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部表情的含义并非像认为那样具有普遍性)
类似图中的表情在西方文化中被普遍认为是表达恐惧和顺从,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它代表愤怒和威胁。 图片来源:Gawrav Sinha/iStockphoto
当你在微笑时,可能整个世界都会觉得你在笑。但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些面部表情的含义可能并不像认为的那样具有普适性。事实上,西方国家对于若干表情(包括对于恐惧表情)的理解与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与世隔绝的原住民社区完全不同。这项新研究对一些广泛被接受的情感理论信条提出质疑,他们可能会导致一些新兴技术如解读人类情感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的价值打折扣。
1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很好奇全世界所有人是否会经历同样的基本情感范围,若的确如此,他们是否会以同样方式表达情感?19世纪70年代,这个问题是查尔斯·达尔文在《人与动物情感表达》中探索的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当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退休心理学家Paul Ekman曾用一种已被接受的方法探索这个问题。他向西方人展示了生活在偏远文化部落中人们不同的表情照片,其中包括巴布亚信息内亚的部落,并请他们回答的代表了哪种情感。Ekman的早期实验似乎具有总结性。即从生气到高兴到惊奇,面部表情似乎能够在全世界普遍被了解,这是生物学上对情感与生俱来的回应。
这一结论在过去50年中从未受到挑战,它在很多心理和人类学教科书中还具有显著特点,波士顿学院心理学家、近期一项研究的通讯作者James Russell说。但过去数十年,科学家开始质疑其采用的方法以及更早研究作出的推测。
心理学家Carlos Crivelli就是其中一人。2011年,他和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心理学家José-Miguel Fernández-Dols合作,想到了一个调查Ekman最初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的计划。 Crivelli和研究搭档、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社会学家Sergio Jarillo旅行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海岸的超布连群岛,那里居住着月6万名超布连原住民。这些依赖园艺和渔业生存的人历史上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外部世界相互隔绝。为了尽可能地深入了解,Crivelli和Jarillo将自己融入当地文化。他们受到当地家庭的邀请与其生活,还分别起了当地人的名字“Kelakasi”“Tonogwa”。他们还在那里用很长时间学习当地语言。
为此这项研究开始后,他们并不需要翻译或是当地向导。他们向来自不同村落的72名9~15岁青少年展示了一些照片,这些面部照片在心理学研究中已经建立了表情含义。研究人员请其中约一半的超布连青少年将这些表情和名单中的情感向关联,其中包括高兴、伤心、愤怒、恐惧、厌恶或是饥饿。另外一半的人则被分配了不同任务。
Crivelli发现,他们总会将笑脸与高兴相匹配。不过,其他表情代表的感情却存在不同。例如,超布连人对于愁眉不展的表情代表的情感具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对皱鼻子、噘嘴等中性表情的理解也是如此。不过,有一种面部表达他们中很多人的理解相近,那就是睁大眼睛、张开嘴唇倒吸一口气的表情,西方文化几乎普遍认为这代表着恐惧和顺从。但超布连人说它看起来像在“生气”。
令人惊讶的是,Crivelli向另一群超布连人展示同样的面孔之后,并问“这些面孔中的哪些人看起来像要打架”。这些受试者也将这张面孔与威胁性的行为相关联,Crivelli在10月17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文章写道。“这里暗藏的含义非常多。”他说,“它强烈表明至少这些面部表型并未泛文化的,而是具有具体文化含义的。”
但解释说,这并非是说情感并不能引其自然的生理反应,该研究表明对面部表情的反应和解释会随着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Crivelli同意这一观点,并指出另一种文化中仪式化的舞蹈也代表威胁的意义:新西兰毛利人。
“这是一项新颖的研究,对所谓的普遍理论信条提出了有意义的挑战。”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家Disa Sauter说。她补充说希望该研究可以对成年参试者进一步开展研究,并开展实验请人们表达威胁性的或是愤怒的表情,而不只是解释照片中的表情,以检测能否重复实验结果。(晋楠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