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顺丰入局医药流通,对传统医药人来说真的是“狼来了”吗?

游客 2017-03-14 14:52:04    200938 次浏览

顺丰入局医药流通,对传统医药人来说真的是“狼来了”吗?

顺丰上市那天,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在他的工作日记本上写了一句话:“这是我们做医药人的耻辱”。

此番言论来自于他在 2017 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声音·责任”座谈会上的发言,他认为快递业的发展再快,和医药产业相比仍然只是一个小产业,但快递产生了 3000 亿市值的公司。“我们医药行业最大市值的公司恒瑞只有 1000 多亿,是什么原因?”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顺丰正在入局医药配送,直指医药人的“饭碗”。

除了胡季强,某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负责人,亦曾公开发声,指责顺丰挖掉其物流公司的员工和采购经理。“顺丰太能挖人了,先是物流公司老总,把他们冷链做起来;现在是采购老总,把客户拉过来,高管快被他们掏空了。”

顺丰入局医药已成定居,医药人除了义愤填膺指责之外,显得被动而仓皇。顺丰到底在医药流通行业有何布局,对医药流通冲击几何,动了谁的蛋糕,对未来医药行业走势影响有多大,成了亟待解答的疑问。

搅局者顺丰

作为民营快递“一哥”,顺丰在医药行业布局已久。早在 2014 年 3 月,顺丰即成立了医药物流事业部,当年 11 月,顺丰又成立了冷运事业部,专注食品和医药冷运配送,到去年 8 月,顺丰在全国已有 17 个冷运分公司,11 月中,顺丰冷运医药陆运干线网发布会在海口举行,可谓动作不断。

2017 年年初,顺丰旗下的成都顺意丰医药有限公司与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成都启动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引起了行业的热议,不少人开始惊呼“狼来了”。

据动脉网了解,这实际上是赛诺菲在中国的第三家医药物流中心项目,该医药物流中心项目依托顺丰在成都现有的冷运资源,主要包括一个超过 6000 平方米的符合 GSP 标准的冷链仓库和 54 辆冷链运输车。能够实现药品、疫苗、生物制品的仓储和冷链运输。另外,顺丰富余冷链资源也将作为第三方医药物流中心,为其他医药企业提供药品仓储、配送等相关服务。

赛诺菲之所以选择顺丰,源于对其医药仓储配送能力的认可。赛诺菲中国供应链负责人称,他们对顺丰进行了长达 10 个月的审计考察,确认其在整体仓储、运输、配送方面的能力均符合赛诺菲考核定制要求。基于此,赛诺菲最终选择顺丰作为其在华医药物流合作伙伴。

赛诺菲 2015 年营收 370.57 亿欧元,仅次于强生、诺华、辉瑞、罗氏,是全球第五大制药公司。能够得到赛诺菲的认可,即证明顺丰在医药物流配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比较于传统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顺丰无论是运输速度、营业网点还是物流处理能力方面,均有着很多药商和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顺丰已获得 GSP 资质认证,在冷链方面甚至比很多药商都要好。

顺丰借壳鼎泰新材时公布的资料显示,顺丰的营业网点将近 8000 余家,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直辖市,拥有超强的物流处理能力。并且,在陆路运输之外,顺丰还有专机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装载 GPS 与 GIS 货物定位系统,全力保障运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月 24 日,顺丰正式登陆A股,顺丰的高知名度、高客单价、以及盈利能力,引起了资本对顺丰的热捧,其估价一度升至 73.48 元,总市值超过 3000 亿元,这才出现了前述胡季强对其“侧目”。截至 3 月 13 日,其估价亦维持在在 61.06 元的高位,总市值达 2555 亿元,是A股市场名副其实的“质优股”。

3 月 13 日,顺丰控股年报披露,其 2016 年营业收入 574.82 亿,净利润 41.8 亿。对比同业数据,该净利润逼近了“三通一达”的总和。年报同时显示,在医药物流业务板块方面,顺丰拥有 2 座医药冷库、12 条医药干线,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核心城市。

从顺丰借壳后更名的“顺丰控股”亦可看出,多元化经营,是其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目标,医药物流,即为顺丰新业务探索的一个方向。

从顺丰所处的行业来说,目前国内快递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已过,电商对快递单量的拉升作用不显,尽管顺丰定位为中高端市场,每件客单件超过 20 元,并且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持续投入以降低成本,但仍然面临盈利增长压力,积极尝试新业务,是其必然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上市之后的顺丰不可能像之前一样是王卫的“一言堂”,需要兼顾大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利益,如何保证业绩持续增长和高盈利水平,亦迫使顺丰进行业务框架上的调整。由商务快递转向医药物流,对顺丰来说,是一种较为平滑的过渡。

1. 35 万守门员

顺丰进入医药物流,尚有两个重要原因,行业企业未构筑起有效的进入壁垒和政策对第三方物流进入医药流通的推动。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 2015 年 11 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 1.35 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4981 家。这些企业绝大部门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很难建立起强大的医药物流服务体系,需要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托管。

政策方面,2016 年 2 月,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只要符合药品运输要求的快递公司,都可以加入到全国 1.35 万家医药商业的第三方药品物流中来。这引得大批快递企业开始进入医药物流领域,包括顺丰、邮政、ups 等都选不了筹建医药物流中心的消息。

以邮政为例,其在医药物流领域早已做的风生水起。早在 2015 年,中邮旗下医药公司已经被福建省作为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中国邮政在福建的子公司已经完成福州、莆田、三明、泉州等七大片区的覆盖布局,中邮当地子公司仅成立两年,年销售规模可达 10 亿,完全得益于邮政对医药专业管理人员的吸纳,以及政府支持与邮政网络的支撑。

政府鼓励医药流通行业进行整合,在“药品流通十三五规划当中亦有提及”。规划具体目标指出,要培育形成一批网络覆盖全国、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 90% 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 40% 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达 50% 以上。

这意味着医药流通领域 90% 以上的小规模企业要被淘汰或者兼并。邮政在福建采取的做法是并购当地小型医药经营企业,长期观察,这种做法成效显著的话,必然会大规模地推广复制。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到“两票制”对医药流通的影响。今年 1 月 9 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八部门发布国家版“两票制”,从 2010 年起在基层试点的两票制方案开始落实。实施意见要求,从工业企业到流通企业再到医疗机构只允许最多开两次发票,鼓励实行“一票制”,即由药厂直接与医疗机构对接,配送可由第三方物流渠道。

从实施意义上说,“两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同时也具有规范医药流通行业秩序,清肃整顿流通行业小而乱的竞争环境的作用。当时即有声音指出,医药流通行业的兼并重组将迎来高潮,行业龙头将直接受益,第三方物流或成为比肩经销商、配送商的第三种医药流通模式。

某制药企业高层在“两票制”交流会上表示,此前医疗机构渠道的药品流通主要通过经销商和配送商模式,但是这两个模式都有显著的特点是小规模企业太对,可能占到总渠道的 40% 左右,但是所达成的营业额低于 20%,管理起来难度大,事物繁杂,如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成本控制更简易,对解决药品定价问题亦有助推作用。

但 1.35 万家医药流通相关企业,怎能把医药物流市场拱手让人,仅做行业的“守门员”?

一场新战役

事实上,第三方物流入局医药流通,对行业所造成的冲击有限,一个直观的原因是,类似顺丰、邮政这样“跨界”玩家,对医疗网络的渗透以及专业化能力尚不足。

前述药企高层同时也提到,顺丰等现在承接的以工业企业的仓储、配送为主,还没有深入到医药流通环节当中去。“说白了,只不过是快递的物品变了,对医药流通来说,它(顺丰)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队伍和能力。”这位药企高层直言。

传统的医药流通,以分销和配送为主,分销模式下工业企业只管生产,分销商手里掌握着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资源,决定了药企能出多少货,出货的决定权掌握在分销商手里,药企触达医疗机构只能通过分销商;配送商模式下,药企需要组织学术推广等活动,引导终端用药,对药企的营销能力要求很高,在“两票制”下,医药代表被命令不准带业务进医院,此种模式同样迎来实施方式上的难点。

在第三方物流积极进入医药流通同时,原有的行业巨头也没闲着,国药、上海医药、九州通、重庆医药等均加速在基层布点,发力药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搭建更为精细化的营销网络,实现对基层的有效覆盖。这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是非常缺乏以及拥有较高门槛和进入壁垒的。

所以短期内,看到第三方物流颠覆原有的药品流通体系,不大可能。

但怕就怕“乱棍打死老师傅”,第三方物流进入医药流通不止帮助工业企业配送一种玩法。前述已经提到,邮政在福建采取了兼并当地药品经营企业的做法,如果资金充裕,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可把此模式大范围覆盖,即解决了“人脉”和“资源”的问题,对医疗网络的覆盖能力得到快速加强。

另外一方面,国家鼓励“医药电商”的发展,如果物流企业搭建或与医药电商平台合作,承担电商平台的物流配送,即对行业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因为医药电商平台可以把医疗机构和零售、诊所等终端与工业企业直连起来,对工业企业来说,委托第三方物流能够获得完整的药品流向数据,这对于其生产和营销行为调整意义重大。

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 年度监管统计年报数据,截至 2015 年 11 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 5065 家,他们握有大概 10 几万个制药批文,意即市面上流通的药品多达 10 几万种,直接导致了药企“销售导向型”。也正是因为此原因,医药流通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工业企业意愿转变,医药分销、流通、零售等格局将直接改变。

这场医药流通战争的主体,不是顺丰与第三方物流,而是亟待规范的医药流通行业自发性的调整。

亚马逊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可能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风暴,谁知道顺丰入局医药流通是不是医药行业变局的那只蝴蝶呢?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