侧改革也罢,其本质都是不变的。用一句大白话来形容就是你的产品品质、品牌价值是不是跟得上消费者逐渐鼓起的钱包,同时还得多问一句:是不是也能够同时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那我们的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看了很多关于这一轮消费升级的总结、包括华为自己做的消费者调查,其实我觉得每个结果和理论都不能说全对,因为消费者其实是千人千面的,再大众的情人也不能俘获所有人的芳心,因此华为该做的是找到我们的核心消费群体,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的产品就是给他们的情书,品牌则是他们阅读这份情书最好的注脚。
在谈消费升级这个话题的时候,华为还有点儿自己的特殊性,其实我们不仅仅为处在消费升级中的中国用户提供产品,我们同时为全球用户提供产品,所不同的是很多发达国家可能早已经历了 GNI7000 美元这个阶段,因此华为产品的品质从一开始就是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说消费升级来了我们才忙着去提升产品品质。
以前我们总听说出口和内销这样的词,针对不同市场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不同,这可能都是国内外 GNI 水平不一致的结果。
但是华为不可能区别对待国内外消费者:一方面现在国内外 GNI 的差距已经弥合,中国已经到达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转,你这么做很快会被发现,就像不久前我看到一个新闻说某国免税店卖给中国人的护肤品跟卖给本国的不一样,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会毁掉公司的商誉和品牌。
在华为除了针对不同市场投入的网络制式略有不同,质量、品质是绝对统一的,我们在中国的售价会更便宜些,很多人给华为贴上爱国、爱护中国消费者的标签,我很感谢大家,但有些事实也想澄清一下:首先我们的品质不比国外差,这不是因为我们要为谁提供产品,所以要有品质,而是因为质量、品质是我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此外在商言商,从运营层面来看销往中国的成本的确比其他国家低,那就没理由定一个比国外还高的价格。
这也是商业世界的普遍情况,买奢侈品牌大家都知道欧洲价格最低,买苹果手机大家都知道美国便宜,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当你所在的国家或者地区所拥有的知名品牌和产品越多,可能消费幸福感就越强:我可以花更少的钱享受到同样优质的商品。
而国家倡导供给侧改革的原点我猜想也是在这里,如果消费者在中国消费幸福感上不去,那大家又有需求必然就会跑到外面去买或者海淘。
华为希望把消费者对智能终端的消费幸福感提升起来,华为在中国带给本土消费者的幸福感能够看齐苹果在美国带给美国消费者的幸福感。
如何提升这个幸福感可能价格仅仅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做好我们的产品和品牌。
华为对产品一贯很看重,包括我自己也是一个产品控,因此可能给大家留下华为的理工男形象:有技术、踏实、可靠,这其实更接近我们 Mate 系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华为终端的全部。
大家可以关注下我们最新发布的产品 HUAWEI P10/HUAWEI P10 Plus,特别是追求时尚的用户。我们不仅注重在时尚元素上有所提升,与潘通合作推出了两款特殊的颜色:草木绿和钻雕蓝;也在手机配件上与著名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及设计师 RICO 合作,满足大家的个性化需求。
华为固有的形象摆在那里,可能我们一时扭转不了消费者的感受,但是面对对文化附加值有所追求的消费者时,我希望你们可以从产品层面感受一下华为的另一面:设计感、时尚、人文。如果你用了 P10 依然觉得这是位“理工男”形象的产品,那我希望至少这能是一位略懂风情的理工男。
除了在产品上我们的旗舰系列努力去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希望与他们产生共鸣外,我们也希望不断地丰富华为品牌内涵。
我曾经看过一篇讲消费升级的文章说到一个观点我很认同,里面提到有的厂商拍摄的广告使用了全新的创意、流行的表达、画面也精美,可总是提不起消费者购买欲,原因是大家消费价值观变了,而这些品牌没办法符合新的价值需求。
我想我们以往在产品上孜孜以求,在质量上坚决不容许有任何纰漏,而在品质上我们不断地提升,这些都是根本,未来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要让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有更好的体验,这个体验至少涵盖了硬件产品、软件应用以及服务几个维度。
我们华为讲高端产品,其实高端不是指价格,而是产品的气质,你这款产品能够吸引具备同样气质的人使用,他们能够感受到你产品带来的一种氛围,还是拿 P10 来举例,我们这次跟徕卡合作的前置摄像头主打艺术人像,其主旨是不做人像过度修饰的追随者而是令人物之美更加自然纯粹;还有与 GoPro 合作的精彩时刻,你不需要安装任何额外的软件就可以随时拥有属于你的生活短片。
这些产品特性其实都是围绕人、生活、分享去考虑的。
回顾摄影历史,影响深刻的照片几乎都与人有关,打动人心的都是身处大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经历或让我们感同身受、或令我们动容,而现代科技让分享变得更为便捷,使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打动与动容能够每时每刻都被记录并传递,我们想倡导这种人文情怀,通过我们产品的功能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用户。
这是我们的一种尝试,也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共鸣。当然我说过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华为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不会停步,唯有这样才能配得上用户对我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