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共享单车再添新军 服务同质恐难有爆款

游客 2016-11-10 15:17:30    201008 次浏览

本报记者 王晓映

共享经济浪潮下,以摩拜单车、ofo 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迅速兴起,而“官方版”共享单车在北京上路,以及、等巨头相继入局,又让市场对单车领域多了些期待。尽管单车共享有望减轻交通压力,但是行业盈利模式、产品同质化、车辆停放监管、征信体系皆存不足,需要企业进一步研究探讨。

 “百bike大战”打响

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自行车渐渐被汽车所代替,但在当下,自行车有卷土重来之势。一些初创企业通过智能手机应用、GPS地位以及扫描码正在向出行市民推广便宜的自行车分享服务,以解决市民的短途骑行需求。

共享单车平台ofo从校园市场切入,发展迅猛,至今年10月份,已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摩拜单车11月已将运营城市扩张到4个。除了摩拜单车和ofo,这个领域还有小鸣单车和优拜单车等。小鸣单车10月份宣布已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优拜单车计划11月份正式上线。

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瞄准单车市场。日前,芝麻信用与骑呗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骑呗单车正式入驻杭州,并计划短期内在杭州投放10万辆骑呗单车。值得一提的是,征信体系是骑呗单车的一大亮点,芝麻信用副总经理邓一鸣表示,骑呗单车将成为信用出行服务的场景,同时用户的骑行行为又将对其芝麻信用产生影响,其中恶意滥用、损毁骑呗单车的用户,其信用记录将会有不良影响。

“官方版”共享单车——“海淀智享出行”近日正式上路,通过鼓励用户捐赠闲置自行车领取礼品和虚拟骑车币的形式推行智享自行车。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 ”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表示,出行是高频应用,其分享经济模式颇被资本看好,但“四个轮子”早被巨头垄断,基本已无机会,所以资本转向“两个轮子”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争抢“出行最后一公里”市场

资本押宝单车出行市场,最重要一个原因是可以解决市民用车需求,壮大共享经济。要知道,一个城市的地铁与公交车系统再完善,也没法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美解决。而骑行作为绿色出行的一种方式,轻巧的优势正好能弥补交通末端的缺陷。

共享单车对企业而言极具诱惑力,一方面,市场增长空间大。从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0.5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425.16万人,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另一方面,政府目前还没有对自行车的停放进行过多的监管,这给了企业运营布局一定的自由空间。

“共享单车”在中国一线城市受到用户火热追捧,除了骑行方便之外,“呆萌”的价格也让诸多用户愿意尝试。据了解,使用海淀智享单车,用户只需下载官方APP软件,注册后缴纳200元押金,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并在手机上为自行车解锁,每半小时费用0.5元。另外,不论是摩拜还是ofo单车,半个小时内的使用价格也从0.5元到1元不等。

  骑行向何方?

共享单车已然是新“网红”,但能走都远,业内也有不一样的声音。

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但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单一,靠什么持续发展?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照摩拜单车的3000元造价、10%的损耗和299元保证金,每量车必须支持11个注册用户才可以现金投入上平衡。如果在上海投放10万辆,需要100万个注册用户,这个占了上海人口的4%。注册成本高是一回事,损耗成本亦不容忽视。0.5-1元的收费标准在车辆的折旧成本和沉淀资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估测,摩拜单车成本大概是3000元左右,预计两年回本。优拜单车创始人余熠透露,优拜单车生产成本将控制在1000元左右,一辆车投入使用周期为4年,假若每天使用6次,半年可回本。

抛开盈利不说,单车的用户体验能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仍需要打一个问号。首先,政府目前虽然没有对自行车的停放进行过多的限制,但随处停放的单车占据了更多的公路资源,实际上是又增加了管理难度。其次,单车频遭恶意破坏。中国新闻网近日报道指出,男子将共享单车搬回家被抓,涉嫌盗窃罪被审。其三,单车征信体系有待提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晓光认为,只靠摩拜的积分制来控制破坏、违规行为是不够的,应将其纳入社会的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的诚信体系。其四,从目前市场上的单车来看,功能单一,服务渐渐同质化,对消费者来说,越来越没吸引力。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