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给“用户”下KPI,百度的底气何在?

游客 2017-03-13 09:51:19    200784 次浏览

贴吧又一次搞出了个大新闻,这回是因为他们要给贴吧吧主下KPI,百度成为了第一个明文给自己的“用户”下KPI的互联网平台,于是很多人奋而起身怒怼百度,这回我倒觉得百度有些冤枉了。百度是第一个张榜公告并把这事闹大的公司,但给“用户”下KPI,百度绝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么干的。

给“用户”下KPI,百度的底气何在?

这事说白了是有关于“临时工”身份定位的问题,吧主首先是百度的用户,其次从事实上来说已经承担了百度“临时雇员”的责任,然而却又没有享受到百度正式雇员的待遇,再加上最近两年贴吧争端不断,或是迫于舆论压力,或者内心想要改革,百度不断挥刀砍向百度贴吧,这其实触及到了一部分人的即得利益。

当然本文不是想要来论是非的,而是想讲这件事背后一个被大家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给自己的用户下KPI这事,会是一个孤例吗?如果我们仔细去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或者去看一些线下的大型活动会发现,当一个活动、一个事物成具规模之后,必然会随之出现一种我们称之为“临时工”的工种,这个工种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做“义工”,贴吧的吧主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充当了百度的义工。

义工:事物规模化后的新工种

义工又称之为志愿者,多出现在慈善行业里面,主要用来指那些在不计物质报酬,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的人群,他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和一技之长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去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特殊学校给残障人士送关怀等。

随着社会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之后,义工也从以前几个人的帮助走向了组织化,最典型的就是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中的志愿者们,为了更好的完成这类大型的活动,官方对于义工的专业要求也越得越来越高了,甚至志愿者的上岗需要开始竞任了,义工的位置成为了一种抢手货,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这种义工。

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可以看到,“怎么成为奥运志愿者”的搜索结果有469万之多,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奥运志愿者,需要参加相关的线上线下课程培训,需要通过几轮面试环节,奥运主办方对于志愿志的形象气质、学历背景以及语言等各方面都要很严格的要求,然而依然趋之者若鹜,原因就在于这里面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回报价值。

我们拿明星们的后援会一样,那是一个典型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的义工团体,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愿意按照组织方的严格要求去做这类“义工”,原因就在于他们可以获得自己偶象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自己的偶象,可以满足自己追星的情感需求,而这些都是他们做为“义工”所获得的“回报价值”。

奥运志愿者也是一样,除了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之外,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关技术的专业培训,可以获得参与组织一场盛大活动的工作经验,以及一些优质人脉的积累,这些经验以及这种志愿者的身份在未来的职场当中都是可以拿出来直接用的。社会对于拥有这种经验的人才往往都是会另眼相关的,这和国外的学校会去考量学生的社区活动分是一样的道理。

规模化的市场需要更多的义工

随着国家基础设置越来越完善,空间跨越的速度和效率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之后,对于“义工”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了,这是规模化后的一种必然选择。对于组织方来说,他们会把自己做不了,或者自己做效率会很底的事情给外包出去,寻找一些合适的“义工”来做这些事,做为回报组织方会出让一些利益。

拿百度贴吧这个事情来说,百度对于吧主的考核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可以说正是由于百度对于吧主的考核制度存在保证了百度贴吧的快速崛起,如果从一开始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注册一个贴吧,立刻就能够成为吧主的话,那么整个贴吧的生态立刻就去进入一个无序的运营状态里。

考核制度的存在让百度贴吧一直处于一个弱控制强运营的状态里,各吧主为了能够拥了运营一个贴吧的红利,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这个贴吧的活跃度。对于一个类似于百度贴吧这种体量的平台来说,官方也只能是通过适度考核的方式来约束“义工”们的运营积极性,若是所有的垂直贴吧都是百度官方来运营的话,那么这个运营的人员成本将是非常可怕的。

拿这次百度对TOP5000贴吧的考核来说,若是这TOP5000全部由官方运营,按照每个贴吧最少三个管理员来测算,百度就需要投入15000人来运营,而百度目前所有的员工加起来也不过40000多人。

用“运营红利”来约束吧主这事也不是百度首创,早在BBS时代对于论坛板主就是这么考核的,论坛官方会从用户当中选出积极性和能力最好的人来充当板主,而作为板主而可以在运营这个板块的过程中享受一定的红利,比如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或者在不违法平台规则的情况下为自己谋取一些好处等。

非合同约束的新劳务关系

说到百度这事我们不得不说以UBER、airbnb和滴滴为首的共享经济,和“义工”这事有着很深的联系,在他们的商业模式背后,有一种新的劳务关系正在形成,那就是以利益而非合同为约束的新雇佣关系。共享经济一直在讲的是出卖自己的剩余价值,将自己家里空余的房间、车子等拿出来和别人共享,换取一点收入。

共享经济这事初一听起来非常美好,但是实际运行之后可以看到,单纯的出卖剩余价值并不能养活自己,尤其是出租自己家的房子这事,收入没多少反而还有可能把自己家毁了,除非你是真的不缺钱开车只是为了找人聊天,或者干点你懂我懂大家懂的事情,否则开网约车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最终把共享经验坚持下来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已经成为了平台的全职劳工,只不过平台方不给你交五险一金,你也不需要坐班,而且拥有更大的时间上的自由权罢了,但是平台方对于业绩的考核却是一点也不会少。贴吧的考核新政出来之后,之所以遭到了这么大的抵触心理,归源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吧主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这其实是个劳务纠纷问题,如何达到平台各方的利益平衡才是关键。

新雇佣关系下的劳务纠纷

百度的劳务纠结其实总得来说还好解决,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能接受的人上,不能接受的人退出去。贴吧的体量还是非常庞大的,想要成为吧主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总有人愿意在自己什么都没有或者时间很多的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一点自己能接受的回报,然后当他觉得回报不足于支撑自己付出的时候再退去,新一轮的更迭自然会出现。

然而共享经济市场里则会有更大的问题,比如如果我把自己的房子通过平台出租之后,家里的东西被盗窃了,或者被损坏,而租客又跑路之后,我该找谁索赔?又或者是我开网约车的时候出了车祸,平台是否能给我一点赔偿?

如果仅仅是出卖一些时间还好说,若是这种新雇佣关系已经涉及到了生命财产安全,那么该找谁来审诉?网约车和出租车之争将这些问题给暂时掩盖了,但是这类法律纠纷早晚是会出现的。随着规模化市场越来越细分,主播、平台作者、网约车司机以及吧主等类似的职业会越来越多,非合同约束的新雇佣关系将是一种趋势,谁来保障“义工”们的利益,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凸出。

作者:艾瑞克自留地 | 来源:iDoNews专栏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