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游客 2017-01-03 08:51:33    201074 次浏览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从狂热到寒潮: 2016年VR发展不及预期 14位专家评判平均分68分

兰亭数字COO庄继顺:

黎明前的黑暗,无法阻止我们前行,愿大家“活到最后”!

乐视VR高级总监满艺:

现在最需要的是重量级VR内容的出现,我们认为优质内容应用会是打开VR大门的法宝。

TCL通讯体验与创意总监吕俊廷:

移动VR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VR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也将因此得到质的提升。

创维酷开RGB研发部北京所所长刘天宇: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沉淀和蓄力,希望2017年VR行业更蓬勃。也愿所有从业者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华策影视VR总监汤志文:

VR行业的发展需要冷静的思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不能过分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关键还是在于把培育和理性推广相结合,尊重技术发展规律。

慈文副总裁赵斌:

体验从未如此生动!

TVR时光机方相原:

2016年VR行业表面上跌宕起伏,其实一切都在往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2014年的判读一样,我认为这个行业生机勃勃,快速发展。当她准备就绪,终将改变人类的生活。

青亭网联合创始人王颖:

所谓VR寒冬,只是考验不坚定者的一道测试题。

亮风台技术总监吴伦:

2017年,期望AR领域能够出现更多的落地应用。

RGBVR CTO任福新:

阳光总在风雨后!

华泰联合证券业务董事严京:

我们总是容易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却低估未来十年的变化。对于虚拟现实,我们也是如此。

VR产业联盟秘书处高阳:

VR市场正在逐渐朝向理性方向前行。

星河互联CEO傅淼:

2016年是VR业者埋头干活、积累能量的一年,所有的努力将不会白费,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掌趣科技CEO胡斌:

从模式创新到技术驱动,VR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拐点,是一个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相信在行业回归理性,大浪淘沙之后,VR产业能够以一个更高的起点实现更加良性的持续发展。

嘉宾

论坛主持人

■本报记者 贺 骏  谢若琳

编辑寄语:行业发展需要瞭望远方,也需要扎根泥土,偏废一方都会是竹篮打水。

如何瞭望?又如何扎根?都需要智慧和方法,行业论坛就是凝聚智慧、探索路径的重要方式之一。

由《证券日报》产经中心主办的系列行业闭门论坛,希望回避喧闹,通过与有关行业专家的深度沟通,经过思想碰撞,能够洞中肯綮反思行业问题,高瞻远瞩汇集行业智慧。

2016年12月30日举办的VR行业闭门论坛是系列论坛之一。

■本报见习记者 谢若琳

在汹涌澎湃的科技变革浪潮中,虚拟现实(简称:VR)和增强现实(简称:AR)的出现,颠覆了世人的传统观念。近年来,美国科技巨头先后布局,中国资本迅速跟进,“VR概念股”应运而生,直至2016年达到阶段顶峰,这一年也被誉为“VR元年”。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很快冷静下来,2016年中旬,上市公司投资意愿开始下滑,有媒体毫不遮掩地指出,互联网创业遭遇资本寒冬。

2016年12月30日,乙未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证券日报》举办“VR产业闭门论坛”邀约14位VR领域大佬,探讨中国VR产业未来路在何方。

在研讨的过程中,各位专家分别评判了2016年VR行业的表现,并给出相应评分。据统计,14位专家给出的平均分为68分,刚刚迈过及格线。

此外,在论坛现场,各位专家还分别总结出2016年VR行业的三大关键词,其中,狂热、迷茫、寒冬等词被多次提及。从狂热到寒潮,VR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关键词:

狂热 沉淀 再出发

迷茫 寒冬 大浪淘沙

2014年,Facebook耗资20亿美元收购了VR厂商Oculus,成为关注焦点,一时间VR风潮席卷全球。2015年底,中国资本开始关注,上市公司争相逐鹿。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底,A股共有70家VR概念上市公司,涉及总市值14351.99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31家,2014年为0。

短短两年之内,70家上市公司涉足,火爆情景可见一斑。提起VR概念股,不得不说行业先驱暴风。2015年3月份,暴风科技登陆A股,打着VR硬件制造商的旗帜,市值开启狂飙模式,连续拉出38个涨停板。同年底,暴风CEO冯鑫公开演讲,喊出“如果到2016年底,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布局VR,可能就来不及了”。

恰恰戳中了不少上市公司的痛点。华泰联合证券业务董事严京表示,VR曾经像智能穿戴一样被给予厚望,市场上也有很多声音摇旗呐喊,比如最初BAT喊声最高,都说特别看好VR,但是并没有深层布局。一是因为看不懂,不知道该投什么,索性都投一点;二是因为优质项目匮乏,移动互联网风停了之后,大家找不到下一个投资机会,这也表现为新兴产业投资热,比如网红直播、共享单车等,项目太少钱太多导致赛道拥挤。

“我看过400多个VR创业的案例,例如做VR社交的、做VR停车的,有太多的创业公司从诞生到消亡,从没进入过大家的视野。”严京透露。

显然,寒风凛冽。从狂热到寒潮,市场并没有给VR行业太多缓冲的时间,其中身处一线创业团队感触最为深刻。 “中国VR领域的狂热是从2015年10月份开始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当时二级市场倒逼一级市场,大量资金、上市公司和创业者开始涌入,随之而来的是展会、奖项、行业应用,2016年第二季度,这种情况达到高潮。我们发现,无论国内国外,凡是与科技挂钩的公司都在做VR。”兰亭数字COO庄继顺表示,大量团队、资金入场,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整个行业的质量在下降,市场开始混乱。爆发之后必有回调,这时候有公司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投VR,应该投多少?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没底的。2016年下半年以来,投资热情逐渐降温,初创公司已经死了一批,预计明年还将再死一批。

在技术瓶颈与资本寒冬交织的背景下,更多的从业人员在思考,如何抓住突破点。乐视VR高级总监满艺坦承:“2016年,我们也从近乎‘癫狂’的状态中走过,当时大家觉得VR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也在多个领域做出尝试,包括VR影视剧、艺人的VR演唱会直播、素人的VR直播等,可是结果始终在踩空。”

“一方面,大家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就扑上去做,没有虑到用户需要VR是只是因为它新鲜,新鲜劲过了之后,在硬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把用户从一个二维的平面世界拉到VR世界里?另一方面,也许我们对VR垂直的领域太过专注,VR可能只是一个过度、一个技术手段,其最终的技术方向是和AR或者其他技术相融合,都值得思考。”满艺进一步表示。

风向标:

14位专家给出平均成绩68分

2016年VR行业表现刚及格?

VR是否会成为下一次科技变革的引爆点,尚未定论。但是,显然当前行业表现并不如意。在《证券日报》VR/AR闭门论坛上,14位专家分别为2016年VR行业表现给出评分。据统计,14位专家给出的平均分为68分,刚刚迈过“及格”线,距离80分“良好”还有不少差距。

其中,掌趣科技总裁胡斌给出全场最高分——100分。“从最开始我们的初衷,对VR整个行业大的看好,我觉得这是一定要经过的路径,没有想象的那么快,这个时间可能要比想象的长,可能三年,也许五年,也许还会更长时间,当然也可能更短”。

值得一提的是,满艺给出59分,她解释称:“2016年,乐视VR在频繁布局、不断踩坑的过程中,初具雏形,达到及格线。不过,我还是少给了1分,虽然这一年在各个方向都做出尝试,但是缺乏一个成功的案例,无论是内容方面、硬件方面、还是集成系统方面,都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爆款。”

评分较低的还有华策影视VR总监汤志文,她给出60分并表示:“60分并不能代表VR当前的市场定位,只是表示行业未来仍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VR行业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关键还是在于把培育和理性推广相结合,尊重技术发展规律,把技术发展作为提升内容品质的关键,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扩张和只顾短期收益,资本的投入与技术需要相互配合。”

必须强调,无论评分高低,14位专家都表示,非常看好VR产业的未来前景,无一例外。

星河互联CEO傅淼给出75分的评价,他认为,目前VR产业发展看似停滞,实际是在积累,“从资本方投资完成后,创业者也需要一个消化、积累的过程,相信从2017年开始,各个层面都会有一批新作品问世。”

而慈文传媒副总裁赵斌给出全场次高分——85分。“任何行业发展初期,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否抓住产业未来趋势。目前慈文也在做尝试,在浙江嘉兴做一个较大的VR体验中心和生产基地,类似于一种可持续生产的流水线;同时我们也在与当红小鲜肉洽谈,尝试VR演唱会,希望在雾霾当中找准方向。”

突破口:

软件内容VS硬件厂商

谁才是行业关键短板?

“2010年被称为‘手游元年’,此后连续5年号称‘元年’,实际上,直到《愤怒的小鸟》诞生,引爆市场,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大屏智能手机还可以这样玩。”胡斌表示,VR行业任重道远,在硬件改善的情况下,必定会有优质内容引爆市场。

在《证券日报》记者以往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VR从业人员普遍认可行业发展进入瓶颈,但是对于关键问题的判断却大相径庭,通常情况下,软件内容公司认为,是硬件不完善导致用户体验差;而硬件厂商却认为,VR缺乏爆款内容。

论坛上,胡斌提出软件内容平台的疑惑:Google VR平台Daydream标准出台后,会对硬件厂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各大厂商的做法都不一样,操作系统、人机界面,谁来定义手柄等问题该如何去做?

对此,创维酷开RGB研发中心北京分所所长刘天宇表示,手柄是未来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识别类也很重要,这就是算法相关的,这不是Google一家公司可以定义的,还是要看技术的发展,“目前各大厂商都还没有解决方案,例如Leap Motion等控制器,我们都试过,都能用,但是都不好用。”

2017年,移动VR硬件方面,值得期待。严京认为,移动VR在硬件方面过关不成问题,但是短时间内,操作系统、交互系统恐怕都很难达到完美。

对此,庄继顺表示赞同,但是他认为,限制移动VR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屏幕。“移动VR对标的最低标准应该是三星的Gear VR,而Gear VR无非是拥有更好的屏幕和运算能力。在屏幕方面,最适合VR的屏幕是OLED屏,而目前全球OLED屏最大的问题是——产能低、良品率差。一方面,厂商的产能要供应给电视市场,‘边角料’才能留给VR,而目前能够提供‘边角料’的公司以三星为主,国内京东方也能提供一点。另一方面,三星的良品率不高,而其它国内厂商良品率甚至不足五成。从各大厂商产业线成长时间、产能等方面综合衡量,3年内屏幕的问题都无法解决,纱窗效应将持续存在。”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坐在庄继顺身边的TVR时光机COO方相原、RGBVR CTO任福新都不约而同的点头,表示非常认可。

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提过,因为这是一个“死局”,提了也没用。庄继顺进一步表示,“的确有的公司能生产5k显示屏,但一块屏幕做半年,产能极低,这都是实验室的产品,不适用于产业线。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内容公司需要用多少个‘吴亦凡’来吸引粉丝,才能保证用户粘性?”

对于这一问题,刘天宇和TCL通讯体验与创意总监吕俊廷均表示,短时间之内难以解决。

刘天宇认为,目前VR片源还没有达到分辨率的要求,我们采用的是两个1440*1440的标准,虽然不是OLED屏幕,但是效果还可以接受。尤其是在影视方面,因为VR影视不需要大幅转头,主视角看屏幕的时候,1440*1440的标准表现尚可。“如果有足够优质的内容,也是可以吸引到一定的粉丝群体。但是,未来我们肯定还是希望可以做到8k-16k的分辨率,这样才能有足够好的用户体验。”

可以肯定的是,从当前的技术来看,无论是在移动端,还是在PC端,VR产品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去完善。在不断的尝试、试错的情况下,得出最佳方案。时间虽长,未来可期,专家普遍认可的是,未来VR将成为新一代的娱乐体验。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