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改造莆田系是医改必答题

游客 2016-11-22 01:01:02    200805 次浏览

陶凤

风声一过,曾在风口浪尖的莆田系又悄悄复活。根据媒体调查,莆田系医院从排行榜上销声匿迹了不到半年,如今又有重新打鼓另开张的迹象。这一次,它们杀回医疗竞争市场,更换了推广手段,打出“医美分期”的招牌,以贷款美容的形式再次打入百度搜索首页。

沸沸扬扬的“血友吧”事件过去不到4个月,“五一”期间 “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引发舆论哗然,无数人再次对莆田系口诛笔伐。

卷土重来的莆田系也许从没“死”过。在外界看来,那些被外包科室的医生名义上依旧是本院的职工,风声一过换个名字继续挂牌照例创收。往政策的门缝里挤,承包科室,本是莆田系合法化转型的跷板,不料却因为监管不力最终成为莆田系黑心逐利的棋子。

病急乱投医被莆田系“点石成金”,庞大的市场需求意味着骗不完的空间。“病很重,但能治好,只不过要花大钱”成为莆田系治病敛财标准商业模式,通过这个商业循环聚敛了大量财富反过来继续推广,形成了具有极大营利空间的灰色产业链闭环。

从《创业家》杂志对莆田系“帮主”詹国团的采访看,莆田系最初就是依靠一些“偏方”和简单的药方发家。

从一个小偏方到掌握全国民营医疗80%的市场,野蛮生长的莆田系虽饱受社会诟病,但却屹立不倒,越做越大,这其中有莆田商人率先发现民营医疗商机的偶然,更有填补公共医疗资源紧张的缝隙,适应病患需求,洞悉人性病情,以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必然。

直至今日,莆田系医院中最常见的仍是男科、妇科、不孕不育。同时,也发展出了整形美容、牙科、眼科和高端产科等更多科目。这些专科共同点是:低风险、高利润、非医保。同时专业性强、透明度不高、监管不力给虚假营销提供了“障眼法”。不靠疗效靠广告,中国的民营医院营销市场能否净化,不只取决于搜索服务商和民营医院的转变,还取决于医改能否改变医疗市场环境。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市场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患者信任,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为了推动医改,上世纪90年代,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社会资本办医,希望通过民营医院发展来倒逼公立医院改革。一时间,大量民营医疗机构在全国各地兴起。

政策期望虽好,但实际效果有限。由于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作为最重要的医疗资源的医生无法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民营医院发展被迫局限在一些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专科领域,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

作为民营医疗的极端样本,莆田系成为中国最功利的医疗机构,也成为医改最急迫攻坚的利益集团。横亘于民营医院之中,莆田系一边持续透支中小及民营医院的信任度,另一边倒逼大多数人不得不跑到更靠谱的三甲医院就医,让本就紧张的公共医疗资源雪上加霜。

改造莆田系是一场多方角力的持久战,最终通过激活补充医疗资源、促进正规民营医疗提质、推进分级诊疗落地、扩围医保保障空间等手段,理顺莆田系产业链的每一个灰色出口,挤出莆田系才能成为可能,而不要再让“魏则西之死”沦为无言的结局。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