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金融科技助力传统金融机构实现普惠金融

游客 2017-04-01 05:18:15    201143 次浏览

3月23日,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的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隆重开幕,金融科技圆桌论坛成为本届博鳌的最大亮点之一,国内外诸多金融科技大佬到场论剑。

金融CEO陈生强在论坛上论述了金融科技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他认为,金融科技是实现普惠金融的上佳路径,在金融科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定价体系中,普惠金融的变动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同时,金融科技公司通过输出金融科技能力,提升服务和风控效率、降低服务和获客成本,帮助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实现普惠金融。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博鳌论坛释放出普惠金融观点更多的是在金融科技分论坛之下。普惠金融在中国已经讲了很多年,但实际上到底如何实现普惠金融却似乎未找到路径。随着金融科技公司在这两年的崛起,似乎普惠金融的实现有了新的方法。

普惠金融的定义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指用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包括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都是重点服务对象。

陈生强说,“金融科技能够帮助传统金融提升服务和风控效率、降低服务和获客成本,从而服务海量的用户,通过智能化去实现规模化,服务信用长尾用户、小微企业,普罗大众,惠及民生。”

京东的思路是投入巨大的固定成本,让变动成本大幅下降,通过规模效应获得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京东金融每笔业务的前期都要在数据、研发和系统上大量投入,这是固定成本,而每个订单的操作成本是变动成本。

拿信贷业务来说,京东金融全平台实现机器自动化放贷,每单的变动成本近乎零。京东金融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可以做到3分钟放贷,其交易系统具备1秒钟处理几十万笔交易的能力。规模越大,摊薄变动成本,商业模式就会成立。

据了解,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已经累积服务了超过10万家中小企业,累积放贷总额达到2500亿。为农村人口放贷额度累积达到400亿,帮助了4.2万贫困人口得到金融服务。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