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电话亭由运营商独立运营,通话量的大幅下降和人力等成本的上涨也造成了这块服务的亏损。不过,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的公用电话亭每年还有上百万次的通话量,尤其是应急通信服务,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设施,也是城市市容规划的一部分,所以不能随便拆除。
时过境迁
公用电话亭存在于很多“80后”、“90后”的记忆里,在十五六年前,公用电话亭曾火爆一时,有张IC卡是一件很方便的事,北京商报记者曾经也是IC卡的拥趸者,在中学时期都是靠着IC卡和公用电话跟家里联系,电话亭前面排着的长队也曾经是校园一景。
“2007年,合肥地区的电话亭数量达到最高峰为1039个,人们通过磁卡和IC卡就可以使用,一张面值100元的IC卡打完折不到50块钱,算起来通话价格为每分钟1毛钱。”安徽电信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一位经营报刊亭的老板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公用电话亭的辉煌时期,曾经一天能卖出去上百张IC卡,自己当时也盈利颇丰。
根据《今日早报》报道,截至2005年左右,杭州的公用电话亭数量曾达到2300余个,遍布杭州的大街小巷、学校、部队、风景区。
然而,时过境迁,公用电话亭已经不复曾经的辉煌。上述报刊亭老板感慨道:“我好几年前就不卖IC卡了,IC卡每次用的时候都要插入,金额用完还不能充值,用完一张是一张,手机逐渐普及后,大家就陆陆续续不再来买了,尤其是现在手机打电话很便宜,随时随地都能打电话,用不着跑到外面找电话亭了。”
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如今已经不再售卖IC卡,因为没有市场,依然存在的小部分电话亭使用者也是通过“交通一卡通”来打电话。消费者林先生表示,在有了手机之后,别说公用电话,就连家里的固定电话,也在前两年取消了,而且现在都是用手机直接充值,都用不着去营业厅买手机充值卡了。
运营商世界网总编辑康钊认为,科技在进步,时代也在进步,大概在十年前,手机开始在消费者中间普及,手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随时随地都能打电话,而且随着普及度的提升,手机的价格以及通话资费也渐渐平民化,手机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普通老百姓也能负担得起。因此,公用电话亭逐渐失去了市场,如果不是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意外,几乎没人会想起来街上还有公用电话亭。
“除了手机的原因,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带给这个社会的改变,QQ和微信等OTT产业的兴起、电商平台的崛起,以及所有O2O模式的产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仅靠语音电话,传统的通讯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康钊如是说。
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11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前11个月,全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时长完成1724亿分钟,同比下降16.9%;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58万亿分钟,同比下降1.3%。
此外,传统的通讯方式已经不再是运营商的第一收入,取而代之的是流量收入。以中国移动为例,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流量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手机上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133.9%,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流量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提升至43.3%,流量收入贡献实现标志性跨越,首次超过语音、短信等传统通信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与之相反,中国移动上半年语音收入为1200亿元,同比下降14.2%。
亏本生意
由于被手机和互联网替代了基本功用,对于运营商来说,公用电话亭已经沦为一个亏本生意。
北京商报记者从联通和电信处了解到,作为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公用电话亭是由运营商独立出资建成并运营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参与公用电话的运营,但是在涉及到城市景观、道路施工、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通信保障等方面,政府会对公用电话的工作进行指导。
具体到各公司,北京联通是由下属的北京联通信息导航业务中心负责管理公用电话亭业务,中国电信也是由各地分公司分管各地的电话亭,但具体是哪个部门,中国电信方面并未给出回复。
在管理方面,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公用电话亭是纳入政府管理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日常管理工作根据不同内容对应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主要有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则指出,公用电话亭的管理涉及到的政府部门有经信委和通管局(通信主管)、绿化市容城市管理(市容环境)、质监局(设置规范)。
据了解,早在2002年,也就是公用电话普及早期,IC卡公用电话收费较高,前3分钟收费5角,以后每分钟2角,对运营商来说,确实比普通家庭电话利润高。因此,当时公用电话亭的利润还是很高的。但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公用电话亭也变成了拖累运营商的“包袱”。在康钊看来,公用电话亭原来设计的初衷就是靠通话市场获得收入,但现在用的人太少了,导致几乎没有收入,甚至亏损。
对此,运营商也承认目前是亏损状态。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指出,公用电话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产品,北京联通近年来持续对公话业务采取压降成本的措施,由于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的上涨,语音通信服务处于略有亏损的状态。“现在的公用电话亭肯定是亏损的,没多少人用了。”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说。
尽管公用电话亭是被纳入政府管理的、带有公益性质的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但目前全部费用都由运营商承担,政府对公用电话亭的运营和管理没有任何补贴。而且,运营商花在公用电话亭上的资金也不少。据康钊估计,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公用电话亭的投入至少要几千万元。也有专家指出,建一个电话亭需要上万元,又要铺设电话线,还要更新换代,设备投资和日常维护的费用远比普通电话要高。
应急通道
虽然公用电话亭的使用率已经大大降低,业绩方面又是亏损的,但公用电话亭依然屹立在城市的街头,北京商报记者在《拿什么拯救你公用电话亭》一文中也提到,北京联通甚至还更换老旧的电话亭“帽子”,进行正常维护。
对此,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公用电话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为社会公众提供通信服务和公益信息服务。据统计,2016年共发生通话1900万分钟;应急公益通信服务(110、119等)102万次、780万分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用电话至今仍然为部分市民提供了大量的通信服务。同时,公用电话亭作为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广大市民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救援的通道,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公用电话在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要求下,为了保障首都市容环境景观的统一和美观,北京联通对部分老旧公话亭进行了翻新(较新购置节省费用),以及点位优化,基本实现‘一街一景’。根据需求的变化,北京联通逐步对一些公话点位进行了减撤。”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中国电信也做出了同样的解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公用电话亭的设置不仅是通信问题,更与市容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当初是按照市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的。目前,公共电话亭仍承担着社会普遍服务义务,暂不宜拆除。
北京商报记者也问询了一些市民的意见。家住北京北五环的郭女士坦言,公共电话亭虽然使用的人少了,但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手机没电、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公用电话可以用来免费拨打紧急电话,这与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紧密联系的。
“尽管手机普及范围很广,但部分外来的务工人员仍然没有自己的手机,在跟家里联系的时候还是使用公用电话,如果贸然拆除,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另一位家住东四环的杨先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