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7000亿元 移动医疗在资本寒冬中取暖

游客 2016-11-13 13:07:14    201071 次浏览

吴勇

在移动医疗产业中,只有找到盈利突破点的企业,才能顺利度过严酷的“资本寒冬”。

最近三年,移动医疗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9.5亿元;2015年增长44.7%,达到42.7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20.8亿元。从用户规模来看,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0.72亿人,2015年增长到1.38亿人。

同时,波士顿咨询也对中国移动医疗产业给出了相应评估。据其预计,到2020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将达7000亿元人民币。在2015年上半年,国内移动医疗风投总额近8亿美元,超过2014年全年45亿元人民币的总和,全国移动医疗平台数量超过2000个。

尽管移动医疗产业的“蛋糕”被预估很大,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高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寒冬将至”的境遇。

据了解,2015年底,移动医疗业呈现出烧钱补贴、恶性刷单、数据造假等众多问题。受此影响,大部分移动医疗APP只拿到天使轮或A轮融资,仅有50多家走过了B轮,进入C轮的只有10多家,“C轮死”的“魔咒”也逐步应验。

2016年4月,一份《移动医疗公司最新死亡名单》更是加剧了业内恐慌,27家小有名气的移动医疗公司宣告“阵亡”。5月,首家拿到A轮融资的送药O2O企业“药给力”未能融资成功,被迫退场。

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行业具有专业度高、垄断性高、政策风险高的“三高”特征,当下移动医疗业的高估值也只能远观。多位投资者对记者表示,移动医疗如果不能解决传统医疗的痛点,其社会和商业价值都难以体现。

不过,在移动医疗行业内部,也不乏通过不断寻找盈利点来寻求突破的案例。

例如,主打护士上门服务的医疗O2O项目“医护到家”,以护士上门切入移动医疗领域。上线仅10个月的医护到家,累计下载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月交易量超过500万元,可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直接预约上门服务。

据了解,医护到家的主要盈利模式为收取平台服务费,护士上门服务每单按比例分成。医护到家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魏贵磊提供的数据显示,如果月交易量达到1000万元水平,即可实现盈亏平衡。“上个月是550万元,这个月预计超过650万元,我们计划明年上半年可以实现单月盈亏平衡。”

泰心康护常务副总经理王颖表示,通过与医护到家平台合作,将实现线上流量与线下服务的结合。

杏树林针对药企需求制定了不同的商业产品,如云数据、云学院、云病房等。其中,提供医生开会讲课服务的云学院变现最快,着眼于患者管理和病历分析的云病房,以及做医患数据分析的云数据,都得到了收益回报。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蔡皖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移动医疗要想盈利,一定要有付费方,保险业是移动医疗重要的付费方式之一,让保险来买单的重要理由之一,便是移动医疗将服务便捷化,将其掌握的资源真正盘活。”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