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雨晴 广州报道
导读
在未来两年内,虚拟现实的技术和底层的支持会有新的突破,明年的商用市场会迎来爆发。
周六上午8点半,HTC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一个小时后,他又匆忙赶往下一个会议。汪丛青的日常行程经常满载,HTC孵化的Vive,和创业公司一般在VR元年打拼市场。
这是HTC在手机失利后押注的新蓝海之一。从4月份上市消费者版本,到6月份独立成为HTC的子公司,HTC Vive 在今年迅速变革,并且每个月都有技术或内容等生态圈的更新。
同时段,Oculus和PS VR都各自上线主机端VR设备,前者在加持下,还发布了一体机原型、Oculus Touch,投入2.5亿美元用于VR内容开发;后者以游戏为基础切入,亲民的价格扩大销量。加上HTC Vive,三者成三足鼎立之势。
汪丛青不久前在Unity Vision Summit大会上做了未来两年对VR行业的预测,内容方面,新的开发工具和摄像设备会给UGC带来爆发;销量上,2017年移动VR设备销量会超过五千万;应用方面,教育会成为VR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同时大量垂直行业会进入VR,大的零售店开始提供VR购物模式,高质量的VR 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发行并成为热门;收入方面,VR广告的营收开始补贴VR设备的收入;甚至有人会连续戴着VR三十天。
在他看来,在未来两年内,虚拟现实的技术和底层的支持会有新的突破,明年的商用市场会迎来爆发。
HTC的独立与挑战
今年HTC Vive的主题词是“独立”和“生态圈”。首先,作为HTC旗下最有潜力的资产,在6月份正式剥离出HTC,成立了HTC Vive科技公司。新公司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受母公司业绩影响的同时,盈利压力也减少了。汪丛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有可能引入外部融资。
同时,与合作伙伴Valve的关系也部分独立。Valve拥有两大利器,其一是Lighthouse室内定位技术,其二是游戏分发平台Steam。在Valve的技术和内容基础上,结合HTC设计制造工艺,Vive就此诞生。在下半年,Valve 决定将HTC Vive采用的Lighthouse室內定位技术开放给硬件厂商,可以根据开放的技术生产配套设备。但是其中最核心的Lighthouse基站不能自行设计制造,只有HTC拥有生产能力。可以看出HTC 和Valve在策略上有所区别。
在内容上,HTC推出开发者平台Vive Port,又成立内部VR内容开发与发行工作室Vive Studios。相对于内容鱼龙混杂、下载不便的Steam,HTC Vive欲自立内容门户。汪丛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更重要的是我们把整个VR开发的生态圈建立起来。4月份产品上市我们内容平台上只有七八十款内容,现在已经有了1200多款内容,而且每个月的增长越来越快。我预测,明年会从现在的1000多款到10000款。”
而Oculus和PS VR采取相对封闭的合作方式,汪丛青解释道:“他们会绑定一些开发者,签订独家合同后,其内容不能在其他硬件平台上使用。但是很多开发者捞到第一笔金后,用户数量也受到了限制。目前,Oculus Home平台上的内容销售量只有Vive Port的十分之一。”言下之意,行业初始,硬件公司应该为开发者提供更多可盈利的平台,HTC Vive则选择开放式的生态圈。
除了急缺的内容,HTC还联合了VR产业中的创业者、成熟机构、风投等,率先在中国深耕生态圈,加强话语权。具体来看,VIVE X加速器计划是HTC在今年4月成立的创业扶持项目,对象是全球虚拟现实开发团队;8月31日HTC成立了虚拟现实风投联盟,该联盟由37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组成,将为全球的VR项目注入超120亿美金的可投资金;在9月份,HTC也参与成立了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联盟成员还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11月份,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建立VR中国研究院,并设立100亿元的产业基金。汪丛青表示,“我们现在还没有到一个赚钱的区段,VR还在一个投资的区段。”
作为目前体验最好的主机端VR设备,HTC Vive一方面有着先发优势,和最初HTC推出首台安卓机一样,Vive的问世也是VR元年的一大注解,而区别于其他厂家的另一发优势是HTC自带的供应链和产能。另一方面,也面临其他巨头的夹击,Facebook、三星等都在蓄力,近期三星表示将推出主机端的VR设备。
此外,VR行业共同面临多项挑战,汪丛青列举到,新的盈利模式、杀手级应用、更自然的UI、更好的显示效果、集成更多AI,以及基础技术的突破,如更快的网络、电池技术、更高密度存储都需要时间。
商用市场爆发期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56.3亿元。作为备受瞩目的智能硬件,就目前的应用来看,依旧偏向于功能性硬件。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还未形成刚需。
当然,今年HTC对技术做了诸多升级,其Vive X加速器投资的33家VR创业公司在技术上颇具实力。11月份,HTC推出了无线版Vive头盔套件,该套件的图传距离及范围与标准版相同,仍可实现4.5m x 4.5m空间内的识别和定位;10月份,HTC Vive与康泰纳仕中国合作推出VR阅读,读者可在《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杂志12月刊中体验。
“你可以想象VR的平台跟现在的手机和电脑一样,一开始出来的时候,可能贵的时候在B端会多一点,但是普及以后,不管你生活在哪里都离不开它”,汪丛青十分自信,“它就是主要的计算平台,不管未来是工作,还是社交,都会用这个平台。”
在To C市场,至少在中国,用户基础培养阶段进入中后期,HTC Vive、Oculus Rift、PS VR为代表的主机端VR设备的销量增长还需时间,但是低配的移动端VR设备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据记者了解,深圳的“山寨”移动设备每月出货量可以达到上千万。
HTC Vive 中国区销售总监李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和天猫等渠道可以看到,在VR产品中,Vive的销量占比达到50%以上。目前线上处于薄利多销的状态,针对天猫、京东等平台我们要展开更多的合作,尤其是会和有更深的合作。”
汪丛青此前就告诉记者,“Vive 总销量中商用版设备占比20%,未来希望商用版占到50%。”
事实上,包括汪丛青在内的多位VR业内人士都表示,To B市场,即商用市场将迎来爆发。就HTC而言,一方面,HTC Vive在线下做了更多布局,开设Vive 俱乐部、联合线下零售店进行销售、针对线下体验店提供内容平台。
另一方面,在行业应用上有更深的测试和探索,以教育为例,汪丛青谈道:“我觉得不管是家用还是商用,教育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因为教育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应用于公司的教育。有一些消防队会用VR技术来模拟消防的环境,没有危险;医生会用VR来教学生开刀,同样也没有危险,还有一些艺术的教育用VR,来做新的创意等等。”
除了教育,在军工、房产、医疗、购物等方面,VR的技术运用都在探索中。商用化目前来看可以解决盈利难题,为初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基础,但是同时也存在定制化高、量少的的难题。在求生存后,如何经营好生态圈,继续拓展C端,也是一大挑战。
在汪丛青看来,现在是VR爆发期的前一两年,“大家都在说今年是元年,但是没有可能任何产品第一年就变成普及化,所以很多人说现在是寒冬。但我看到对VR投资的热度并没有减少,只有技术不足的企业无法融到资金。VR的影响力大,所以需要点时间去等待成熟。”(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