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两会现场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0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雷军带来三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新零售”,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有效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出海。3月6日,雷军接受了包括《中国经济周刊》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最大突破
作为风口论的发端人,雷军又发现了新的风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势必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现在,技术已经在成熟的临界点上,很快就会爆发。未来两三年可能各行各业各个企业都需要迅速切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一个基本元素。”雷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参加两会的李彦宏、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们也都在谈论人工智能。“未来所有互联网巨头,甚至几乎所有的技术公司都会是人工智能公司。”雷军预言。
人工智能算是一个旷日持久的热点,近30年来,一直有人预言它将改变世界,可是似乎总显遥远。雷军表示,现在终于真的到了属于它的时代。
“这次人工智能最为重大的突破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算法上的突破。AlphaGo背后核心技术就是深度学习,它可以看成是深度学习的一次全世界的营销,让全世界一下子认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雷军表示。
在雷军看来,深度学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只是下棋,它能听、能读、能写、能思考,将来甚至可以写文章,可数据化的领域将来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智能是一种先进的工具,一个先进的方法论,接下来我们需要去思考怎样用来解决现实问题。”他说。
在创办小米时,雷军已经是互联网圈的“隐形大佬”,被业界戏称为“董事长专业户”。每次当雷军将手指向一个风口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创业者涌入追随。
“人工智能的浪潮到来,不是说大家都去做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人工智能现在的计算平台已经非常强大,关键是让它学什么知识,算什么,怎么把人工智能应用在你所在的领域。而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大数据。”雷军说。
他透露,实际上小米去年就设立了探索实验室,投入非常多人力做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未来半年,小米就会有一个人工智能的重量级产品发布。”
小米重点推动新国货新零售
小米用了短短5年时间,公司的估值就增长了180倍,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成长最迅猛的初创企业。但是,在被无数聚光灯环绕的爆炸性增长期之后,小米经历了一段难熬的调整期。
“小米过去冲得太快,提前透支了成长,需要降速、调整和补课。”雷军如是总结小米的2016年。面对外界众多对于小米奇迹能否继续的质疑,雷军十分淡定,他表示小米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在雷军的眼中,小米将继续推动新国货运动的初心,用核心技术打造感动人心的产品。此外,小米还将凭借新零售开启第二次飞跃。
“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小米现在已经在6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进行渗透,包括手机芯片等。未来两三年时间将会是小米专利的丰收期,用不了多长时间小米的授权专利就会突破1万项。”雷军说。
2月28日,小米发布了定位中高端的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这使得小米成为继、三星、华为之后,全球范围内第四家同时拥有生产芯片和手机能力的企业。
“做芯片九死一生,小米为什么还要做?小米凭什么能做好?”雷军说,这是小米打算做自研芯片的时候,首先遭遇的两大疑问。“芯片是手机行业技术的制高点,是金字塔尖的科技。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才能走得远。”雷军表示。
但他也坦承,做芯片真的不容易,因为手机芯片几乎是这个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1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只能是起跑。几乎所有业内专家都告诉雷军,要准备投10亿美元以上,而且说不定花10年时间才有结果。虽然做了要干10年的准备,但是28个月后,“澎湃S1”芯片就正式发布了。
“小米就像火捻一样,激活了整个手机产业。现在国产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占到80%以上,未来5到10年会是全球争霸战的开始。今天可以跟中国公司抗衡的国际企业已经不多了,接下来将是中国手机企业在全球大放光彩的5到10年。”雷军表示。
“去年年初,小米、、都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小米不会固守电商,会把电商演化成新零售。”雷军说。究竟什么是新零售?雷军认为,一是线上、线下相融合;二是用电商的技术和思维来帮助线下零售业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效率。
小米和阿里、京东的看法观点基本一致,但可能每家路径不一样。阿里投资收购实体零售业,帮助他们转型,而小米则是用自营模式去探索。据雷军介绍,过去一年小米做了大量实践,开了50多家小米之家实践新零售。
“过去,实体零售房租高、人工贵,导致东西贵、店铺人流少,零售店不得不层层加价,结果人流更少,陷入了怪圈。小米要做的就是提高实体零售店的效率,让它不需要那么高成本就能完成销售。把零售店用互联网方式改造之后,完全有可能用接近线上的效率来做线下零售。实际上,小米之家的效率已经接近电商,可以实现网上网下同品同价。”雷军说。
他表示,小米之家现在每一家的运营效率相当于同行的20到50倍,它的销售规模和卖手机的数量都是遥遥领先,小米计划未来3年开1000家线下零售店。“小米之家的终极形态是‘生活方式’的店,不是百货商店,也不是超市。”
对话雷军:
小米要孵化出更多“小米”
《中国经济周刊》:小米一直以打造新国货作为自己的目标,希望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在推动新国货运动的过程中,您发现了哪些问题?遭遇了哪些困难?
雷军:可能我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与一些传统思维和传统观念作斗争。人们总是觉得便宜没好货,这个对我们压力和杀伤力很大。人们不相信好货可以便宜,所以我们要加倍把产品做得更好才能说服消费者。
但是我在创办小米时就想过要克服这些传统观念的难度,这可能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让大家真正理解到,有了“互联网 ”的思想,有了智能制造,我们身边东西就是会越来越漂亮,而且价格还越来越便宜,这是我和小米所追求的目标。这虽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已经在渐渐地取得一些成绩。我们就是做得比别的产品好出一个数量级,价格还便宜,消费者也确实非常认可。
《中国经济周刊》:除了在手机领域,小米生态链也将新国货的理念延展到诸多传统制造业领域,这是为什么?
雷军:我的确比很多人幸运,很早就完成了财富积累。2010年创办小米的时候,我刚好40周岁,虽然当时已经财富自由了,但还是想干一点儿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个惊天动地不是做手机,而是要去改变国货的现状,让老百姓享受到质量好、设计好、品质好,但价格又便宜的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打造中国品牌。
三年多前,我们提出了小米生态链的计划,其实就是用小米模式复制100家小米模式的公司。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77家。大家不要认为小米生态链仅仅是做投资的,小米在整个生态链里参与的力度超过大家想象,我们生态链的管理部门就有150人,这是一个极强大的孵化器,包括ID、外观、结构、硬件、软件、云服务、供应链、采购……我们这个团队是全方位支持的。有一大半的企业都是小米从零开始孵化的,甚至最初的idea都是小米提供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成功率非常高的原因。这其实是小米回馈社会的一个重要行动,就是孵化出更多的“小米”。
《中国经济周刊》:打造新国货,除了小米这种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也需要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一起努力,您对那些也希望共同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雷军:小米倡导新国货其实就是希望和传统制造企业一起改变国货的形象,把产品真正做好,用工匠精神打造品质产品。小米在这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已经让国内的手机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行业的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全都上来了。而且小米在带动更多的企业变化,比如小米生态链进入的二三十个品类中,很多品类都做得非常出色,像充电宝,现在是世界第一;穿戴设备是世界第二;平衡车领域是世界第一……
无论是打造新国货,还是“互联网 ”,不管什么概念,从本质上讲,一是谁有本事用真材实料把产品做好,谁就是新国货;二是新国货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看谁可以把产品做好的同时,还能把价格做便宜,真正造福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