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一晃25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挺感慨的。”被业界和员工普遍尊称为“刘老师”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说,“做IT的,有的时候过了一年下一年便过不着了,所以逢五逢十的生日还是要庆祝一下。”
刘积仁的战略前瞻
这几天“东软25周年”的消息刷屏了,刘积仁请来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等重量级嘉宾参加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6,当然这同时也是“东软25周年庆典”。每一年的这个会议上,刘积仁都会讲述他对产业趋势、对东软发展的思考,描绘公司的新蓝图。
“如今,创业25年的东软,重新站在新的起跑线,未来10年我们怎么活呢?”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刘积仁正式提出了东软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
他认为,关于未来需要看清几个趋势:互联、数据成为巨大的财富;智能技术在以飞快的速度普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社区成为了新的经济体;产业与商业的边界消失;数据权与商业的民主;按需要与价值付费时代的到来;信息服务的使用者与服务商之间关系的变化。
基于这些趋势判断,东软将以互联、智能、融合为技术发展的主线,以合作、激励、国际化为业务模式的支撑,坚持创新和变革。
下一个十年,东软将以IT技术为核心,打造众多与垂直行业融合的创业公司群,形成创业平台公司。立足于25年来积累的IT技术,保持东软在软件服务领域的行业地位,致力于成为医疗健康服务与大数据的领导者,成为全球汽车信息系统的优秀服务商,成为全球优秀的数字化医疗设备供应商,成为新教育模式的开拓者……这是东软战略聚焦的基本格局。
从公司治理上看,东软将成为一个创业的平台公司。也就是把东软过去积累的知识产权、客户、技术、市场、品牌、数据等资产平台化,然后通过公司治理模式的变革,使得东软就像创业初期一样更加年轻、更有活力。通过员工持股和激励计划,让东软成为由核心平台和创业群组成的公司,为创业者创造低风险的创业生态。未来东软这个平台上面可能承载多家公司,将产生更多的创业者,使公司的生命力不断延续和再造。
如此一来,东软将进入用IT转换价值(IT Enable)的时代。通过东软的技术和服务,与客户的业务、组织、资本充分融合,为客户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在医疗服务、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从出售IT技术转变为与客户一起分享价值创造的成果。东软也在从B2B2C的业务模式,更加接近C端的大众消费者。
有人问61岁的刘积仁:您一直是东软整个创新力的发动机或者大脑,但人的创造力到了一定年龄是会衰减的,你怎么保持东软很好的创造力?
这是一个好问题。刘积仁说,人的创造力周期绝不能到拐点的时候再想下一步的事,创业平台将是东软保持可持续成长的新驱动力。东软要构造第二轮的成长力,而这个成长力未来不是来自于一个人,因为今天的东软已经有了非常强大的一个平台、有更多的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更好地成长。东软今天的创业平台就是要让这个生命力能够继承下来,东软必须选择未来成长新的空间和定义,围绕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在东软的未来也是一种安全。另外,这也是符合当今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择。
东软的“第二曲线”
创业和发展企业,往往都是一条没有路标的旅程。“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Ÿ汉迪这么阐述他的“第二曲线理论”。
汉迪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任何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而进入衰退,持续增长的秘密就是,在前一条增长曲线拐点到来之前就开始一条新的增长曲线。在此时,时间、资源和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过程。
然而,具体到公司的事务上,这个时点恰好接近巅峰,公司处于黄金时代。公司的领导人很少有远见和勇气在公司高歌猛进的时候偏离已有的成功路径,投入充分的资源来培植短期内没有收益的业务。而往往是直到公司业务下滑,拐点已现,才想到被动应对,后悔晚矣!
看看现如今国内创业二三十年、至今蒸蒸日上的企业,联想控股、华为、东软,哪一家不是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领头人全都是主动变革者,这些企业都绘制出了自己华丽的第二曲线。
25年前,东北大学计算机系年轻教授刘积仁怀揣着“架设软件研究与应用桥梁”的梦想,创立了东软的前身——东工阿尔派软件研究所(公司),进入商海沉浮多少有些“纯属意外”。
25年来,东软从3个人发展到2万人;从开始的3万元经费,到2015年底的78亿元营收、4亿元净利润,实现了巨大的增长!“过去的25年,我们差不多每5年就有一次变革,人家都笑话我们:你们家老有口号、老有新的想法。”刘积仁说。
的确,东软最早靠系统集成在一群软件企业里站稳脚跟,别人也来大搞系统集成的时候,东软开始大谈解决方案并快速扩张,再后来又大举进军外包业务,等大家的外包都弄出来了,东软又开始说这种外包不可持续,开始卖产品和知识产权,面向下一个十年将要成为以IT技术为核心的创业平台公司。
关键的是,每一次的变革,还都要快人一步,及早布局。就比如最近的这次变革,刘积仁说:“在5年前我们就开始了这个布局的过程。”先是几年前大举进军健康管理、汽车电子、教育等业务;接下来从东软集团一家上市公司里,经过几年努力把成立于1998年的医疗设备公司东软医疗进行股权改造,与资本进行融合;把健康管理和服务业务即成立于2011年的东软熙康也进行了两轮融资;与金融业的中国平安、汽车业的阿尔派电子、房地产业的绿城等进行资本合作,成立东软望海、东软睿驰、东软蓝熙等若干个独立的、有员工持股的新公司;还在非常难得的时间窗口期成立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和广东东软学院三所大学,既持续地培养和输送信息化人才,也是非常好的创业孵化场所。“去年东软系的几家公司,总计大概融资70亿到80亿元——相当于2015年的全年营收规模,这将为各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弹药’。”刘积仁说。
那么,为什么刘积仁拥有如此的战略前瞻性,保证了东软25年来的不断成长,自己也被人评价为“越来越帅气”的企业常青树?
刘积仁认为,这一代企业家有三个共同的特质:其一,都有一点浪漫主义情怀,有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其二,做事情一是执着,二是扎实,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其三,周围有一个团队,从创业一起走过相对长一些的时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于东软和刘积仁而言,我觉得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追求一种持续性的创新。刘积仁曾经说过:“制定战略时,我们不断追问:这个战略真的适合我们吗?我特别强调不要牺牲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面,这需要我们对自身能力、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进行准确的评估。”他说到,做到。
或许刘积仁没有读过查尔斯Ÿ汉迪的“第二曲线理论”,却连续绘制了东软一条又一条优美的“第二曲线”。手动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