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京万红刘文伟:老字号的传人

游客 2017-04-08 12:16:42    201398 次浏览

小时候,刘文伟对老字号的认识,最多是手里的泥人张与嘴巴里的桂发祥。能够结缘“老字号”,成为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先驱,用他的话来说是个“意外”。

如今,刘文伟已经在中医药行业有着四十年的从业经历,他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只愿自己的一生能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作一块垫脚石,接下来他还将开启“中医药国际化”的漫漫征程。

翻阅刘文伟当选政协委员以来的提案,厚厚一沓,但无论是哪一年,无论他怎么写,都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老字号传承”、“走向国际化”这几个关键词。

当委员:矢志不渝地发声

如今的刘文伟既是一个企业家,还是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更是一位中医药老字号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第一件系统阐述中药国际化意义及其方略的相关提案正是由刘文伟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题为《以中药外用药为引领,加快中药国际化的步伐》的提案。

在刘文伟看来,中药国际化应借鉴针灸走向国际的经验,针灸所具有的“简、便、效、廉”比较优势是其国际化成功的根本所在。针灸国际化起步于上世纪20-30年代,发展于50年代,高潮掀起于70年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随行记者詹姆斯·罗斯頓将自己应用针灸疗法消除阑尾疼痛及所见的针刺麻醉疗法在《纽约时报》头版进行了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引发了全球性的“针灸热”。医学模式及治疗方式的转变,使针灸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先导,并越来越被世界科学界所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针灸是被世界各国率先接受的传统医学方法”,并于2010年将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外科领域,存在着一些西药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治病症,其中最具代表性是“慢性难愈合创面”,包括糖尿病足、压疮、下肢静脉性溃疡和创面感染等。对这些病种的治疗,中药外用药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例如,汶川大地震中,大量伤员面临伤口感染严重,伤口后期创面不愈,靠抗生素无法奏效等一系列难治病症时,使用中药外用药治疗震后感染的患者,使许多伤员免除了截肢的厄运。

以糖尿病足为代表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具有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严重占用医疗和社会资源等特点,给患者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由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解放军第306医院许樟荣教授牵头、联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十一家医院合作开展了《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项目》。研究发现:京万红软膏对提高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京万红软膏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过程,诠释了中医外科用药“煨脓生肌”的作用机理。

因此,刘文伟指出,推进中药国际化应从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中药外用药入手。中药外用药与针灸疗法非常相似,同样具有疗效突出、使用简便、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势,已经具备了实现国际化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现实良好的预期和努力与踌躇不前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进程,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文伟介绍,国内许多药企虽做了多方探索,也涌现出像“杏灵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个别品种通过美国FDA预审进入临床试验的案例,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迈出了第一步,但世界各国对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质疑,导致真正走出去的前景并不乐观。在我国的中药临床研究中,非随机化个案报道、小样本的临床病例总结研究占绝大多数,这样研究得出的疗效不能得到普遍认同。且多数内服中药治疗病种与西药相比缺乏比较优势。因此,“缺乏突出优势”才是中药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刘文伟从近四十年中医药从业实践出发,提出了他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一些深入见解。他给出的答案,就是以中药外用药为引领,加快中药国际化步伐。正如以针灸技术作为突破口引领中医国际化一样,中药外用药将是引领中药国际化的突破口。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国家、地方政府等的政策支持、相关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在科研与实践上的不断努力,以及中药知识等在公众领域的普及,来构建中药国际化的群众基础和应用基础。让中药的价值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和聚焦。

刘文伟也深知,中药国际化这一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还需要几代中药人的不懈努力。而他愿意做这个引路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药,让更多的企业聚焦中药。

也是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文伟向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当面汇报了以老字号的达仁堂京万红为主导的“中药国际化”的想法和思路,表达了从企业实践开启其曲线救国式的“中药走出去”。此后,刘文伟在这条路上矢志不渝地走了下去。

“建议将中药外用药纳入《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刘文伟在今年的提案中写道。找准了中药国际化的突破口,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选择几个疗效突出的中药外用药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为中药外用药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他还建议:鼓励有条件的中国外用药生产企业建立中药外用药研发转化基地,通过实施产学研的战略合作,引进、培养一批掌握国际外用药标准、熟悉专业技术规则的人才队伍,助推中药外用药国际化进程。

怀匠心:兢兢业业地传承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这是去年两会之后,“工匠精神”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刘文伟说,“传承”是老字号持续发展的关键,精益求精是匠人精神之精髓。

今年,刘文伟带来的提案,除了继续聚焦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还提出了新的关注点,他呼吁构建起中华老字号的“生态场”。刘文伟认为,在城市改造中,做好对老字号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和历史网点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他建议政府创立老字号发展示范产业园区或街区,使各具特色的老字号聚集在一起,恢复老字号传统的“生态场”。

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对于满足了人们多年物质需求的许多非遗项目如苏绣、蜀锦、漆器、珐琅银器等老工艺、老品牌、老信誉、老口碑的企业,政府要引导老字号企业系统地实现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的继承;要鼓励老字号企业有针对性进行孵化创新的活动;要支持老字号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帮助老字号企业对接高端品位消费者的链接,助力扶植一批有特色的老字号奢侈品牌。

刘文伟建议政府联合相关金融投资机构成立发起老字号投资发展产业基金,以专业的金融资本服务为老字号注入新的活力,助推老字号产业健康发展;联合慈善机构牵头发起“匠人传承发展慈善基金项目”,组织匠心探寻之旅和非遗传艺等公益项目来助力老字号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留住工匠文化的根源。这才是老字号传承的核心目标和价值。

中國的老字号企业经历20世纪公私合营、文 革和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均属于断代式传承,其对老字号创始者的价值取向及老字号所附着的文化价值,尚不能做到形神兼备的传承。诸如欧洲及日本的一些老字号仅仅一个门店,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而屹立不倒,它背后一定孕育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故事里一定蕴含着非凡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聚焦在品牌上就会大放光彩。

以乐家老铺为例,沽上药酒工坊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传承至今。“为了重振药酒品牌,我们将传统产业融入到创意元素新思维,把原来的药酒车间进行改造,通过挖掘历史故事与文化,再现传统药酒的制作技艺和流程,建成了我国第一家药酒生产与药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创建了中国药酒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刘文伟介绍道。药酒博物馆的诞生,不仅促进了药酒文化的普及与推广,还带动了产品的畅销。

天津达仁堂京万红的前身,是达仁堂制药二厂。这家药厂拥有与北京同仁堂、广药集团同样悠久的历史,与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同祖同宗,一脉相承,同为乐家老铺的承袭者。但与现在比起来,2007年刘文伟刚接手时候的企业,无论在品牌知名度、企业管理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十年发展打磨,如今的京万红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标识和发展路径,成为“老字号”传承中的佼佼者。个中传承与创新,改变与进步,刘文伟说自己有很多感悟。

“老字号跟一般的现代企业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把重心完全放在盈利上,它的核心在于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刘文伟分析道。2016年9月,全国政协组成了“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提升情况”委员视察团到湖南、浙江,深入走访了十几家老字号企业进行深度考察。而刘文伟作为同行中唯一一名老字号企业家兼政协委员代表参与其中。视察时的一个见闻给刘文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的胡庆余堂,有“戒欺”一匾,正是当时商人对“诚信”推崇的缩影。

在刘文伟看来,胡庆余堂的“诚信”文化就是中药老字号的共同精髓,是所有能流传至今的老字号的一致追求,当然也是他的追求。

几年前,供应商知道京万红要启动感冒药生产的时候,很多人来找过刘文伟,表示他们有打粉后的赛加羚羊角粉可以供应——赛加羚羊角是贵细药材,也是感冒药里不可少的成分。但是没见到羚羊角本身,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中药成分表里“赛加羚羊角”的说法,存在欺骗的可能。

“那就多花几十万元,从中国药材公司进一个整角。”刘文伟固执地以远远高于粉的价格,守住“戒欺”两字。中国药材公司的供应经理对刘文伟说,“你们现在这个料的标准,是我在国内药厂见到的最高等级。”

“如果说诚信是立企之本,那么百年如一的品质,是老字号的强企之基。”刘文伟强调。在京万红药业,归根结底,刘文伟做的事情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那就是“传承”。重续京万红药业的中药文脉,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之发扬光大。

“当我们这一代代人走远,它仍保持着其长寿基因,向人们讲述着“精、专、 细、特”的文化故事!”这是刘文伟心中对老字号发展的希冀。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