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科技9月30日消息 “十一黄金周”就要来了,不少旅客也已经在外出游玩的路上。过去,“跟团行”备受热捧,而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自由行,将出行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旅行社有了固定的客户积累,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碎片化”趋势不断增强,各大旅行社应融合线上线下,突出自身特色,更加注重主题游这一理念。
传统旅行社日渐消瘦?
OTA不断向线下渗透早已不是新鲜事,合作旅行社已经无法满足,从机票、酒店、景区门票到导游,甚至接送机、租车,每一项旅游要素都成了OTA争夺的“香饽饽”。
今年,携程先是参与如家与首旅集团的合并交易,又以30亿元入股东航成其第五大股东;自2017年起,黄山旅游将景域文化旗下驴妈妈旅游网作为其门票业务唯一战略合作OTA;而随着导游自由执业试点的推进,携程、同程等纷纷建立导游、领队评价系统,游客可以随时预约导游……
然而, OTA在带来强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旅行社注入了新鲜血液。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旅行社的优势在于服务,在旅游产品售卖完成后,传统旅行社能够凭借多年的产品操作经验,快捷、妥善、及时的处理旅途中各种纠纷或意外,相对有利地把控旅游的各个环节。
与此同时,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旅行社的服务内容也随之转型升级,从原来的主导消费转变为服务消费,在更加重视质量和品牌的同时拓宽服务范围。实际上,传统旅行社在“互联网 ”时代也并不甘于示弱,积极发力线上,谋求转型。
传统旅行社与OTA “老死不相往来”?
OTA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自身缺点。由于线上多以渠道技术为主,对于目的地服务,并不能做到像传统旅行社一样提供优质的服务。线下门店虽然受到了一定冲击,但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常年的经营、收客量也不少。因此,有实力、服务意识超强的供应商解决目的地服务,而落地的服务只能依靠传统旅行社来做。
“从长远来看,OTA的确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复制传统旅行社的模式,恐怕并非那么简单。”悦天国旅出境总经理魏红日此前表示,在OTA刚刚进入旅游市场时候,传统旅行社人都开始焦虑,而现在对于大多数的传统旅行社来说,专心做产品、做服务更加重要。这个市场还足够大,不管是OTA还是传统旅行社,谁也不可能一家独大。线上与线下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是现今旅游业的整体趋势,OTA和传统旅行社无论怎样“相爱相杀”,都无法逆转这股融合趋势。
旅游产业路在何方?融合之外还要独具一格
传统旅行社遭遇冲击,OTA的日子也不尽如人意。到目前为止,携程、去哪儿网、途牛和新三板挂牌的驴妈妈母公司景域文化都公布了第二季度或者上半年的财报,四家公司上半年没有一家盈利。
公开数据显示,携程第二季度净亏损5.21亿元(人民币,下同),加上第一季度,已净亏损超过21亿元。去哪儿网第二季度净亏损为6.988亿元,两个季度净亏损14亿元。途牛第二季度净亏损人民币7.669亿元,第一季度净亏损人民币4.857亿元,两个季度亏损12.5亿元。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是亏损4.66亿元,今年几乎是去年的2.7倍。景域文化,2016年上半年亏损也达到了2.56亿元,是去年上半年同期亏损的2倍。
其他规模更小的OTA创业企业,由于烧钱模式难以为继,不少都在上半年里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倒闭。比如,今年6月,号称“年终大促交易额过亿”的淘在路上宣布倒闭;7月份,融资超千万的周末去哪玩和收留我也相继停止了运营。
面对亏损,不少OTA选择另辟蹊径,拓展线下产业,升级个性化服务。日前,同程旅游宣布成立“百旅会”中老年旅游会员俱乐部,同时,同程还发布了50条首发的专属定制老年游的VIP线路。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一味求同带来的后果是玉石俱损,积极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找出自己的行业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