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东芝深陷泥潭 半导体业务或被抵押

游客 2017-03-17 06:48:50    200744 次浏览

本报记者 倪雨晴 广州报道

半导体巨头东芝的百年大厦正在逐步瓦解。作为NAND闪存技术的创造者,东芝如今要剥离并出售王牌存储业务,以筹集资金自救。

当业界还在猜测潜在买家时,根据3月16日《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东芝已提议将半导体存储新公司的股份抵押给债券银行,从而获得更多贷款。同时,东芝希望债券银行能在3月24日前给予答复。如果提议通过,意味着半导体存储业务将暂时停止出售。

就在3月14日,东芝第二次延迟发布季度财报,主要原因是旗下美国核能业务部门西屋电气的业绩方面与审计方存在分歧。多年前转型押注核电却为其带来巨大亏损,加上此前业绩造假,使得东芝深陷财务危机。根据东芝的预计,截至3月底的全年亏损将达到3900亿日元(约34.4亿美元)。

存储业务能否为亏损的东芝带来一线生机尚未可知,但动用了核心优质资产足见东芝的窘迫,以及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没落。

 待价而沽

自东芝出售半导体业务以来,多家公司争相收购。、SK海力士、鸿海集团、、贝恩资本等都瞄准了东芝的闪存技术。

但是东芝一直待价而沽,并未急于出手,也因为半导体产业涉及国家安全,日本政府对此持谨慎态度。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东芝本身肯定不太愿意出售,毕竟这是赚钱的业务,并且这几年存储器市场行情很好。东芝因为经营压力太大,所以才希望出售部分,甚至全部股权。但是,卖给中国资本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存储器市场,他还表示:“今年存储器的增长额绝对大于半导体的增长额,预计全球市场能达到1000亿美元的销售额。”IC Insights则预计2017年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将达到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NAND增长率为10%。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增长,东芝的闪存技术将更有价值,在日本本土“消化”可能是东芝期待的结局。尽管东芝提议将半导体业务抵押,但是一些区域银行高管表示,东芝应该把半导体业务部门的股份出售,然后把现金返还给债权人,而不是把股份作为抵押品抵押给债权人。

因此,东芝存储业务的未来还存在不确定性。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东芝的存储芯片业务很有竞争能力,和三星不相上下。存储是其仅剩的高增长性优质资产,如果出售,公司会大伤元气,东芝在高科技电子领域的优势将不存在。”

根据集邦咨询旗下DRAMeXchange的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NAND闪存市场上三星营收为27.44亿美元,位居第一,占比36.6%;东芝以20.27亿美元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9.8%。曾经存储器市场的三大巨头——东芝、日立、NEC,如今只剩东芝一家,并且被三星赶超。

东芝能否守住半导体业务,并获得资金过冬,将在3月底揭晓。能否度过当下的难关,也关系到东芝是否从证券市场摘牌。若抵押成功,将为东芝带来资本缓冲的机会。

 深陷泥潭

东芝一系列的危机并非一日之寒。业界普遍认为,转型核电业务失败是东芝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家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下,东芝十年前就开始从消费类电子市场往2B市场迁移。曾经,核电、医疗、半导体、电梯都是旗下颇具潜力的业务。

壮志雄心的东芝在2006年收购了美国核企业西屋电气,出价54亿美元。彼时担任东芝核能事业部长的佐佐木则夫事后曾对媒体表示,当初收购西屋时,在和GE(通用电器)、三菱的竞标中,东芝的报价有点高。过高的收购价也为此后的财务造假埋下伏笔。

在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东芝核电业务持续走低,2013年便开始亏损。2016年年底,西屋电气又并购了美国核电工程企业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价格为2.29亿美元。事实上,两次收购最终都未给东芝带来盈利。加上2015年曝光的19亿美元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东芝在2014至2016财年连续三年亏损。

变卖旗下业务成了东芝自救的手段,优质资产医疗业务在2016年出售给了,价格为6655亿日元。这也意味着东芝目前只有半导体和电梯两大业务带来较大收益,其中,半导体存储业务就为公司贡献近一半的利润。

除了医疗,2016年东芝将旗下白色家电业务转让给美的集团,将印尼的彩电和洗衣机工厂转给创维;2015年底,东芝还减持与TCL集团合资的液晶电视销售公司股份;今年,除了半导体业务,东芝还在讨论出售子公司——瑞士智能电表巨头兰吉尔(Landis Gyr)。

对于亏损的核电产业,东芝在2月14日表示打算退出海外核电厂建设业务,并削减反应堆及其服务业务。 “希望它不要成为第二个夏普,”李亚琴表示,“如果被收购,公司会被重组、肢解。现在东芝遇到瓶颈,但是想要日本政府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比较困难。”止损、开源,方案已经成形,但距离东芝弥补所有亏空还任重道远。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