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警方支招:如何识别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游客 2017-08-18 09:53:30    201514 次浏览

网络招聘报酬丰厚、“机关”来电告知恐吓、网购客服联系退款……诈骗分子套路深,市民一不小心就跌入“陷阱”。17日,广州市委政法委联合广州市公安局就近期多发的招工诈骗、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常见案例进行梳理,提醒市民提高防范意识,切勿掉落“陷阱”。

数据显示,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分别占广州市电信诈骗警情的62.5%、31.6%和5.9%。其中,购物交易、虚假信息和招聘求职类诈骗是网络诈骗中最主要的类型,电话诈骗中以冒充客服和冒充关系人最为常见。

案例▶▷

女子为证“清白”被骗95万

8月2日9时许,女事主刘某接到一自称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刘某有一个内含8个伪造身份证的快件被海关查扣了,在刘某否认后,对方帮刘某转接至“××市××区刑侦办公室”报案。

自称是“××市公安局刑警”的男子接听了电话,称刘某不但伪造身份证,而且其名下银行卡还涉嫌洗黑钱,并以帮刘某洗清案情为由,要求刘某接听办案人员“杨科长”的电话并配合接下来的工作。

稍后,一自称是“杨科长”的男子联系了刘某,并要求刘某登录一个网站查看“拘捕令”,对方称为证明刘某清白,要求刘某将名下所有财产转移到开通网银的工商银行卡和中国银行卡上,并要求刘某提供手机验证码和电子密码器密码,即刻删掉手机短信内容。刘某按照对方指引操作后,发现卡内资金已经被转走95万元,这才意识到被骗。

◎套路分析

假冒公检法来电编造罪名威胁转账

不法分子常冒充运营商、银行、快递客服,称事主“手机欠费”“银行卡涉案”“违法快件被扣”等,以帮事主证明清白报案为由,转接至所谓的“公安机关”接听。同时,假冒办案人员,以事主的身份证、银行卡被盗用,涉嫌事主涉黑、涉毒或涉嫌经济犯罪,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恐吓事主不能告诉任何人。随后以“资金清查”为由,诱骗事主将所有资金转入开通网银和电子密码器的银行卡,并要求提供手机验证码和电子密码器密码。

警方提醒,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要求找隐秘地方,要求做电话笔录,要求保密不能对任何人说,要求查看网页上的“通缉令”“逮捕令”,要求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或“资金审查”,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余额、密码等个人信息的,都是骗局。

案例▶▷

“客服”来退款事主“被借贷”3.5万

7月20日10时许,事主杨某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商家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店内购买的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为事主特地提供专门的退款平台,声称必须按照指引操作才能顺利退回款项。

事主根据对方指引,下载了多个分期借贷平台。对方自称这几个平台是商家的官方自助受理平台,里面显示的额度是商家的可用金额,要求事主将这几个平台的可用金额借贷转入自己银行卡后,再将产品应退金额扣除后的剩余金额转入商家账户,以此完成退款。

事主按照对方指引在几个平台分别借贷了32449元,按照对方电话提示通过微信多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进行支付。

直到事主发现银行卡内被扣35441元后才发现被骗。

◎套路分析

以网购退款为名诱使消费者借贷

不法分子还会以网购退款为名设下骗局,诱使消费者借贷。通过购买、窃取等非法手段获取个人网购信息后设下陷阱,编造产品有质量问题、误入批发客户名单等借口令事主恐慌,以帮助事主妥善处理获取其信任。然后骗取事主在各大网络平台开通借贷,将事主借贷的金额说成是自己退款的金额,以此诱导事主将多余的金额转入商家账户,实际上是事主将自己借的钱转给骗子,即使口袋没钱也会骗事主按照指引老老实实支付完一大笔费用后焦急等待退款,不法分子却轻轻松松拉黑断联。

警方提醒,接到网络平台客服电话,多方核实最重要,最好是通过购物网站指定联络工具核实对方身份,切忌跳出原有平台进行线下交易。不扫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不随意填写银行卡等私密信息,不泄露手机验证码,不轻信不转账。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