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当华为的奋斗者也输给炒房者,中国实体经济拿什么对抗这个时代?

骑猪兜风 2016-10-09 10:31:18    200768 次浏览

  没有哪个中国公司,比华为更重视奋斗的价值,“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文化体系的核心。

  当人民日报发出《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的文章时,有华为员工在内部论坛针对这篇文章发了一个“身边事”:

当华为的奋斗者也输给炒房者,中国实体经济拿什么对抗这个时代?

“说得很好。那么就说个身边的事情。

11 年的事情,新员工进公司,一个留在总部机关,又啃老,又贷款,又借钱地在万科城买了两套房子,如今小孩两岁,做做质量运营,不问其它了(工资级别之类)

同一届新员工,去了印度,响应公司的号召,去艰苦地区奋斗几年,回来机关后,望房兴叹。买不了房子,娶不了老婆,大龄哀叹。一样工资倒挂,一样级别难升。

人生起落,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其他评论,大多也对原文冷嘲热讽。

当华为的奋斗者也输给炒房者,中国实体经济拿什么对抗这个时代?

  另一头,任正非刚签发一篇电邮讲话:《公司必须持续不断的、永恒的促进组织血液流动,增强优秀干部、专家的循环赋能》。

其中提到“在岗在职的人要英勇奋斗”。

  这几年华为大好,业务全线开花,利润超常规增长,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绝对一哥,也成为中国实体产业的代言人。

  任正非在电邮讲话里说:“渡过这轮危机,完成这一次改革,华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

  可见华为还在居安思危,千方百计鼓励员工去奋斗。

  任正非没有意识到的是,他在对抗的,可能是这个时代。他的敌人不止是外部的竞争对手,美国的封堵,更多是一种渗透到社会骨子里的氛围和价值导向:越来越多人不想劳动了。

  因为劳动越来越不值钱,眼看着奋斗十年,不如一房在手。加上近些年经济转型中,无论劳动密集型还是脑力密集型产业,劳动、技术、知识的投入产出,远远比不上炒作投机,哪怕只是囤积资产。

  也就是越来越重视短期投机而不是长线劳动。尤其是资产炒作。所谓资产炒作,就是资金的着眼点不是资产本身的经营和盈利、分红,而是资产价格的变化。从价格变动中寻求利润而不是从经营中寻求回报,是最大的不同。

  这本来是社会经济资本化、金融化的必经之路,但缺乏引导和监管的泛滥的金融化、杠杆化,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心态。

  20 年前任正非说,华为不炒房、不炒股、不上市,是有说服力的,因为当时实业的回报不断释放,大于虚拟经济投机者。

  现在,形势已大不同。“投资”和“不投资”,对任何人来说的结果都是天壤之别,或定一生输赢。

  就是华为公司自身,即使不主动炒房,在拿工业和住宅用地的时候,也要考虑成本、投入、周期、产出,已经被动裹挟进入了地产中去。

  华为可以不上市,但是 17 万华为人,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楼市、股市和投资市场里来。而且会有越来越多华为股票持有者希望上市变现。

  就像文前那两个华为人的对比:他们担心自己的劳动回报比不上资产的上涨速度。当全社会的资产炒作收益大于劳动收益,作为公司,是收不住个体的心的。

  他们要为自己将来的衣食生计、上老下小负责。让每个人在资产阶层和劳动阶层之间做一个选择,华为员工作为这些年来社会上的高薪阶层,是最有条件选择进入资产阶层的。

  在这种大势之下,任正非越发警惕,越是强调奋斗、劳动。但也是在与越来越多人作对。包括外部的社会和内部的员工。

  所以今年 5 月任正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华为公司 3 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回答之所以不上市:

“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工信部部长苗圩连续几年发声: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 30 年。

  前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说:“中国的工业化只是完成了一半,还缺乏工业文化。”

  一个工业还在低端的国家,如果放任经济泡沫化和炒作投机氛围,会催生人们的膨胀感,也会让国人对财富的认知错乱。

  最最可怕的,是这种泡沫必然终结奋斗者。

  任正非一直在对抗这个时代,不止是外部的残酷竞争,还有蔓延在整个社会中的浮躁和膨胀。只是,他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少。

  当华为里的奋斗者输给炒房者,恐怕没有人是赢家。

  任正非如果输了,还有谁会去奋斗?

  附:任正非电邮讲话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