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在DIY圈里是对三种特定人群的概念。“G”即Gamers,指高端游戏玩家;“D”即Design Workers,指设计行业从业者;“P”即Photographers,指摄影爱好者、职业摄影师等。
虽然这三种特定的人群有这样一个高大上的专有“名词”概括,但实际上他们最后还是离不开对PC的根本需求就一个字——“快”!快即效率,但有趣的是:从他们的使用PC的习惯来看,绝大多数用户不会为了追求效率而将自己的专注力分散,反而是一心一意专注做好一件事上。
虽然目前的主流PC的性能都能很好满足用户多任务处理的需求,但用户始终并非机器,专注力往往会被过多的分支应用所干扰,这就是所谓的“三心两意难成一事”的道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在你专注于设计创作的时候,你能抽身和撸友们撸上几把?而正在游戏之中的你,又能抽身来进行其他游戏以外的操作?所以大众用户所追求的效率应该是如何让软件运行得更高效(快)!
就目前PC硬件中影响到日常软件的运行的快与慢,不是SSD就是CPU了,而SSD性能的发挥最终还得看CPU。所以CPU一直都是用户最关注的硬件之一。
今年CPU市场一改近几年的沉寂而注定热闹非常。先有Intel发布的最新的7代酷睿14nm制程工艺的Kabylake架构,在上一代Skylake的基础上优化出更高的频率,在i3主流系列中就能找到默认主频达4.0GHz以上的高频型号。
而且在奔腾系列上加入了超线程功能,将入门级别的CPU规格提升了一个档次。总体来看,Intel在7代酷睿的产品线调整中更加针对主流用户这部分群体,丰富产品线之余,更重视从实用性的角度去考虑用户所需求的产品。
阔别高端市场多年的AMD在今年高端CPU市场上投下了一个重磅的产品!推出3款锐龙 AMD Ryzen的8核16线程CPU,通过多核心和性价比这2大卖点来重新在高端市场向Intel发起挑战。同价位的产品竞争中,AMD通过堆砌更多的核心线程数来让Ryzen和酷睿的对决中达到在跑分软件上的数据压制。
一如既往地坚持较为激进的多核策略,也是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平民化的多核路线,市场关注度十分之高。对于这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谁更明智的结论姑且暂时先不急着下定论,有待未来的市场竞争之中自有分晓。
而我们今日主要是站在用户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看看来自两大阵型的主推产品谁更懂我?由于Intel和AMD的CPU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架构,各自特点也不同。所以并不能简单通过核心线程的多少或频率之高低来直接比较,更不能只通过几组理论跑分数据这样的数字逻辑来分高下。
跑分数据固然有参考的价值,但怎么说都好终归用户日常应用要比跑分来得更有说服力,毕竟跑分数据只能让你吹嘘一时而不能长期爽玩。所以小编就针对“GDP用户”日常遇到最多的“游戏场景”、“办公场景”、“多媒体处理”三大场景来进行应用的模拟测试。
游戏场景:
我们选择了时下最火爆三款网游《LOL》、《守望先锋》、《坦克世界》作为测试场景,显卡上考虑到并非所有用户都需要到类似GTX1080Ti这类顶级卡皇,更多的用户都是考虑GTX1060这类性价比的甜点产品,所以游戏测试中我们选择了GTX1060而非GTX1080Ti,令到测试体验更符合用户实际的游戏体验。
1080p分辨率下,注重单核性能的坦克世界这个游戏中,7350K的4.2GHz的高主频体现出来,81 FPS的成绩比自家i5还要好,而对比AMD的锐龙 1700X要高出15 FPS;而《守望先锋》中锐龙 1700X反杀了一局,但领先幅度只有个位数。而热门的《LOL》则是i5-7500成绩最好,但总体都比较接近。
办公场景:
除了敲文字外,PPT与PDF这类文件格式互转和压缩/解压是我们在办公场景中应用得最多的行为。等待处理的时间越短无疑是提高办公效率的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小编找来了2份数据量大的PDF文件来转换成PPT,记录所需要的时间。同样对2份容量为3GB的零碎文件最优化的压缩,记录所需时间。
多数的文字类转换的办公软件对多线程并不敏感,反而对频率更加敏感。所以尽管是具有8核16线程的锐龙7 1700X还不如4.2GHz的高主频i3-7350K来得高效。不过在压缩方面,RAR确实对CPU的多核心多线程调用得更好一点,所以多核心的规格还是有不少的帮助。
多媒体处理场景:
日常图片处理和影音格式转换是多媒体用户的应用日常,在光影魔术手上通过对35张RAW格式的照片(大小约25MB/张)进行批处理,记录所需要的时间。影音方面就通过格式工厂来将50首无损格式FALC规格的歌曲转换成MP3文件,勾选设置里的调用多线程选项,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A/I两家的CPU都有针对性的指令集来图形图像的处理能力,尽管是光影魔术手这种大众化的图像处理软件在大批量的批处理中都能体现出差别,整体上Intel的i3、i5都能领先于8核的锐龙。而格式工厂由于自身对多线程有特别的优化,所以8核16线程的锐龙优势就更加明显。
模拟场景测试成绩汇总
通过成绩汇总发现一个有趣的结果!7个模拟场景中,4.2GHz的高频i3-7350K居然和AMD 锐龙7 1700X战个平手?各自在有3个应用中取得最好成绩。模拟的场景中分不出高下的时候就得从性价比去选择。
国内刚刚开卖的Core i3-7350K绝对是7代酷睿中i3这个系列中最强的型号,又带有K系列的超频属性,本身产品的可玩性特别高,但是1249的售价受到不少玩家的质疑,i3的产品卖出i5的价钱......但是通过模拟的实际日常应用的场景测试发现,这个卖着i5价的i3确实能交到不比i5差的成绩,甚至可以在多数的应用场景中给到用户一种“不比竞争对手的高端型号差”的体验。
而被视为AMD翻身之作的锐龙系列,两千多元就能买到8核16线程的规格的CPU确实让业界为之兴奋,但就算像锐龙7 1700X这样旗舰产品对于绝大部分的主流用户在日常应用场景中给不到碾压式的优势体验,反而落得一个平手结果。当然锐龙R7对于i3的在“身价”上并不能直接的对比,起码要等未来的主流型号R5、R3来对比才符合市场规律。
写在最后:
无论从CPU发展的规格上还是软件/游戏对多线程的优化,多核的趋势是必然的,但是就目前普通用户在实际日常应用中,多核的硬性需求走得似乎要走得慢一些。而单核性能和高频不能因为多核而被弱化或忽视。
但矛盾的是芯片制造技术支持对于多核和高频难以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理想局面,所以目前更多的是不断丰富产品线、推出迎合用户实际需求的产品,让多核性能和高频(单核性能)中不断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