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春节长假都在太原度过,诸事平淡,稍稍可以拿来说一下的,是体验了一回几无差别的滴滴打车与出租车服务。
大年初二上午,我和妻子照例回到南内环街“阳光小区”的岳父岳母家。中午家里人吃饭,地方之前早就订好了,在长风街的“天美新天地”。上午11点半,妻子拿起手机叫了个“滴滴”,应约的是一辆丰田小轿车。当我和妻子陪两位老人走出小区,那辆银灰色的丰田已经等在了大门口。从“阳光小区”到“天美新天地”,车子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一路还算顺畅。
吃过饭,又顺便逛了逛商场,不知不觉间已到下午3点多钟,该回去了。我们一出商厦,就看到东侧的体育西路上,由南往北开来一辆亮着“空车”标识的出租车,正和我们要回去的方向相同,于是招手,停车,上车,回家。
去时“滴滴”,返时“TAXI”,乘坐的感觉都不错。两种竞争激烈,甚至一度闹到近乎你死我活的客运方式,这一回带给我的感受却高度相似。其一,它们的服务都够到位。“滴滴”司机专门把车开下长风街,一直到“天美新天地”的大门口才停下,我们4人一下车门就进商厦大门,几乎无需多走一步路。出租车的驾者也一样,为把我们放在“阳光小区”门口,特意从建设路调了个头。
其二,它们都把温暖带给了乘客。做出这样的判断,不光是因为我们一上车就听到两位司机“过年好”的问候,更因为这暖心的问候是与耐心的等待相连接的——岳母腿脚有些不太灵便,走得比较慢,一去一返,两台车为了等我们都曾稍做等候。在生意挺好,司机师傅们急着挣钱的这两天,这样的耐心其实更值得尊重。
其三,它们的收费几乎是一样的——去时的“滴滴”11块9,返程的出租车整12块,两者仅差一毛钱。以大体一致的收费标准做相同的客运服务,这样才符合市场规则,才公平公道。
有一段时间,在太原和全国很多城市,“滴滴”等新的客运方式因享受“资本”补贴而价格极低,并由此大幅占据市场,令出租车司机颇有怨言。而一个内心有挺大怨气的人,恐怕是很难做好服务的。看来,省城的“滴滴”与TAXI之争,在新政即将落地的影响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平息。
公道的感觉,平静的心绪,这是完成本职工作,做好养家糊口营生的一个重要前提。送我们返家的出租车师傅的表现,应该与此有不小的关联。期待“滴滴”与TAXI以后能共荣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