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曙光的“星河”云服务器系统在天津量产。这个全球首个亿级并发云服务器被高度关注,因为它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二期)”重大专项的成果,它的量产标志着云计算基础设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通用服务器系统并发能力从“千万”级步入“亿”级。这个“全球首个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的诞生,背后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中国正在进行自主创新的IT企业。
其一是善用“学、研领域最强大脑”。目前各国IT巨头都在争食云计算市场,抢占技术制高点,难道他们就没有能力做出亿级并发的云服务器吗?为什么是曙光第一个做出来的?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透露,目前各国IT巨头都在用不同的思路来构建具有这样能力的系统,采用这个方法和路径,确实是中国第一个想出来并且实现的。据透露,这个国家863重大专项,由包括梅宏、陈左宁等多位计算机领域的院士这些“最强大脑”提出方法,曙光进行了三年的研发,把它变成了现实。
中国一直希望在关键技术领域,尤其是具有颠覆性、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上有更大的突破。而这样的突破通常是需要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维度的配合,这个项目给出了很好的验证,透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能够加速我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的突破。
目前国外IT巨头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量子计算,几乎每一个公司在推动量子计算研发的时候,都有全球名校的顶级科学家参与其中。中国IT企业也应该在关键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上,多琢磨琢磨如何用好“外脑”。
其二要善做“减法”。曙光公司副总裁聂华在发布会上谈及了两个体会,一个是“适者生存”,另一个是“做减法”。云计算是方向和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大家都在寻找更高效、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方法。传统服务器的思路是“大而全”,所以计算资源相对浪费,利用率不高,当服务器演变到整机柜服务器的时候,资源利用率等得到部分解决,但还不是最佳的方案。整机柜服务器是对传统服务器做了初步的“减法”,而到“星河”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的时候,曙光是“大刀阔斧”地做了减法:硬件资源池化;按不同需要将部件简化,比如“采用低功耗处理器、低电压内存、节能固态硬盘灯部件,移除非必要部件”,比如“去掉各种非必要的传统输入输出设备及扩展支持,从源头减少设备故障率”;存储、网络按照不同需求不同应用,在内建网络上进行配置等。用软件定义、按需分配、高度简约的思路进一步做减法。
而事实上,我们看今天非常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产品和技术,其实都是在原有的现存技术和产品上做了“减法”和优化,“减法”降低了复杂度、增加了易用性、带来了更高的效率。由甲骨文开创的“软硬一体机”是对原来软件和硬件按应用做了更紧密集成,是“减法”;目前卖得比较好的服务机器人是“扫地机器人”,它也是对“大而全的服务机器人”做了减法。在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下,在做“减法”的创新思路下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其三是强调“通用性”。目前云计算中绝大多数服务器都采用X86指令集架构,要搭建一个通用性强、能匹配大多数云应用负载的云平台,X86指令集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这次曙光发布的“星河”采用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X86指令集架构,同时,采用基于以太网的通信协议来保证云平台对各类应用的支持,避免生态不兼容的问题。
通常我们面对更“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做减法,一般会采用“专有”的思路,因为这样能够带来资源的最佳优化、效率更高。但是事实上,如果走“专有”的路线,我们就会在更大的维度上失去原有生态、原有资产复用性和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