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
“我们要打造百年老店,我们要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必须不断夯实房地产业基础,实施多元化发展。”日前。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集团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国内房地产行业已经迈入“地产 金融 互联网”的叠加发展阶段,房企巨头正在加速布局金融领域,通过投资设立、并购入股等方式打造多业态并存的金融集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布局“大金融”战略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下,加速向金融化轻资产方向发展的经营模式正在受到房地产企业的肯定。
对于旗下的金融集团,许家印更是提出,2017年恒大金融集团的目标是实现参股、控股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全牌照。
多元化发展路径
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发展后,跨界与整合正在成为传统地产企业拓展蓝海做增量、实现多元化经营拓展利润的重要方式。在业内人来,其本质是“地产 X”,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非地产业务的营运,最终实现战略转型获取高效益回报。
过去的8年时间里,恒大集团也确实在一步步朝着多元化发展道路前行,目前已完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布局,由原来单一的“房地产业”发展成为“房地产 服务业”。
恒大集团中报显示,恒大除去房地产、物业之外的“其他业务”(包括金融、互联网和健康等)资产已从2015年年末的269亿元增加至2016年年中的近500亿元。许家印表示,恒大集团已经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金融、健康为两翼,文化旅游为龙头的发展格局。“最终所选择的三大服务产业,既是服务需求非常大的产业,也是发展潜力非常大的产业,也是拉动内需的产业,所以恒大的成功转型,一定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此外,许家印还透露近十年来恒大爆炸式的发展。据了解,对比2006年与2016年数据,恒大销售额增长220倍,现金余额增长152倍,纳税总额增长159倍,总资产增长预计也超过150倍。“恒大地产过去20年,实施规模取胜的发展战略,围绕规模迅速地发展,去年销售已经近4000亿元,规模已经非常大,从今年开始,保持规模适度增长,重点注重增长质量,增加效益,开始实施‘规模 效益’的发展战略。以效益为中心,这是企业的属性,所以恒大地产今年开始要由‘规模型’向‘规模 效益型’转变。”
为了强化“规模 效益”的战略,许家印主动调低了恒大地产的增长目标,将其2017年的销售目标确定为4500亿元,只比去年增长20%左右。增速下调的同时,则是对追求效益的匹配,2017年恒大地产的利润目标已被提升到243亿元。
此外,许家印还给未来三年定调的总目标,即到2020年,地产、金融、健康、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年销售收入超1万亿元,总资产超3万亿元,年利润超600亿元。这意味着,许家印要在未来3年再造2个万亿恒大。数据显示,尽管恒大去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3700多亿元,但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也依然只有3%左右,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由于拿地成本增高、资金周转慢等原因,房企利润逐渐下滑,而金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可达房地产行业的数倍。根据海外各成熟市场的房企金融化时机来看,这些房企均是在上市及实现初步资本化发展之后,抓住房地产金融改革的有利时机,率先推动自身金融化实施。
行业进入白银时代
自2009年开始,房地产企业就开始呈现金融化趋势,包括绿地集团、华润置地集团、星河集团、鲁能集团、新华联、万科、恒大集团等先后进入金融业。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巨头纷纷布局“大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获取投资收益;二是有助于融资管理;三是拓展新战略业务,创造新盈利点;四是促进地产与金融的协同,甚至实现产融结合循环放大。
而以恒大集团为代表的部分房企巨头,由于资金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可依托强大的资金和资源实力综合运用投资设立、并购、入股等多种手段打造金融集团,快速布局金融领域,拓展业务渠道和盈利来源。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排名前50的房企中,已有近50%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此外,保险也已成为房企的标配,恒大、万达等房企纷纷进军保险业,一方面加大了险资在房地产行业的话语权,同时也深刻改变着房地产行业的既有格局。
毋庸置疑,在三大服务产业中,金融板块一直是恒大实施多元化发展的重点。
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此前谈及恒大多元化战略时就表示,“恒大不是土豪,多元化是有战略的多元化,紧紧围绕着地产业务以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相关领域,下一步是从地产衍生到金融。”在去年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他也表示,未来或将准备并购小型地产商和金融机构,尤其券商、信托公司都会有并购计划,未来集团将形成金融、地产并驾齐驱的格局。
由此可见,金融在恒大集团整个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恒大集团已成立了恒大金控公司、恒大互联网公司,并在集团架构上做出调整,将新兴的多元化业务统归于恒大企业集团名下,与原有的恒大地产集团平行。
近一年以来,恒大集团正金融领域的布局正在不断加快,这也为许家印提出“金融全牌照”的战略目标埋下伏笔。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截至目前,恒大集团已将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小额贷款公司等五类金融牌照收入囊中,旗下业务包括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金交所、保理等金融、类金融业务。
具体来看,2015年11月,恒大金融集团在深圳前海成立,标志着恒大集团正式布局金融业务。随后,恒大金融集团便进军保险产业,以39.39亿元收购中新大东方人寿50%的股权,并将其改名为恒大人寿,业务覆盖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等;2016年2月,入股盛京银行,随后增持股份至27.24%的股权,成为盛京银行最大股东,剑指消费金融牌照;2016年3月,恒大金服上线运营;2016年6月,网传恒大集团正在筹备民营银行;2016年8月,网传“恒大小贷”将上线,且恒大集团完成对广西集付通的收购,曲线获得支付牌照。此外,恒大、万赢证券和众安保险联手发起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目前正在审批中。
金融全牌照想必是所有房企巨头的终极目标。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许家印便直接提出,2017年恒大金融集团的目标是实现参股、控股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全牌照。
据了解,目前内地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典当12种。其中,前7种是介入核心金融业务的准入证。
基于此,手握银行和保险等多张牌照,恒大已基本上完成其金融产业核心布局。搭建的恒大金服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帮助恒大打通公司旗下多项金融业务,尤其是对住宅社区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多项业务的协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强风控能力
企业的平稳运营离不开对风险把控的重视。会上,许家印表示,在产业经营过程中,尤其是金融集团,稳健都是第一位,发展是第二位,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要从严把控风险,把风险控制当成天大的事来抓。特别是投资端,要建立非常完善的风险把控体系。“要将恒大金融办成服务于实体,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的金融集团。”
调整业务的产品结构或许将成为恒大人寿今年的工作重点。许家印提出,把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原保费占比提上去,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原保费占比不得低于30%,现在公司内部要求恒大人寿原保费收入不低于50%,力争实现60%。
“要将恒大人寿发展成为稳健合规经营的典范,要将恒大金融办成服务于实体,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的金融集团,绝不允许恒大金融成为恒大的融资平台。”许家印强调。
资料显示,2016年恒大全年的合约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3733.7亿元,较2015年全年的合约销售金额增长85.4%,完成人民币3000亿元合约销售目标的124.5%。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恒大年度销售回款金额约为人民币3008.9亿元;于2016年12月31日,现金余额约为人民币3043.0亿元。
恒大人寿最新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6.1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9.68%,在2016年第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评价中,被评定为A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