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TCL手机启动裁员高管被架空 国产品牌缘何频繁调整

游客 2016-11-30 09:23:38    200839 次浏览

TCL手机启动裁员高管被架空 国产品牌缘何频繁调整

郭晓峰 11 月 30 日报道

又有一家国产手机厂商遇到麻烦了。腾讯科技从可靠渠道获悉,TCL 手机目前已启动裁员计划,其将撤掉在北京的团队,涉及品牌、营销、销售等部门约数十人。

人事方面,虽然 TCL 通讯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裁杨柘仍在上班,但已不再管理日常业务,实际上已被“架空”。其工作暂由 TCL 通讯中国营销本部常务副总裁黄万全接管。

对此,TCL 通讯官方未予置评。但腾讯科技从一些内部人士了解到,确有调整和裁员,目前公司与被裁员工正在协商具体赔偿方案,而管理层的变动将会在不久后公布。

说到手机业务,TCL 算是国产手机中的一员老将了,主要由 TCL 通讯负责运营。该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 TCL 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主要从事移动手机和其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及提供服务。目前,TCL 集团持有 TCL 通讯 65.14% 股份,是 TCL 通讯的第一大股东。

TCL 通讯旗下拥有 Alcatel、TCL 两个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手机品牌以 Alcatel 为主,在国内市场以 TCL 为主。十几年前,TCL 手机销售额就高达 94.5 亿元,利润占 TCL 集团总利润的 80% 以上,手机业务成了 TCL 利润来源的中流砥柱。

当年,TCL 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曾说,是“手机救了我”。而今,手机业务却在不断拖累 TCL。从近几年市场表现来看,国内用户对于 TCL 手机的认知度要明显低于海外市场。

根据 IDC 及公司数据显示,2016 年第二季度 TCL 通讯在北美的总销量达到 710 万台,营业额同比增长6%。在北美市场排名第四,仅次于苹果、三星和 LG,位列国产手机厂商之首。在 Canalys 发布的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TCL 通讯以9% 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四,中兴则排名第五。

而 TCL 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是大相径庭。由于当初未能把握住中国市场功能机向智能机规模转型的时机,加上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TCL 手机逐步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据 TCL 通讯 2016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度,TCL 通讯的手机及其他产品总销售量 3310 万台,同比下降2%。智能终端总销售量 1740 万台,同比下降 12%。 整体平均销售价格由 2015 年上半年度的 50.7 美元下降至 2016 年上半年度的 42.6 美元。

造成下滑的最核心原因则是中国市场的持续低靡表现。

上半年,TCL 通讯在中国区内营业额 4 亿港元,同比减少 69%;手机及其它产品销量 180 万台,同比下降 52%,其中智能终端销量 60 万台, 同比下降 71%。

品牌上,之前的 TCL 手机命名从“咚咚锵、么么哒”到现在的“宛如初现、剑胆琴心”来看,TCL 的手机情怀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过,靠情怀打法的的手机品牌目前在市场上被认可的程度并不高。

产品上,今年 TCL 手机核心产品是 TCL950、TCL750 以及 TCL580,可以说涵盖了高中低不同档次。但考虑目前 TCL 的品牌溢价能力和硬件水平能力,定价 3299 元的 950 销售一直不轻松,而中段价位的 750 和 580 也不具备高性价比。

“对于 TCL 手机国内糟糕的成绩,TCL 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非常不满意,所以有了这次的结构和人事调整。”上述渠道知情人士对腾讯科技说。不过,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步入存量市场的局面下,TCL 要想站稳市场恐怕也不能急于求成。

  手机厂商为何频繁调整?

自 10 月以来,一些手机品牌纷纷内部调整,这里面不乏联想、中兴、TCL 这样的大厂。还包括互联网思维的 360 手机。

10 月 24 日,中兴通讯发布了红头文件,殷一民将担任公司董事和中兴终端事业部 CEO,曾学忠继续担任中兴 EVP (全球副总裁),协助殷一民工作。

随后 11 月初,联想也宣布调整,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原移动业务集团(MBG)联席总裁陈旭东将负责联想全球服务业务,联想 MBG 业务将由联想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乔健负责。

第二天,腾讯科技独家获悉,360 手机内部也进行了调整,祝芳浩卸任 360 手机总裁一职,360 手机副总裁李开新升任执行副总裁,负责 360 手机日常所有运营,实际上已相当于总裁。

加上此番 TCL 的调整,这些品牌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在中国市场不作为。

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日趋加重,尤其是在已饱和、抢夺存量市场的前提下更为明显。

根据 IDC 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 年智能手机市场持有量将达到 15 亿,但其增速只能达到3%。相比 2015 年同期的 10.5%,同比增速下降的非常明显。这主要原因来自于两方面:发达市场已经饱和以及新兴市场还还没有开始爆发式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手机厂商的综合竞争力不够强。以中兴手机为例,这家品牌曾经是全球前四的手机厂商,但过度依赖运营商渠道,加上产品迭代没有清晰的主线,导致迅速衰落;同样受运营商渠道“伤害”的还有联想手机,对于产品需求的设计往往脱离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后半年推出的手机模块化概念,被网友吐槽回到山寨机年代。

反之,能保持市场较大份额的国产手机厂商始终紧接地气。如华为、金立聚焦安全和保密,vivo、OPPO 则专注于解决消费者最关心的拍照和续航两大痛点。

不难看出,中国的手机市场已经从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变,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追求不再是“物美价廉”,更加注重手机的品质。国产智能手机从拼参数到拼用户体验,独有的特色和用户的体验是在这场“手机之战”中取胜的关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机构预测,未来一到三年之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进入更快速的洗牌期,只有少数品牌会活下去,大部分都会死亡。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