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子大了谁都要抢,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前赴后继开疆拓土,北京的大街又迎来了新的共享单车品牌——小蓝单车。在北京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摩拜单车与ofo的激战一轮接一轮,除了创业公司的套路,小蓝单车想要站住脚跟并没有多少底气。
谈野心
共享单车的东风快把冬天吹成了春天,参与其中的创业公司更是迫不及待秀肌肉。继摩拜再次获得D轮新融资后,小蓝单车也于日前宣布今年1月获得了黑洞资本领投、智明星通跟投4亿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并透露有关B轮融资的进展状况将于3月中旬对外公布。
公布融资的同时,小蓝单车也终于开进北京市场。据悉,小蓝单车于2月21日正式进入北京市场,目前已经在朝阳区和东城区进行投放,按照投放计划,预计3月中旬将达到5万辆。
去年11月,小蓝单车开始投放使用时,其CEO李刚称,“明年3月决战紫禁之巅”。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必须重金压上,小蓝单车要做共享单车领域的Uber。他认为,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太快,2017年年底就可能结束战斗。
小蓝单车新晋CSO(负责战略与融资)陈怀远表示,“对于北京市场而言,大家都在说我们是后来者,但是在我们看来,后发不一定是劣势,因为共享单车不涉及流量入口的问题,在价格都差不多、车又够用的情况下,只要单车的质量很好,又比较好骑,消费者就会选择去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后发优势,因为了解后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去打磨产品”。
根据小蓝单车方面提供的数据,从去年11月22日,小蓝单车正式进入深圳步入共享单车领域至今,已在深圳、广州、成都、南京、佛山开启运营。目前5座运营城市已经实现了15万车辆的投放,累计用户数量253万,日均开锁83万次,最高开锁117万次。
讲情怀
李刚还有另一个身份——野兽骑行CEO。野兽骑行是一家智能骑行运动领域的创业公司。小蓝单车是2016年11月野兽骑行宣布获得1.5亿元B轮融资时正式剥离出来的,同时也获得了野兽基金第一轮的天使投资。
在解释野兽骑行核心价值观时,李刚强调了“热爱”。他曾表示,由于资本的推动,自行车圈变得越来越浮躁,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入进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那些真正热爱,真正钻研产品,真正满足用户的企业才能活下来。也许是秉承这一价值观,李刚坚称小蓝单车并不是单纯的共享单车,而是一个“轻运动”品牌。
但是小蓝单车的出现并不早,更像是踏着共享单车浪潮而来。“以后很难再出现这种机会了……我们会All-in(全押)到这里。”李刚此前预测,2017年3月基本上将迎来三甲的决战期。
目前来看,共享单车产业内车辆数量的投入都是10万数量级。小蓝单车拥有自建工厂,同时与6-8家合作工厂有密切联系,自称控制了全球城市自行车10%的生产能力,年产能为300万-500万辆。背靠做运动自行车的野兽骑行,小蓝单车有能力解决产能问题,这也是其自信来源。
拼实力
小蓝单车使用押金为99元,按照每半小时0.5元的收费标准付费,通过下载App使用手机扫码即可完成单车的随借随还、预约借车等业务。北京商报记者下载小蓝单车App体验发现,App与市面其他共享单车并无多大差别,骑行舒适度也很好,但单车数量还不多。
小蓝单车在北京的投放才刚刚开始,面对满街道的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压力不小。据了解,目前摩拜和ofo在北京的投车量均已超过10万辆。
北京商报记者就小蓝单车与竞品间的区别和近期的投放日程等信息询问小蓝单车公关负责人吕明,不过,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予任何回复。
易观互联网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高级分析师张旭认为,对于北京来说共享单车的数量尚未饱和,还有一定的空间。不过,摩拜单车与ofo并不会把这一空间拱手相让。“可以预见的是,小蓝单车若想在北京拿下市场剩余的空间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将远远超过上述两个巨头,尤其是在品牌宣传推广方面更要花尽心思。”
去年末还强调这一市场是三家逐鹿的小蓝单车现在仿佛又有所转念。陈怀远认为,“这是一个前五名的市场,届时城市、供应链、用户的选择都会饱和,市场内的相处模式也会比较稳定,用户有需求,各个玩家实力相当,市场饱和之后,产品的质量、骑行的体验与资金的利用率会决定用户选择哪一家”。
张旭也赞同前五名市场的说法,他强调未来的市场竞争最重要的环节还是运营。目前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时间很宝贵,就算是有产能底子的小蓝单车后发也不一定制人,“野兽骑行与小蓝单车从用户群来看并没有重叠,拼产能也不一定在有利的地位。近日另外一家进驻北京的永安行单车从有桩跨入无桩也还是处于下风就能说明这一点”。
北京商报记者 姜红/文 CFP/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