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记者手记:雷军回答了小米的初心 这或许是重新发烧的开端?

游客 2017-03-01 13:02:36    201245 次浏览
记者手记:雷军回答了小米的初心 这或许是重新发烧的开端?

新浪科技 李根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代表性公司小米未亮相移动世界大会(MWC),但在2017年2月的最后一天,“澎湃S1”芯片的发布,算得上小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一方面,澎湃芯展示了小米对于未来的思考,如果在此之前,这家创办6年的公司往何处去还备受讨论,那雷军和他的团队通过研发芯片的决心给出了回应。

另一方面,澎湃芯回应了小米关于初心的问题,在大众印象固化到只有“性价比”的时候,置身小米最熟悉的发布场地,“为发烧而生”再次涌动在现场的情绪中——即便这句最初最令人熟知的广告语一次也没有出现。

小米再发烧

“小米变了。”前科技记者孟鸿如是说。

在2016年手机新品纷至沓来的时候,这位从小米创办之初便参与报道小米发展的媒体人评论道。

他表示在创办前三年,小米展现出的形象并非“又一家手机公司”,而是一家对技术渴求至极、对用户体验俯身倾听、对于未来大胆尝试的公司——换而言之,这是一家满富极客精神的公司,也有人将此称为技术理想主义。

然而在小米试图通过机海战术取悦市场时,孟鸿觉得小米身上那份“酷”不见了。

并非只有一个人这么想,但2016年10月让这种印象有了转机,令孟鸿等小米的最初观察者们熟悉的小米正在回归。

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雷军在发布小米Note2、VR眼镜之后,推出了其后广受好评的概念手机小米MIX。这不仅是一次关于未来的尝试,也对小米品牌有了极大提振,甚至后来还不断有人玩笑称,小米MIX让当天真正的主角小米Note2和重金邀请代言的梁朝伟,黯然失色。

小米MIX之前,小米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的放缓,手机则在销量和出货量方面失去领先优势,失意的情绪不仅弥漫在米粉中间,也凝固在小米员工中间。

所以当小米MIX发布的时刻,那些应邀来到发布会现场的小米员工,在北大邱德拔体育馆二层,爆发出夹杂着压抑、兴奋和自豪的叫好声。

如何更准确理解2016年小米内部的口号“开心就好”?可能在澎湃芯片发布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雷军对于销量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阐述,或许有助于小米内部正在经历的转变。

雷军说:关于出货量,我更关心口碑和使用体验,如果这个产品口碑好,自然就卖得多,如果口碑不好,就卖得少。其实这些年,我觉得小米的产品里面,出货量只是结果,它绝对不是目标。

也就是说,在之前比参数、比首发旗舰芯片、比跑分、比销量之后,小米对于结果和过程有个更加明确的心态,对于一家快速冲到山顶,继而经受市场挑战的创业公司,这样的心态难能可贵——重要的不是争第一,而是不再是第一之后如何调整再次冲第一。

显然,小米MIX和澎湃S1芯片给出了调整方式:以技术立命,通过掌握核心科技的方式差异化竞争。

雷军不掩饰手机行业正在经历的艰难。他告诉记者,手机行业的下半场已经开始,而且不是排位赛,而是淘汰赛。在同质化比拼占满赛道时,他和小米团队的思路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核心科技攥在自己手中。

而且,这种思路的实现方式简单明确:不惜时间投入、资源投入和金钱投入——甚至做好了高额试错成本的准备,哪怕代价高昂。

雷军说,光芯片研发一项,心理预期是十年,而且按照每年10亿元的投入,已经做好了10年10亿美元的投入准备。他还强调,芯片之难并不是投入时间和资源即可,如果最后失败,之前的投入就打水漂。

这位小米创始人还对此形容道:蒙着眼睛往前冲。

但这在小米内部没有犹豫,雷军对媒体给出了小米MIX发布时一样的话,他说:“因为小米整个创始人团队全部是技术背景的,所以我们在技术投入上是非常大的,而且也非常重视技术投入。和销售背景、管理背景的老板不同,技术背景公司老板,对技术的投入和技术的重要性的认知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异度。”

实际上,自主研发芯片只是开始,作为智能手机最核心部件,芯片之后,小米在手机定制化和差异性上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雷军现场也展示了芯片之外的“野心”:手机屏幕、相机和系统领域的人工智能探索,会是另外几项让小米再发烧的领域。

如果说小米MIX的尝试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乔布斯2007年发布 iPhone 后引领的智能机外观,那澎湃芯片背后,是小米希望把这种尝试延伸到内核领域。

后青春时代

“发烧”式的改变,对于2010年的小米和2017年的小米,难度完全不同。

在迈入创立的第7个年头,小米已不再是一个初入行业的青春小伙,梦想雄心之外,还有成名之后的成本和包袱,小米在经历自己的后青春时代,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正在迈入成熟化组织阶段。

虽然始终强调“小米仍旧是一家创业公司”,但雷军在与记者交流时,也坦承小米已经是一家“超大规模的创业公司”,已经是一家迈入千亿规模营收的公司。

人才方面的变化也可以旁证小米正在经历的组织化成熟。

与之前高歌猛进时不断有重磅加盟不同,2016年开始,小米开始经历高管人才的流动,从财务相关的副总裁张金玲,到内容方面的陈彤,后来则是国际化一把手雨果。即便这些对于市场化组织来说再正常不过,但还是有评论认为“小米正在失去吸引力”。

雷军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告诉新浪科技:一个公司有人加入有人离开,都是很正常的人才流动,上述几人的离开虽然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但不表示小米丧失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小米在这些年里面吸纳了不少优秀人才,而且我们在未来吸纳人才上还要再下功夫。”

这位小米的掌舵者没有进一步透露人才方面的努力,甚至关于新业务投入和新探索进展,他表示关于未来都不能多谈,但也多次强调,小米此前经历过迷茫,不过现在思路清晰,知道如何让改变发生,以及在长远未来何以更好抓住用户的心。

实际上,小米的改变已经让她的用户有了感受,一位现场米粉向新浪科技指出了不同:以前在现场,最激动的时刻是性能和价格,现在在现场,最激动的时刻是黑科技和新进展。

“感觉小米又回到了那个酷炫炸天的时候,似曾相识,为发烧而生。”现场米粉说。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