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网瘾有多可怕?电击治网瘾需要单独条例吗

游客 2017-01-11 07:05:30    200683 次浏览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和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送审稿增加了新的条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一条款的出现,则被认为多年来屡禁不止的“电击治网瘾”将彻底走向末路,失去生存空间?

然而,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电击”之类的治疗方法,本身已属违法,再制定一个新的《条例》是否有必要,又是否会收到想象中的效果?

●正方

网瘾凶猛 但无需新条例

梁固本

(著名律师、北京泰樾律师事务所主任)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不只有便利,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伤害。网络成瘾对于未成年人乃至成年人的伤害不容忽视,具体来说,它会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而放到更广泛的视野中去看,它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和传统的毒品相比,网瘾的危害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却更加广泛和不易察觉,比如网游,沉迷于网游的人,往往精神恍惚,不能把精力放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而且不仅未成年人如此,成年人也会沉迷。所以,我觉得应该制定一个标准,对那些容易成瘾的网游加以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有害,就需要加以限制,不仅限制游戏的制造者,也包括推广者、发布者等。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网瘾的危害,那么就需要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堵住网瘾产生的漏洞,做好预防工作,这是根本的方法,也可以称为责任迁移。也就是说预防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等到成瘾了才想办法。做好预防工作,然后再要考虑一旦成瘾,怎么应对的问题。

“电击治疗”为什么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在叫停之后依然存在,商家牟利自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合理的干预机制和救济渠道,父母担心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但是又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帮助它,不知道该去哪里求助,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或者机构,宣称自己能帮孩子戒除网瘾,父母自然会闻风而至。

针对这样的局面,我觉得应该建立一种网瘾干预和救济的机制,比如说建立一些公益性组织,专门帮助上网成瘾的孩子,同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

所以,对互联网服务的评估和限制,是事先预防的手段,同时再完善事后追责和惩罚机制,比如说一旦有人因此成瘾,并产生不良后果,那么制作者、发布平台、推广者、甚至包括网吧等这些大型场所,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偿受害者。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至于这次《条例》中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不少人觉得这将会让“电击治疗”之类的非法经营无所遁形,但实际上是不是真能杜绝,还要看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电击治疗”的方法,本身就违反了法律,之前难以根除,不是法律缺失的原因,而是执法的问题所致。所以,额外制定一个《条例》有没有必要,值得商榷,就好像规定“不得犯法”一样,有条例解释法律的违法嫌疑,同时,更多的条例规则,也容易造成法律本身的混乱,让人无所适从。

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司法解释上做更多的工作,预防为主,同时建立良好的干预和救济机制。在违法惩罚上,则更主要依靠先有的法律,比如给成瘾者进行“电击治疗”的,首先可以考虑他是否有“违法经营”的嫌疑,其次,如果给成瘾者造成了身心伤害,那么还可以追究他的“故意伤害罪”。再次,因为“电击治疗”主要针对未成年人,我觉得还可以从重处罚。只要严格执法,必然能最大可能地减少“电击治疗”伤害未成年人的现象。

●反方

电击无理 需法律来约束

王晨光((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电击治疗”网瘾的现象,已经被批评了很久,相关部门也曾经叫停,但事实上个别的经营者仍旧在进行,直到前一段时间再一次被媒体曝光。从另一方面看,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规定“电击治疗”是非法的,当然,严格来说,从程序上可以认定非法,比如肯定没有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批等。不过在现实中,确实也还有一些治疗方法,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程序的认可,但也一直在使用。再回到“电击治疗”网瘾的问题上,家长们主动把孩子送去“电击治疗”,本身也说明了许多问题,因此,我觉得有这样一个《条例》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可以理解,也有它的必要性。

“网瘾”是不是病?这是最近以来争论比较多的问题,年轻人都上网,也有不少人离不开网络,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未有任何医疗机构认定“网瘾”是一种疾病。退一步说,即便是病,也没有任何医学研究证明“电击治疗”是有效的,孩子被电击之后,不敢再上网,与其说是治好了,不如说是吓的。

“电击治疗”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它以伤害人的身体乃至精神为方法,有人辩解说,正常的医疗中也有电击,甚至还有比电击更严重的伤害。这一点确实是存在的,比如说急救用的心脏除颤器,也是用电击的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实施急救。此外,再如外科手术伤害更大。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些方法,都是在经过循证医学证明有效之后才称为医疗方法的,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证明的。

当然,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它确实可能会给人带来伤害,事实上,任何治疗方法,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物理治疗,总是有副作用的,总会给人的肌体或者精神留下不同程度的损伤。医学的原则,是把副作用和获益相比较,如果获益大于损伤,那就是可用的。比如说心脏搭桥手术,尽管现在可以做到微创手术,毕竟还是会给身体造成创伤,但不这么做,患者可能就要失去生命,这里面的获益和损伤的对比非常明显,谁都明白哪个更重要。

当然,这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衡量,不是简单就能做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撑下,才能做到的,同时,随着医学的进步,治疗方法也在进步,医学研究者们也总是在寻找更有效、损伤更轻微的方法。

至于“电击治疗网瘾”这样的方法,远远够不上医学方法,只是想当然的做法,但为什么还有不少家长相信,明知道孩子进去会受苦,会被伤害,但依然会送孩子去“治疗”呢?我想,一方面和普遍的科学素养不足有关,缺乏基础的治疗知识,轻信谣传,以为“电击治疗”真的能戒除网瘾。另一方面,为什么会把“网瘾”当作一种病,则值得思考,这当然也和科学素养不足有关,但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值得商榷。很长时间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流行,这是好事,但成龙成凤的途径却太单一了,就是学习、是成绩、是升学,所以,一切影响成绩、影响升学的活动,都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爱玩有问题,学习不努力有问题,甚至到了喜欢上网,也被看作是一种“病”的地步,这样的观念是值得反思的。即便以后的研究真的证明“网瘾”是病,也不是家长有先见之明,因为这种“先见”是诞生在错误的基础上,诞生在“唯成绩论”的前提下,而不是诞生于良好的科学素养上。

●主持人说

网瘾有多可怕?

世上能让人沉迷的东西很多,有人沉迷官位,有人沉迷金钱,有人沉迷美色,有人沉迷毒品,有人沉迷杀人……比起这些,沉迷于网络实在不算什么?

成瘾是科学术语,也是人性,人类5000年历史,就有5000年成瘾史,5000年来,成瘾的对象花样翻新,可是成瘾的本性千古不变,所以,成瘾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远远达不到需要“电击治疗”的程度。

网迷究竟是不是坏事?网络成瘾究竟是不是病?至少在今天,依然没有答案。但可知的是,网络游戏中的“打怪必定有经验”,无疑等于“付出必有收获”,虚拟社区中的“表达必有人倾听”,无疑等于“人格的平等和尊重”,而这些,恰恰是无数少年和成年人们现实中渴求而又无法获得的东西。

网迷有错吗?网络给了他们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哪怕是虚拟的,也比现实迷人。“不是我的错,是世界错了”,这个典型的“中二”句式,在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得不怀疑,那些把孩子送给别人“电击”的父母,他们不是真的在担心孩子变成“网迷”,而是在担心孩子变不成“官迷”、“财迷”,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好好学习,考好大学,做大官、赚大钱,才是“成功”的人生吧。

但是在我看来,宁愿年轻人变成网迷,也不愿他们变成官迷、财迷,那样的世界,太可悲了。

本版主持 周怀宗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