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2016 ICT产业印象:“云”化雨落地 “数”创新致远

游客 2017-01-11 15:41:55    200819 次浏览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体现融合大势的ICT产业可谓风生水起。

一方面,云计算市场在度过了最初的“概念炒作期”之后,步入了踏实推进的“落地期”,真正从人们只能抬头仰望而无法触摸、漂浮在天空中的“云朵”,化身为滋润世间万物的雨水。在2016年,云计算积极推动者的角色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投身其中,既包括传统的通信运营商,也包括传统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他们成为云计算领域懂客户需求、值得客户信赖的“IT从业人员”。

另一方面,以IDC为基础的大数据产业取得快速增长,人工智能成为创新最活跃的“热土”。人工智能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下一站”,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带给人们新的惊喜,同时其战略地位也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大数据则作为创新的基础,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在2016年不断开疆拓土。据悉,从2016年年初到年末,发改委、网信办和工信部共批复了8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而运营商也在大数据产业中逐渐发挥出引领作用。

展望2017,ICT产业的融合之风有望来得更猛烈些。

云服务:赢得客户才能赢得市场

云服务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报告称,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2016年达到2040亿美元,较2015年的1750亿美元增长16.5%。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反映了企业从传统IT服务迅速向云端服务的转变,因为追求数字化商业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的主流趋势。其中发展最快的是IaaS,2016年有望增长38.4%,市场规模将达到224亿美元;SaaS增长20.3%,市场规模达到377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美国占据50%的市场,欧洲占据23.5%,中国则以4%的份额位列第三。

对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来说,应用的安全性、合规遵从以及数据的机密性、完全性和可用性更为重要,所以很难说服他们采用公有云。这对于私有云提供商来说可谓光明无限。要知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业务需求的变化需要灵活、快速地配置IT资源,传统的IT环境也需要新的资源来支持应用的动态工作负载。私有云带来的转变,绝不仅仅是IT部门效率上的,它提供的更加灵活、敏捷的业务模式的数字化服务,使得所有业务都产生了全新的变革。

领略了私有云市场的群雄并起,经历了公有云市场的潮涨潮落,再有人和你谈起混合云将一统天下,你又会作何感想?有人称混合云为“云平衡衍生物”,它结合了私有云的安全兼容定制和公有云的容量弹性成本特点,在很多人眼里,兼具私有云与公有云特性的混合云,似乎是一道更易得出结果的加法题。认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私有云供应商开始推出“混合云”。

说到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管公有云也好,私有云也罢,抑或是混合云,其实都有着颇为引人的优势,也有着难以回避的劣势。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云计算模式并不会谁取代谁,谁优过谁。不同企业、不同需求。三者能够协同发展、长期共存、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好企业用户才是王道。

面对新一轮的市场白热化竞争,是成为云基础设施平台,还是成为云服务商;是专注场景化云服务解决方案,还是专注垂直行业云服务解决方案,将成为当下各云服务商最重要的战略选择;但不论何种选择,在这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只有基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才能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赢得客户才能赢得市场份额。(达涌)

数据中心:大力拥抱云计算

数据中心云化是大势所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云化数据中心出现,以支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指出,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并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产业服务模式、促进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数据中心作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在政策利好,供需两端规模快速增长以及跨界资本热情高涨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2016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同比增长超过40%,市场总规模突破700亿元人民币,5年来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增长了5倍。

数据中心发展正呈现出规模化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的兴起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支撑更多业务发展的需要,不仅是电信运营商在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建设自有数据中心,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成为一种潮流,数据中心的密度和整体规模逐年增长。

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数据中心还向着集中化也就是云化的方向演进。云计算技术的快速落地,促使数据中心加快云化步伐。如何打造面向云计算应用需要的弹性、灵活、易部署、低成本且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云数据中心应运而生。

相比传统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具有更高效、更绿色的特点,其拥有高度的虚拟化,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的虚拟化,这样使其具备灵活调度资源的能力。同时,云数据中心还具备自动化管理和运维的能力,绿色环保,拥有更低的PUE值。

目前,云计算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未来随着公有云、私有云以及行业云的蓬勃发展,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将持续增长,云计算对于云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因此,可以预见,随着数据中心大力拥抱云计算,云数据中心数量将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市场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的蓬勃发展,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创新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国已经在某些领域引领了数据中心相关技术和标准。比如,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主导的整机柜服务器以及模块化数据中心技术和标准,就实现了我国数据中心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华丽转身。而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数据中心产业与成熟市场的差距,ODCC正在大力推进数据中心的产品化和自动化,旨在推动数据中心成为工厂生产的标准化产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的效率。(黄鱼)

大数据:跨界跨出大智慧

2016年,大数据产业引发了国家层面的持续关注。去年年初,“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的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12月9日,在《最新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国家将实施大数据战略,落实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

大数据跨界应用到其他领域,将会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无论是4G、工业互联网还是可穿戴设备,信息的交互和处理都离不开数据的流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我国的大数据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未来要在大数据可视化、数据技术发展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数据分析应用的热点,在今后的5年间,物联网的数据分析市场将会有30%复合年增长率。CCSA传送与接入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毛谦认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产生的速度急速提升,基于数据的大数据产业也在高速发展。大数据的爆发使得数据中心 光互联成为当前发展的另一热点。

企业不等闲。三大电信运营商继续实施大数据战略,中国电信联合40余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在贵州成立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明确提出IT能力提升等工程,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成为“大连接”战略的中坚力量;中国联通启动“沃创客”计划,大数据是重点关注领域。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宣布开放阿里巴巴十年的大数据能力,发布全球首个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数加”,腾讯与多地政府政府就大数据和云计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2016年近40%的公司正在实施和扩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另有30%的公司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或将采用大数据技术。IDC数据显示,到2020年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市场,将增加至2030亿美元。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20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0%,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那什)

人工智能:已从科幻走向现实

近日,一个名为“Master”的神秘棋手在网络围棋对战平台大杀四方,接连战胜聂卫平、常昊、古力、柯洁、井山裕太和朴廷桓等中外围棋“大神”,取得“60胜0负”的骄人战绩。“Master”到底是谁?难道一位不为人知的围棋天才横空出世了?正当人们争相猜测时,2017年1月4日晚,“Master”通过在线对弈平台的留言功能宣布,它就是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的升级版。人工智能再一次带给我们震撼,显然以前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技术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2016年人工智能实现了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冲击。2016年1月,谷歌宣布其开发的AlphaGo“学会”了围棋这种中国古老的棋类游戏,并在当年3月以4∶1的大比分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特斯拉推出的Autopilot智能驾驶技术,在美国顺利地将一位血栓病人安全送到了医院。人工智能MoglA更是预测对了美国大选的结果。

人工智能无疑已经成为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其发展。欧盟在2013年就将“人脑计划”纳入其未来旗舰技术项目,相关研究获得了1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美国在2016年发布了数份有关人工智能的报告,这些报告由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国内政策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等部门编制,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发展。2016 年3 月,我国在全国“两会”期间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要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智能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智能材料等新兴前沿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人工智能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83 亿美元,人工智能已成为又一个巨头竞逐的新战场。全球的科技巨头积极行动起来,谷歌不断升级AlphaGo,苹果也于近日发布了首份人工智能报告,亚马逊、谷歌DeepMind、Facebook、IBM和微软还发起成立了一个帮助公众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组织“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社会”(AI伙伴)。人工智能将在2017年带来哪些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