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中式快餐转型在即 马兰拉面信息化破局

骑猪兜风 2016-10-19 10:15:31    201145 次浏览

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加剧了个性化的需求。民以食为天,中国万亿的餐饮市场也终将迎来转型时刻。从线上到线下的O2O模式,再到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再到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的变革,新的行业竞争已经展开。

中式快餐转型在即 马兰拉面信息化破局


潮水来临中式餐饮面临的窘境

自本世纪初开始,信息化就已经逐渐进入并影响餐饮业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彻底席卷中国,中国的餐饮企业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而对于中式传统餐饮行业来说,技术上和理念的落后让中式餐饮在国际市场上并无竞争力。就像提到快餐行业,人们第一反应还是肯德基或是麦当劳。国内的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于品牌消费,而大型连锁餐饮品牌的升级往往伴随着更大压力。

企业信息化升级是件好事,却并非一日之功,大部分餐饮企业仍旧瞻前顾后,不敢改革。数据显示,国内约有餐饮企业500万家,餐饮软件系统商超过1000家,而最大的一家餐饮软件系统商在行业所占的比例也还不足2%。由此可见,中国本土餐饮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马兰拉面 连锁中餐的率先突破

作为一家屹立二十年的连锁餐饮领军企业,马兰拉面一直以亲民的形象被人所熟知。作为中式快餐的老兵,马兰在信息化大潮来临时却反而呈现年轻化,率先应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行了升级。

中式快餐转型在即 马兰拉面信息化破局


一方面是供应链的升级。马兰通过多年的投入和积累,整合了门店、仓储、供应商等多方的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重塑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在原材料采购流程上,马兰的门店通过门店端系统将订货单发送给供应商和总部,总部对原材料通过集中采购、入库、配送等环节,将订单需求的货物配送到各个门店,将原材料制成终端产品销售给顾客。然后利用大数据算法,对用户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产品销售量、成本消耗和原料的需求量等数据,不断调整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拓宽供应商渠道,委托第三方生产半成品的方式,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各环节效率,保证的原材料的稳定输出,且为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基础。仅2015年一年,马兰通过供应链系统就提升了约125万元的效益。

BOH系统(back of house 营运后台支持系统)则为马兰的产品创新打开窗口。马兰通过BOH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有效的过滤出顾客对产品的喜好、就餐行为的喜好数据,比如在系统中根据不同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等属性,洞察到不同人群的消费饮食习惯,对马兰的产品结构、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同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再次优化。持续的优化结果,也将使原材料、采购流程同步优化,不仅有效地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马兰的产品研发能力,适时推出顾客喜爱的新产品,比如三月火爆的米龙牛肉面,正是选用了年轻用户喜爱的上等食材,一时间成为马兰爆款。此外,门店的营销管理、会员卡管理、营业数据的分析等也将通过B0H系统进行有效统筹。

此外,马兰还正在逐步完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系统等方面同每个顾客建立联系,对顾客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了解顾客的具体化需求,让马兰对顾客的判定更为精准,进一步改善马兰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持续创新 马兰品牌的逆生长之路

马兰保持年轻的秘密,不只在于信息化升级的技术突破,更在于马兰的品牌理念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

作为老牌名店,马兰没想过吃老本,而是意志坚定的将互联网思维引入餐饮。在营销模式上、产品定位上重新进行了个性化梳理。运用互联网工具,与各大餐饮O2O平台加紧协作;在线下店面,实现全面的微信点餐、一站式支付,提升用户体验;面对年轻群体,马兰与滴滴打车、支付宝等国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合作,跨界营销。四十岁的人知道马兰,二十岁的人也知道马兰。

作为一家品质为本的餐饮企业,马兰前瞻性的信息化创新令人称赞。马兰拉面早在2009年就上线了POS系统,成为国内首家运用POS系统的中式快餐品牌。2015年,马兰开通了微信点餐,是国内首家实现微信点餐、在线支付、会员营销等功能的大型中式快餐连锁品牌。

移动互联的普及加速了中国餐饮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为了满足用户多元的饮食、服务、周边需求,中国本土的餐饮企业只有积极拥抱互联网,用创新提高效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继续前行。自马兰后,中式快餐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正在加速,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也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谁能够在信息化的大潮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当前百花齐放的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传统的中式餐饮行业有着多年历史,但潮水来临,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只有从根本上相信技术创新,中式餐饮才能够在万亿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