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媒体评论员)
电子阅读也好,传统阅读也好,如何让阅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摆脱碎片化的信息提取方式,才是关键所在。
“2017年出版物供应商大会”在北京召开,公布了2016年电子书数字阅读指数、销售码洋等相关数据。
数据显示,当当2016年图书销售码洋近140亿。电子书用户呈爆发式增长,2016年用户总量同比增长55%,超过4000万。64%的读者选择看电子书,35%的读者每天阅读电子书超过1小时。
年终岁末,各大电子阅读平台纷纷发布统计数据,总结这一年的销售战绩。单从数据来看,国内阅读市场还是非常红火的。尤其是泛90后的年轻一代,更是接力中年一代,成为电子阅读的忠实拥趸。小说、社科和经管励志类书籍是电子阅读读者的最爱,而纸书则倾向于文艺、中小学教辅和童书。
据调查,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2015年的数字也大抵如此。
如果电子阅读这种载体上的改变,能够促使青年一代重新拾起碎片化的时间,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风暴中抬起头来,找回“书香”,无疑是大功一件。身边的朋友纷纷表示,受到、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的冲击,如今阅读的时间被挤占得越来越少,乘坐地铁公交的时候,也会发现读书的人是凤毛麟角,多数人要么在打游戏、要么在追网剧。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毫无疑问,阅读载体的更新一定会带来阅读体验的提高。比如拥挤的地铁上,单手翻书绝对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携带便捷、存储量大、搜索快捷、记录方便、具备自带翻译软件等多重优势的电子阅读就能够轻松实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愿望。但说到底,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是应当成为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
电子阅读也好,传统阅读也好,如何让阅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摆脱碎片化的信息提取方式,才是关键所在。多数国人的阅读黄金时代,停留在学生时期,而我们阅读的书目也停留在各类教辅书籍、考试的书山题海中。这样的“教育”,让我们一旦离开校园就告别了书籍。从少儿抓起,告别过度实用功利的读书主义,才能体会读书之乐,感悟读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