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农村金融鏖战进阶 京东阿里抢食产业链

骑猪兜风 2016-10-30 09:44:38    200761 次浏览

李晖

农村金融的角力正在向细分领域渗透。

日前,金融亮出一周年成绩单:在“电商下乡 农产品进城”的双路径下,凭借物流网络的优势,已经在全国15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业务。虽然对放贷金额讳莫如深,但其扎根物流网络优势的渠道搭建已经初露规模,聚焦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方向也正在清晰。

与此类似,蚂蚁金服遵循的逻辑也是“让农民买东西,帮农民卖东西,为农民贷款”的电商下乡三步走。蚂蚁金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旬,村淘已经覆盖了全国28省近400个县的近1.8万村点,发展起近2万农村淘宝合伙人和淘帮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续下沉的渠道战之外,二者的农村金融争锋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京东产业链金融服务战略被频繁强调的同时,今年5月,构建“金融 电商 农业生产”的闭环农产品供应链布局也被蚂蚁金服作为其农村金融的下一步规划而提出。随着二者鏖战的深入,抢食更丰富的产业链数据以强壮风控能力正在成为其农村金融市场争夺战的新方向。

共识——打通产业链闭环

在进行渠道扩围的农村金融布局中,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正在成为京东金融的突出特征。官方信息显示,目前京东金融提供的服务包括理财、信用贷款、众筹三个类型。

这种“全产业链全产品链的金融服务”在“电商下乡”的下行通路中,主要通过乡村白条来完成。

“不用支付现金,一个月内卖完后再还上,可以无本经营。”对天津蓟县郭家沟村的京东乡村推广员刘建东而言,这是乡村白条的核心意义。

事实上,这种需求来源于农村常见的夫妻老婆店,“这些小店因为进货渠道限制买不到物美价廉的正规产品,资金周转也比较困难。”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表示。而通过3万元上限的消费信贷,农户可以通过白条获取资金在京东商城进货,资金回笼后再偿还白条,“这样的产业链闭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而在“农产品进城”的上行通路中,面向的是更广阔的农村信贷领域。京东金融由于无法再仅仅借助既有的电商闭环优势,而必须选择与大型农企以及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进行合作授信。

2015年10月,京东金融选择山东汶上和四川仁寿作为试点地区,通过与大型农企和当地政府合作,推出“先锋京农贷”和“仁寿京农贷”,对准养殖种植农户在农资购买环节和农产品销售环节的信贷需求。数据显示,运行一年来该产品已覆盖了包括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等17个省、市、自治区,联合了40多家产业链合作伙伴,规模初现。

而在这一合作模式中,产业链对于风控的作用也显露无疑。以此前京东金融与杜邦先锋大粮公司的合作为例,合作的农资公司参与了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过程,在洪洁看来,选择大型农企,看重的是其优质的数据资料,可以与信贷产品的风控打通,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农户信贷资质。

事实上,这也成为针对农业生产的信贷可以做到纯信用贷款的主要原因。

今年5月,蚂蚁金服发布“金融 电商 农业生产”的闭环农产品供应链布局,采用的也是几乎相同的逻辑。

据蚂蚁金融农村金融事业群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蚂蚁金服与蒙羊集团的合作为例,蒙羊集团上游的养殖户向基于蒙羊未来向其收购育肥羊的订单,向蚂蚁金服贷款。授信通过后,网商银行则将贷款定向支付给淘宝的农资农具平台,养殖户利用资金与产品进行羔羊购买与养殖。在羔羊成熟后,蒙羊向养殖户进行收购、然后屠宰、加工,羊肉加工品最终在天猫进行销售,销售所得可以使得养殖户优先还款蚂蚁金服的贷款。在整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则为种养殖户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服务。

风向——争抢细分数据

利用产业链来拓展授信规模并控制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京东和蚂蚁金服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布局共识。但作为征信盲区的农村地区对任何金融机构都是不好啃的骨头。

当面临数据缺失的困难时,传统金融选择回避,新金融形式则需要利用有限的数据资源,通过挖掘和分析优势完成纯信用贷款的破冰。那么,数据从哪里来?

此前,在“京农贷-养殖贷”中,京东金融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在农户申请贷款的同时,也会向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申请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并且同步担保。

在此基础上,京东金融正在摸索如何通过与畜牧养殖领域专业数据机构的合作将这种风险控制前置。

据悉,目前京东金融选择合作的是一家名为青花瓷软件有限公司的数据机构。据青花瓷总裁朱同发透露,该机构向行业核心企业提供ERP软件产品和服务已经15年。畜牧类养殖每一类产品的生产周期不同,需要资金的时间点和期限也不相同,用数据化、流程化管理更容易让农民贷到款。“一只鸡成本利润是多少、存活率是多少我们都能拿出很精确的数据,积累起来可以充分认识到这个农户能不能把鸡养好。”

据洪洁透露,京东金融选择禽类养殖切入是因为该产业集约化工业化程度最高,数据集中化程度也最高。“养殖户比种植户更难拿到钱,但是越难,传统的金融机构覆盖群体成本就越高,越是我们的机会。”

根据这样的大数据分析,不同养殖能力的农民可以得到不同的风险评分和授信额度,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平均年化利率的显著下降。朱同发算了一笔账:养鸡农户一年中真正占用资金的时间一般是120到136天,传统金融365天都要付息,而农户只有37%的时间来用钱,年化利率10%。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后的模式可以做到先授信1万元,随用随借,由于每批使用资金的时间是不同的,综合核算下来,整个贷款成本可以降到年化4%。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数据驱动型的2.0版农贷风控解决方案已经具备向外输出的能力,据京东金融方案透露,这一方案也将提供给更多金融机构。

与借助细分机构数据合作开发风控模型不同,蚂蚁金服在农村产业链金融的风控更多倚赖由网商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和保险公司构建的综合体系——农户申请,网商银行放贷给指定农资平台,龙头农企收购加工后将产品在天猫上销售,用销售金额还贷。这也是蚂蚁金服服务的三大农村客群的最高阶。而在细分产业上,目前锁定的则是水果种植和草原羔羊养殖链条。

据悉,目前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客户分为三类:第一类客户,是最底层的农村消费者、小型种养殖户和回乡投身农村电商的大学生,采用的是3分钟申请1分钟到账的0人工干预授信;第二类客户,是中型的种养殖户和小微企业或个体经营户,会通过村淘和农信社等内外部合伙人采取“线上 线下熟人信贷模式”;第三类则是上述种植养殖大户。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合作方式目前只能围绕核心农企进行授信,一旦农户没有进入核心企业体系,则数据盲区问题仍无法破解。而如何利用强大的数据挖掘优势更好进行风控能力输出也成为摆在新金融机构面前的必答题。

虽然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在农村市场的角力最受市场瞩目,但在洪洁看来,农村金融还没有到分蛋糕的阶段,“前期产品、理念和服务的下沉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个质变不是一家机构可以做到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