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资机构“以人定投”:Rokid如何玩转严肃AI?
本报记者 赵娜 北京报道
9月,人工智能公司Rokid以4.5亿美元的估值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尚珹资本领投,华登国际及IDG资本等跟投。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Rokid的投资人既有明星创业者成立的VC机构、也有多家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一线VC:天使轮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创办的元璟资本、91无线创始人胡泽民创办的MFund、早期员工王淮创办的线性资本等;A轮融资领投方为华登国际投资集团,所有天使轮投资机构全部跟投。
Rokid成立于2014年7月,两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曾负责阿里巴巴M工作室的祝铭明(Misa Zhu)和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CFO的王舜德(Eric Wong),公司团队从两年前仅有5位成员的“咖啡厅创业团队”成长为团队规模90人、横跨中美两地的高科技产品公司。
在AI领域的创业团队中,祝铭明和他创办的Rokid显得很另类:团队不愿讲自己是一家技术公司;邀请对Rokid感兴趣的朋友到公司参观,甚至不介意到访者旁听公司内部会议;公司将员工微信群向投资人开放,投资方甚至可以看到团队对每一个产品细节的讨论;A轮融资领投方在项目过会时还没有拿到公司BP,不得不动手帮忙撰写。
钟情人工智能
天使轮融资中,几乎所有投资人选择Rokid团队的理由都是——出于对Rokid创始人祝铭明的了解。
“说服我的基金一起投资Rokid的时候,我最初甚至没能讲清楚这个‘蛋’(指蛋形设计的Rokid产品)到底是做什么用的。”MFund创始合伙人胡泽民回忆。
IDG资本董事楼军向基金投委会提出投资Rokid的建议时,Rokid还处在产品设计阶段。
“真正打动投委会的,是我们认为投资Rokid符合IDG一贯的理念——有的项目可能失败率很高,但一旦成功就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正向的改变,我们愿意和创业者一起去赌一把。”楼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元璟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泳铭表示:“Misa能在前沿技术进展、产品工程和用户需求三者间做到平衡和取舍。”
2010年,祝铭明将其创办的猛犸科技出售给阿里巴巴,并带领团队共同加入阿里。入职之初的一次谈话中,马云问如果公司没有被收购、会往哪个方向发展,祝铭明的回答是“人工智能”。2014年祝铭明提出离职时,马云问及之后的想法,祝铭明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人工智能。
这年7月,祝铭明与王舜德共同创办Rokid。两年的创业中,Rokid一方面期待着AI市场能够得到更多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打磨技术和产品。同时,Rokid内部曾达成共识,产品的用户满意度要超过85%才能推向市场。
严肃AI
Rokid要从事严肃的AI,希望把当前AI的能力直接转换成用户能体验到的产品。“第一天起我们就是研究探索和产品设计并重的公司。”祝铭明说。
创业初期,Rokid团队判断,虽然人工智能技术会有大的突破,但是通用智能还需要很长的摸索,应该在特定场景做一个软硬件一体的消费类产品,这样才能打磨各个细节体验。
于是,团队选择每个环节,包括设计、软件、硬件、算法、云计算都要能自己掌握。为此,Rokid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团队,除了自研项目之外,也挑选并跟进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相信你们脑中对AI的想象在未来的10年都不会发生。大家讲到AI人工智能,脑海中会出现一些非常清晰的认识,但这些认知中的大部分都太超前了。”祝铭明接受采访时指出,Rokid强调严肃AI的初衷,正是希望基于当前产业研究的边界、应用当前最优秀的技术,做出对消费者来说最实用的产品。
AI技术的成熟度并不能实现消费者对AI产品应用的所有想象,这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事实。为将这种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影响降到最低,Rokid通过限定用户使用场景的方式降低用户对AI技术应用的期望值。
于是,Rokid的第一个产品为家庭场景中的AI硬件产品,首先用硬件将用户的使用场景限制在家庭这一有限的物理空间中。
Rokid一方面坚持在AI产品研发中亲力亲为,另一方面坚持不做跟AI无关的任何事情。祝铭明告诉记者,Rokid正在与智能家居企业和内容服务商展开全面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体验方式。
应用场景升级
作为一款新品类的产品,Rokid的推广思路是服务好早期的天使用户,通过这些意见领袖进行口碑传播;同时开设线下体验店,让用户可以现场体验、再行做出投资决策。
2016年4月,Rokid产品首次对外销售,300台首批产品在1小时内被抢购一空。其后的半年中,整个Rokid团队不断观察用户如何与Rokid交流,思考Rokid如何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用户的家庭生活中。
祝铭明透露,“从11月份开始,我们会铺大量的线下体验店。这个代价非常大,但是我们愿意付出、愿意做这件事,让用户体验好之后再决定要不要接受这个品类、会不会决定购买。”
根据Rokid的产品规划,这家公司在未来四年中将逐渐推出Home AI(基于家庭场景的AI产品)、Portable AI(便携式的AI产品)和Personal AI(供个人使用的AI产品)。与Home AI和Portable AI限定了用户使用场景不同,Personal AI将进入开放场景。基于对场景开放度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关联度分析,Rokid团队将Personal AI产品的推出时间设定在两年后。
2016年人工智能突然崛起为最热门的话题,Rokid和其他AI方向的创业团队突然被放在了聚光灯下,这让在AI领域打拼多年的祝铭明觉得很不适应。
在一篇自述中,祝铭明写道:“我们对市值和融资没有特别的感觉,对公司来说,只是解决了诸多难题中的一个,而在人工智能产品领域,还是黑森林阶段,每个人都在摸索,我们依然抬头畅想,低头探路。”(编辑 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