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初步实现全球服务

游客 2016-11-23 20:05:25    201009 次浏览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2年年底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3年多来,系统保持连续稳定运行,可用性、连续性指标均高于国际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表示,“目前,国家已决定加快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速度,2018年前后将初步具备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原计划为2020年),满足‘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届时,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产品。”

日前,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承办的2016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重庆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在会上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状况与计划,提出了北斗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北斗产业初具规模

据刘经南介绍,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全星座、所有卫星都具有三频相位和三频伪距六种观测数据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同时支持实现快速、实时、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的能力。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能通过播发卫星信号的误差改正对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增强,并能对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增强。可向用户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精度的定位和导航增强服务。全国高精度地基增强一张网今年已经运行,并开始了车辆车道级管理试验。

刘经南指出,除了国家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地方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也在大力推动卫星导航应用,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接近1900亿元。其中,北斗应用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已采用北斗兼容技术。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13000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行业内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达21家。

目前,北斗产业已初具规模,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软件、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如基础构件方面的射频芯片、基带芯片、芯片算法和模块集成,终端集成方面的板卡、整机、无线、软件及测试,系统集成方面的导航应用型终端 多类应用型用户软件以及高精度终端 专业应用解决方案 软件,运营服务方面的高精度信号服务系统CORS、位置服务平台和位置云,以及位置云支持下的专业应用服务平台:交通云、保险云、精密农业云等等。

全球服务将提前两年实现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概括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下称北斗系统)的三步走发展轨迹: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北斗三号),向全球提供服务。

2015年中期,中国开始建设北斗全球系统,进行全球卫星组网,第一颗三代卫星于2015年9月30日发射升空,截至2016年9月,已发射了五颗第三代在轨验证卫星。

据刘经南透露,国家已决定加快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速度,2018年前后将初步具备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满足“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为了达到全球服务的目标,北斗在轨组网卫星需要达到35颗,未来2到3年,我国还将密集发射10颗以上北斗导航卫星。

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显示:北斗将优化位置报告及短报文通信技术体制,扩大用户容量,拓展服务区域。刘经南表示,北斗的现有技术体制将完全保留,同时增加新体制;用户容量将从几十万级提升至1000万量级;终端功耗有望从10瓦降低到3瓦;通信长度从目前的120个汉字扩展至1000个汉字;在维持现有基础上,扩大覆盖区域的方案仍在论证中。

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下,北斗系统已经在智能交通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以当下最受关注的无人驾驶为例,精准的卫星定位对于发展自动驾驶非常有帮助。刘经南指出,在自动驾驶最让人关心的安全问题上,定位系统要提供高精度的车辆主动安全位置服务。假设前方有一辆车突然停车,后面的车在视线被其他车辆遮挡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接到预警和避让提醒,驾驶人被告知危险程度和如何回避,以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从汽车导航对定位精度的要求来看,道路引导的车载导航仪精度需求为6~10米,一般的交通管理控制为0.5~1.5米,而辅助或自主驾驶的定位精度要求高达0.05米及0.05米/秒。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与4G/5G网络,结合云计算技术,形成高可靠、高安全、低时延的控制网络,完全可以满足相应的技术需求。

另外,精准定位技术可以和保险联动,不仅可以增加事故处理效率,而且可以根据驾驶人的开车行为进行智能监控,记录驾驶人是不是习惯急刹、急转弯等,以此来减低开车习惯好的驾驶人的保费,提高开车不规范者的保费。

“互联网 北斗”高精度警保联动与保险服务是基于驾驶行为差异化的保险,即通过驾驶里程、时间、行为习惯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判定驾驶员的安全风险等级,进而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差异化的保费。其依据基础是保费应取决于驾驶时间、地点、驾驶方式等综合指标考量,“北斗 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