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于 2017 年 3 月 22 日发布的 2016 全年及 Q4 业绩报告,无论是营收还是净收入,同比增长率都超过了 40%,因此显得非常好看。恰逢外交部的 12308 微信版小程序上线,张潼入职腾讯担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以及阅文集团又确定要拆分上市,整个腾讯似乎一片喜气洋洋。
不过,相信这时候,腾讯旗下的 QQ 团队应该不会有多高兴;因为在经历了 18 岁的成年礼之后,QQ 被微信超越了。
QQ 已经被微信超越了
根据腾讯公布的业绩报告,2016 年第四季度,QQ 月活跃账户达到 8.68 亿,比去年同期增长 2%;作为对比,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 8.89 亿,比去年同期增长 28%。
从月活跃账户数量来看,微信已经超越 QQ,成为腾讯公司乃至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大服务应用了。这也是微信自 2011 年 1 月 21 日问世以来,第一次在体量上超越 QQ。
其实在腾讯公布的 2016 年前三季度业绩中,QQ 的月活跃用户分别为 8.77 亿、8.99 亿和 8.77 亿,到了第四季度,又降至 8.68 亿。也就是说,QQ 月活跃数量在第二季度达到 8.99 亿的峰值,随后在第三和第四季度中,又开始下降和徘徊。
实际上,8.99 亿不仅仅是 QQ 在 2016 年全年的月活量峰值,也是 QQ 自成立至今 18 年间的最高峰值。于是盛极而衰;QQ 在探顶 8.99 亿之后,最终没能突破 9 亿的大关;这可能是 QQ 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遗憾。
与 QQ 的渐衰势头相比,微信月活量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8%;但如果与 2016 年 Q3 作环比的话,只增加了 5.1%。可见,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虽然依旧处于增长状态,但势头则不如过去那么猛烈了。
微信在 2016 Q4 的月活跃数量已经达到了 8.89 亿;不出意外的话,腾讯的下一季度业绩报告中,微信的月活跃数量很有可能跨越 9 亿的大关。
QQ 正在求变,于是 TIM 来了
对于腾讯来说,QQ 和微信都是亲儿子。前者有着 18 岁的高龄,在漫长而残酷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屹立不倒;后者“一遇风云便化龙”,已经被中国移动互联网封神。微信超越 QQ,对腾讯来说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但是对于当事者 QQ 来说,它显然需要求变。
在去年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QQ 对外展示了其“娱乐社交生态”的构想,把娱乐作为 QQ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于是在手机端 QQ 上,我们看到了“NOW 直播”、QQ 看点、“日迹”等多方面的娱乐产品;不仅如此,QQ 还接入了腾讯动漫,并与外界多方合作在影视、文学、游戏等方面动作频频。
在娱乐化之外,QQ 也在用户群体层面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根据腾讯去年公布的 Q2 数据,有近 6 成 QQ 用户是 90 后,有接近 80% 的 QQ 会员也是 90 后。而在 2016 除夕夜参与 QQ 红包“刷一刷”活动的 3.08 亿用户中,90 后占比达到了 75%。
被贴上“娱乐化”和“年轻化”的标签,对于 QQ 的发展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 QQ 方面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2016 年 11 月中旬,腾讯在官网发布了一款名为 TIM 的应用,其所在域名为 office.qq.com。根据网页介绍,这款应用本身就是“轻聊的 QQ”,可以“更方便办公”,因此一开始就计划推出 PC 版。
除了沟通之外,还包括多人协作文档、音视频对话、大文件传输等功能;当然,用户完全可以通过 QQ 账号来登录。
从 TIM 来看,QQ 方面正试图利用自己在产品上的一些独特优势(比如说传输文件),来占据企业办公这一特定场景。为了与 QQ 之前的风格相区分,特意改了一个名字,在网站和应用的色调方面也改为蓝色;但二者在账号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用户几乎不存在什么迁移成本。
TIM 的出现,可以说是 QQ 正在求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方面,QQ 可以通过原有的应用继续留住已有的年轻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可以扩大用户的覆盖面,将一批需要使用 QQ 来办公的用户招揽其中,甚至逐步扩大。
微信的路还很长
正如爱范儿(微信 ID:ifanr)此前所言,18 岁,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龄”了;而 QQ 能以 18 岁的高龄依然活跃在中国互联网的舞台之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 6 岁的微信虽然已经在体量上超越 QQ,但它对国内用户群体的覆盖渐渐趋于饱和,增长速度也正在放缓。当下微信已经被冠以“国民级应用”的美称,但从国民级到世界级,微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