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用好四类技术 强化“组合”能力

游客 2017-03-31 14:31:32    201161 次浏览

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用好四类技术 强化“组合”能力  

前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CeBIT展览会上,福大自动化研究院院长正好与记者同乘一辆车,他分享了他对阿里淘宝如何治理假货的看法:只有当互联网与制造业进行融合,消费者可以与生产制造的全流程都在一个透明平台上完全无缝化,假货的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不仅仅是解决假货问题,而且对互联网产业向更深、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对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都是必需的。

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能够将中国的制造业带到更高的价值空间。这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透露的一个故事:2016年1月15日,海尔集团宣布54亿美元并购美国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GE家电高层在与海尔集团交流的过程中透露,目前,GE家电也刚刚开始向用户交互商业模式转型,意味着世界家电名牌GE与同样在推进工业互联网的海尔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2017年3月海尔宣布以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工厂平台“COSMO”为核心,加上智研院、智能装备、智能控制、精品模具5大业务组建智能制造新产业板块,进军智能制造,推动工业互联网,这又为海尔带来了新的价值空间,而且有专家评论,海尔的互联网工厂平台维度更多、格局更大,超越了GE与西门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业都处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低端,难以摆脱“追随者”的命运,海尔的故事给出了诸多启示。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智能科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并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引发制造业制造模式、制造流程、制造手段、生态系统等重大变革。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正是新一轮工业革命主要特征,中国已经错过了前几次工业革命,这次是中国制造业突破的重要机遇,我们不能再失之交臂。

究竟应该如何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院士看来,要用好技术,在技术手段的维度上需要重点关注四类技术的融合,即新兴信息技术、新兴制造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以及制造领域应用技术四类技术的深度融合。要重点关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高性能计算、仿真、网络安全、智能终端等新兴信息技术智慧化和3D打印、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制造技术智慧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如机器深度学习、大数据驱动下的知识工程、基于互联网的群体智能、跨媒体推理、人机协同的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同时,需要重视网络、平台、数据等方面的安全防护建设和可信机制建立。

在关注四类技术融合的同时,记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必须有“组合技术”能力。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我们目前很多技术工具已经很成熟,难点是如何在众多的技术中选择并以恰当方式组合、取舍,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而在他的公司中最缺的就是有“组合”技术能力的人。

专家观点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

推动工业互联网需要强化顶层设计

在智能制造方面,全球有几种模式:一个是德国的工业4.0,以西门子为代表;一个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美国通用电气为代表。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这是国家战略。在工业互联网的巨大机遇面前,美国的GE和德国的西门子作为两国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经开始探索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推出了Predix、Mind Sphere平台,构建互联网生态体系。中国智能制造希望能成为世界第三极,因此以海尔cosmo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模式引人关注。

在推进工业互联网过程中,应防止两个误区:一是以为智能化就是设备的自动化,其实智能化绝不仅仅是设备的自动化,更主要的是用互联网的思维与用户联在一起。二是在智能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把消费者搁在外面,应将消费者变成一个产消者。他既是生产者,也是一个消费者,他一定要融入到企业里面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智能化。

关于工业互联网,政府应做什么呢?我也提了一个建议。从政策和法律的顶层设计切入,全方位地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特别是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开展互联网发展的实践,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来促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

工业互联网平台,一定会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工业互联网也一定会成为制造业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现在很多企业在做,说明这个时代来临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

企业需要找准融合定位和创新点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因为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会产生很多新产品、新业态、新的生产运作模式。一方面,新产品不断升级,就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供给方式——精准供给。以前的制造业是先生产大量的产品,放在仓库里,在商场慢慢销售。而互联网生产方式是先有上网订购、产生订单,然后根据需要生产,这就减少了仓储和库存,实现了精准生产,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好的入口。《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一条非常明确的主线,就是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来推动工业强国建设。现阶段“两化融合”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全面的,包括生产、经营等制造业各个环节。不同阶段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也有不同的重点。所以说融合贯穿整个制造强国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制造业创新与变革的全领域。

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深度与先进国家有一些差距,但不是很大,因为这种融合本来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在融合方面,我国企业探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与先进国家在一个起跑线上。融合的差距不是融合本身,而是工业基础能力,包括工业管理能力、数字化基础、自动化技术等。国家还要加大对基础领域研发的支持和资助。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贯穿制造业全过程和所有的环节、领域。每个行业融合的重点不一样,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创新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

电子商务是融合的最先切入点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供更高质量的有效供给?除了我们当前发展的阶段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大背景就是新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这对全球的供给能力和供给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这次的新产业变革正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尤其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作为主线。因此,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去产能、去库存等短期需求,还是我们打造适应长期发展和更有竞争力的供给能力的长远举措。

全球及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制造强国相比,我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特色有优势,但在生产的智能化以及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等方面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比较滞后。具体来看,支撑融合发展的要素,包括传感器、软件、芯片、自动化、数据分析等技术和解决方案与制造强国差距很大。

为什么营销环节是融合最好的环节?原因一是动力,二是能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最先发生的一定是在其能发挥直接作用的环节,而营销环节能直接获取更大的销售额和更多的服务价值,所以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最先切入点。从能力上看,做电商也相对容易,而要把互联网技术贯通生产线、研发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等,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