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小米与出门问问开撕的背后:语音AI创业公司艰难行进

游客 2017-03-27 02:24:53    200905 次浏览
小米与出门问问开撕的背后:语音AI创业公司艰难行进小米与出门问问开撕

自从三年前接入眼镜风光无限之后,出门问问已经很久没在圈里搅动波澜,近日与小米电视由“合作”变“仇家”,再次将这家中文语音搜索公司推到台前。只不过争执背后,人工智能浪潮下创业公司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小米电视近日发布新品,接入语音搜索功能,计划中的合作方出门问问突然发难,指责小米“霸王条款”、“逼迫签约”,以及在未签约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出门问问的技术。小米方面则称合作未签约,所以使用了其他合作伙伴的产品。

这样一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可能到最后都是一笔糊涂账。而在争吵背后,出门问问等创业人工智能公司的压力才是现实写照。有业内人士指出,语音搜索或者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类发展方向,但作为技术必须依赖产品为依托,但产品恰恰被巨头公司已经卡位,作为技术供应商的它们很难与巨头在谈判中占尽优势。

做人工智能的太多,产品不够用了,尤其是最终触达用户的产品,能支撑想象力的必然是千万乃至上亿用户量级。小米电视是小米软硬件生态链的一环,小米这样的用户量级也有,也有,但给不给创业者这个接口,并不容易。

出门问问2012年就开始专注语音人工智能领域,并且在2014年因为接入谷歌眼镜而名声大噪——可穿戴设备 语音控制——充满了想象力,出门问问甚至因此获得了谷歌数额不错的投资。

即便谷歌也没想到消费级的谷歌眼镜并未成功,直至基本关停了项目,转向专业市场。反倒是从智能手表出发,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国内外掀起一股智能手表浪潮。

从2014年发布到2015年开售,出门问问也走上了直接操盘智能硬件的路子,并且试图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智能手表Ticwatch到智能汽车后视镜——问问魔镜Ticmirror,出门问问迈的步子很大,但却是惟一选择。

出门问问CEO李志飞曾这样解释做硬件的原因,这是AI的一个清晰发展方向,要把AI落地到消费产品里,没有自己的硬件,基本上不可能。因为自己做操作系统、软件、交互,硬件交由第三方厂商去做的模式根本起不来,一则AI技术不成熟;再者双方对AI的理解不一致,对硬件进行修改时要是双方不一致,很难做出很好的作品。

2016年11月出门问问新品发布会上,出门问问CEO李志飞介绍,出门问问Ticwatch 1当时已经销售过10万套(2015年10月开售)。2016年6月发布的出门问问Ticwatch 2,国内销量也已经突破5万套。

这意味着出门问问的单款产品大致保持了一年销售10万套的水准。IDC报告显示,苹果公司2016年Apple Watch的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小幅下降,从1160万只减少到了1070万只。

2016年是智能手表较为困难的一年,苹果直到2016年四季度才恢复同比增长,全年下来还是比2015年数据差了一些。就是1070万只的销量,仍然能够傲视全球,占据了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对于中国创业公司而言,这一天还很遥远。

但中国的竞争环境却很残酷,ZDC互联网调研中心数据中显示,出门问问在2016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品牌关注度比例为2.1%,排在苹果、华为、三星、摩托罗拉、小天才、360、之后,实际上苹果的这一比例为42.2%。

除了国际品牌,出门问问还要面临华为、联想(摩托罗拉)、小米(华米)、360、小天才的强力挤压。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6年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243万台,同比增长 53.5%。其中,以手环、儿童手表、智能跑鞋为代表的基础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62.7%。但以智能手表为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同比下降14.1%,而原因就在于产品的同质化严重。

李志飞想把软硬件都抓在手中,但语音搜索出身的出门问问,作为创业公司,语音搜索背后接入的服务只能是第三方内容,比如餐饮、音乐、地图服务等。但实际上这些服务都垄断在巨头手中。

作为技术提供商,语音搜索为产业变革提供了新的人机交互路径,但作为产业链的一环,合作是惟一的出路,且前后都是巨头把持:巨头的信息数据和巨头的流量用户,这一步走得很难,只能坚持下去。

好消息是,从去年末开始被唱衰的智能手表有了意外转机,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报告称,全球消费者在2017年购买智能手表数量将同比增长18%。

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