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游客 2017-08-18 18:10:04    201656 次浏览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很多人都调侃社交起于约炮,兴于炫耀,衰于鸡汤,死于经商。

社交产品的精髓在于克制,微信的每次迭代都是非常深入的——考虑人性、群体、社交需求......每一步都是谨慎再谨慎,克制再克制,希望尽量遵循“去中心化”、“用户即走”、“少即是多”的理念。

8月16日,腾讯公布: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达9.63亿。这个平台的一举一动,每一次的迭代,都可以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笔者今天要探讨的就是微信iOS灰度测试中的新功能——“不常联系的朋友”,换言之,你可以批量选择删除或屏蔽“不常联系的朋友”。

对于这一功能,很多媒体、朋友都发表他们的不同看法,都在说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为的是清理好友,你信吗?认真你就真输了,此功能的真实目的不在于此,本文将试图分析“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背后的真实意图。

“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说明及体验

功能说明

  • iOS 6.5.7版本 微信推出“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

  • iOS 6.5.12版本 用户可以设置某条朋友圈不再通知;

简单来说,从最近几次的微信迭代中,我们可以看出,微信主动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管理权限,把更多的权限交还给了用户,“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代表你可以批量的一键删除或屏蔽那些“不常联系的朋友”。(ps:此功能还在灰度测试阶段,不一定是每个人都灰度到的哦)

这个功能也说明了微信在强调用户关系链和朋友圈的私人属性,将社交关系轻量化,回归熟人社交的本质。

功能体验

第一步:此功能隐藏的真的是深藏不露,藏得深,此功能在微信我-》设置-》隐私-》不常看见的朋友;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有三个“不常联系的朋友”的筛选条件:

  • 半年内无单聊;

  • 无共同小群;

  • 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

第二步:删选好友,笔者以自己的微信好友(共1537位联系人)为列,筛选体验了一把: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 半年内无单聊的好友一共有990人;

  • 无共同小群的好友一共有1223人;

  • 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的好友一共有1167人;

第三步:点击右上角“多选”,开启的“生杀大权”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第四步:删除还是更多(屏蔽: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or不看他的朋友圈)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体验总结:


  • “不常联系的朋友”不是朋友?(这也是网友媒体发出的最多疑问);

  • 这3个筛选有点粗糙,无法筛选出我真正想要删除的人,不常联系的部分人也十分重要;

  • 作为用户,相比这三个筛选,笔者更希望加入“看看谁删了我”,我不介意别人删我,但我还是很介意一个把我删了的人还留在我的通讯录里;


想删除的人群主要类型?

  • 想筛选微商,微商喜欢群发和在朋友圈刷赞;

  • 特别喜欢使用某三方清理助手测试删除的好友;

  • 总是求集赞,求投票的好友;

  • 不结婚不借钱就不联系的老同学;

  • 已经删除我或者屏蔽我的好友;

而以上的三种筛选类型,无论笔者怎么筛选,都无法直接筛选出我真正想删除的人。

“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的需求背景


1、一定是基于现实用户的行为数据为基础

任何平台最重要的2个指标数据,一个是用户量,另一个就是用户活跃度。

很多人调侃说,这一新功能明明是微信反KPI式的自杀行为,笔者不这么认为,删除好友功能确实是无助于用户量的增长,但是却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用户活跃度。

笔者猜测,微信团队对于用户行为的检测,应该是好友量相对较多的用户群的活跃度再走低,因为用户活跃度受限于复杂的关系链,甚至会引起众多用户发朋友圈的顾虑。

2、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刚需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是为了清理好友?恐怕这才是真正目的

你一定在你的微信中收到过很多类似删好友的检测:删除僵尸粉,打扰勿回。(ps:就问你,看着糟不糟心)

这一功能对于“频繁社交”的群体是需要的,也说明用户在微信上所承载的社交关系正在越来越多,并且已经多到无法简单管理的程度。

另外,我们的朋友圈已经从好朋友的生活状态,变为营销、微商、广告和各种心灵毒鸡汤,删除“僵尸好友”、“休眠好友”,清理掉(或者至少屏蔽朋友圈)那些不常联系的、不重要的朋友关系已经成为社交用户的需求之一。


3、著名的邓巴数理论:一个人能够维持的强关系数量,大概为150个人

一个普通人能维持的社交关系人数是多少?去年火爆朋友圈的那本《人类简史》中反复提到一个概念,基于长久的进化,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的稳定社交网络人数大概是150人。

如果你的关系数量超过邓巴数,那么你基本上不太可能跟其中的每个人都能维持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你会有弱关系或伪关系。

“邓巴的研究表明,无论科技怎样进步,我们终归都只是人,都逃不开人类的极限。”

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社交的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

不常联系的好友就不是好友吗?


1、不常联系的部分人也十分重要

即时有些人使用微信的习惯让用户有删除的冲动,但是并没有特别想删除,因为他们中的好多人,是曾经要好的朋友,而由于手机号或者生活圈子的变更,微信是成为了他们最后的联系。

即时生活圈子变化了,但是却一直默默关注,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一直都在。

不要急于删除不常联系的好友,换言之“士别三日,定当夸目相看”,身边的每个人都有他存在在你身边的价值,另外,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可能性,多花些时间联络感情、沟通问候,有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2、微信社交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有的人,可能就算不常联系,也还是好友,有时候,我很想联系那个不怎么想联系我的好友。

强关系和弱关系社交之间的平衡,用户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有的人喜欢窥探,有的人选择被遗忘,微信在大部分人和小部分人之间摇摆,毕竟深度社交也有个名字叫打扰。


3、逼着你和那些最好的朋友聊聊天

“拉黑”微信好友的成本越来越低,好友关系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手机通信和微信通信,从来就存在着单线联系和双向联系的区别。我不联系你,你没联系我,那我们也许就真的越走越远了。

或许这次微信就是想修建下你虚假的社交需求,让你回到最初的社交情景下,逼着你和那些最好的朋友聊聊天。快点拿起你的微信,跟你那位很久不见的好朋友聊聊天。

这不是用户的刚需,而是微信的刚需?

1、QQ、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的前车之鉴

很多用户从QQ转移到微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QQ复杂的关系链,很多不认识不交流的陌生人,给了大家很多的社交压力。就如开头所说,社交产品的精髓在于克制,当生活化内容越来越受打击,而新闻类、传播类、营销类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充斥平台。

那么,正常的社交属性已经开始变质,用户也开始流走。毕竟,人性都是贪婪的,哪怕对资讯和信息。

2、微信需要更精准的数据,给用户做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

作为一款月活10亿的社交媒体,微信早就知道了你的很多信息,你是谁?你是什么职业?你的大概收入?你的社交圈?你喜欢吃什么?可是这些信息里包含着大量的噪声,许多噪声都来源于人们的虚荣心。

微信会很烦恼,因为它需要精准的数据,给用户做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然后把最合适的广告推送给你。微信需要找到一个点,一种不好作假更为精准的信息,来对用户准确画像,这个点就是你的关系网络。

有这么一个定律,你最好的5个朋友的平均工资,就是你的工资。物以类聚,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万有引力,包括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既然需要利用你的关系网络来给你制定画像,越精确的关系网络,更精确的画像,微信需要用户删除那些“不常联系的朋友”,让用户的圈子变得更纯粹,可以最大程度的校准微信的社交算法。


3、微信“千人千面”围绕社交算法推荐和统计开拓新商业领域

依靠社交关系的数据精准,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前段时间微信实验室“看一看”、“搜一搜”,它的内容推荐的一部分就是来自“好友”

  • 你的好友在读的内容;

  • 围绕用户(好友)兴趣爱好、关注领域及阅读记录、分享转发等维度来做内容分发呈现;

不同于其他平台的推荐算法,微信“千人千面”围绕以社交关系为价值展开算法推荐。

比如:朋友圈更为精准的给你推荐最符合最精准的广告。提高精确度,提高转化率。

比如:笔者还有一个思考,目前的共享的火爆,也说明了信用评分机制的重要性,现有阿里芝麻分信用,然而,后期,腾讯微信是否会借力独特的社交关系算法,出台微信信用评级系统。

写在最后

都说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的做“用户健康度管理”,回归到产品本身,在这个不断做加法增量的时代,需要每一个产品人保持克制,less is more。

以上是我对“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的全部看法,均为我个人的看法解读,真实度有多少我不敢保证,只想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打开新的脑洞。对于这个功能,几句话总结:

留下来的,用心珍惜。

留不住的,不要强求。

如果你也有三两好友,记得多珍惜。

玲子,微信公众号:玲子奋斗史。职业产品经理,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商业产品,擅长需求挖掘和运营管理。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