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节后生活服务紧缺成线上引流契机

游客 2017-02-10 02:35:20    201182 次浏览

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不少企业陆续开工,但由于外地务工人员返岗时间相对滞后,一些生活服务岗位目前仍有较大空缺。不少提供按摩推拿、衣物养护以及餐饮服务的门店尚未开业,使得已经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市民在生活中多有不便。与此同时,春节后生活服务也迎来一波涨价潮,后春节生活尴尬了不少。

  生活服务紧缺

市民吴女士最开始觉得生活受影响了是发现自己爱吃的那家卖馄饨的早餐店没开门。早餐店紧关的大门上贴着放假告示,称农历廿四才会开业。在返回寻找其他早餐选择的同时才注意到,小区附近包括提供衣物养护、打印广告以及美甲等服务的多家小商户都尚未开门。“尤其是一些老小区,附近的连锁店不是很多,这些不知名的小商户往往成为生活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吴女士介绍了居住小区附近的情况。

与吴女士经历相似,楚先生也在朋友圈慨叹,小区底商的按摩师傅、自己常去的洗衣店老板以及收废品的师傅回来了自己的生活才算回到正轨。一些爱美的市民也注意到,不少美发店、美甲店尚处于休息当中。

小到卖煎饼的摊位或者夫妻店,大到一些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作为刚需的餐饮服务尚未完全回归尤其让消费者感受深刻。而这种生活服务紧缺的现象还表现在,由于周边不少餐厅还未恢复营业,辐射同样区域且正常营业的美食广场在饭点也迎来流量井喷。

业内人士指出,与企业严格的生产制度不同,中小商户尤其是单体商户在工作时间上的决策相对自由一些,而大量社区生活服务性岗位都是由外来务工人员承担,在不少地区的观念当中,过了元宵节才算是过完了年,与此同时,远离亲人在外工作的务工人员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可以陪伴亲人或者在老家休息。这就造成了这种春节后元宵节前生活服务紧缺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或许更为明显。一位社区早餐店老板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外来人口多,到春节的时候返乡的人也多,因此平时的客流与春节前后的客流比较悬殊,对于商户来说,春节前后休息的损失会比平时休息的损失小得多。

  迎小幅涨价潮

第一天上班时,王小姐在附近的美食广场用餐时注意到,常去的那家牛肉面档口的价格板已经全部用黑色记号笔更新过了,为了覆盖原有的价格,直接用简易的白纸贴了起来。“上班比较急,还没来得及找人新做。”王小姐问起来时,档口的阿姨解释。

涨价的情况在多家洗车店也如出一辙。多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洗车价格从春节前开始上涨,且已有商户暂停了平时在一些团购网站上提供的团购优惠选择。“原先以为因为春节期间人工成本高,所以临时涨价,但现在来看,尽管较春节前后价格有所下调,但比去年平时的价格还是要高。”

家政服务也是涨价现象比较明显的行业。市民张女士因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常年雇佣家政阿姨。张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家政阿姨在年前就已经早早请假回家了,新找阿姨不仅价格贵而且行情还特别紧俏。而对于原先聘用的还有几天才能返岗的家政阿姨,张女士也表示,每年年后总是会要求涨一点工资。

对于选择节后涨工资,不少消费者调侃道,高校食堂也往往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作为涨价契机,上述牛肉面档口的阿姨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确实放假后涨价比较能让消费者接受,一来这是市场惯行的方式之一,其次,节后商户恢复营业的时间不一致,消费者的选择也比较有限,接受的可能性比较大。

 线上服务成帮手

便捷的周边实体消费选择受限,生活性服务紧缺,线上寻找服务商家则成为消费者省心省力的选择。

年会上抽到冰箱奖品的周先生打算换掉家里的旧冰箱,但让人犯难的是,经常在社区活动的收废品和二手家电的师傅们都还未返回北京。周先生介绍,单位的同事介绍了诸如闲鱼、爱回收等二手平台,自己也将在二手平台上贴出相关信息方便迅速将旧冰箱置出。

除了这种实体服务暂时短缺求助线上,经常使用线上服务的消费者坦言,春节后返岗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平衡到生活上的时间就会被压缩,一些不是非常紧急的事情通过上门服务或者线上渠道解决也会节省较多时间。“春节期间的外套等衣服都是这两天找e袋洗取件洗护的,节省时间,有些衣物的材质也更适合由专业的洗衣机构处理。”

早在多年前就有观点称,通过对全社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劳动就业的巨大影响,电子商务(特别是电商平台)开始有效整合人力、技术、生产与资本等社会资源,并日益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尽管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包括外卖小哥等,一些提供生活服务选择的线上平台的线下人工也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这种尴尬的时间服务速度也会受到影响,但总体来说这也是获取服务的一个方式。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郭白玉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