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河南古墓发现“牛肉汤”,骨头清晰可见》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起网友关注。
但事实上,目前最新的消息显示,这可能并不是什么牛肉汤,里边的“汤汁”其实是渗入墓室中的水。
据大河报报道,发现“牛肉汤”的大墓位于信阳平桥区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附近,编号为18号。
据现场负责人武志江介绍,大墓呈甲字形,坐西向东,包含主室、侧室和后室,“肉汤鼎”发现于侧室。由于临近淮河河道,大墓早已被水浸。目前,侧室和后室均已全部发掘清理完毕,现场人员的注意力集中于尚未开启的主棺。
在库房内,记者看到了那只“肉汤鼎”,揭开覆在鼎口的薄膜,可以看到鼎内填满了浑浊的水,记者特意闻了闻,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一直在发掘现场的阳城城址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刘勇告诉记者,13日当天,大墓的侧室一共出土了5只陶鼎,均为祭祀用品,供死者地下享用。被发现时这些鼎内充满了淤泥等杂物,由于时间有限,专家只对一只鼎内的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动物考古专家侯延峰在里面发现了一根长约24厘米的完整的牛右侧肱骨,也就是牛右前肢的上臂骨。
目前,专家已经对这块骨头提取样本作进一步研究。“历经两千多年,这块骨头骨质已经非常酥脆,骨胶原流失了很多,是不是熟食,从技术上来说测定结果可能并不准确,但可以肯定,目前我们看到的鼎里面的所谓‘汤’,都是渗入墓室的水。”侯延峰说。
记者也从诸多专家那里获知,其实“肉汤”在楚墓中并不鲜见,“鱼汤”“鸡汤”都有过。
在河南其他地方的考古发掘中,鼎内带有动物骨头的情况不多,但在信阳及淮河以南的楚国高级墓葬中比较多见,不仅有牛骨头,也有鸡、兔、狗骨,新郑一座墓葬的一个陶罐中也发现过乳猪。
而比较特殊的是,因为地下水位原因,信阳一带的春秋战国墓通常都会进水,这些容器发掘出来时便看起来汤汤水水的,确实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