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免疫疗法"到底靠不靠谱? 专家:不能盲目轻信

骑猪兜风 2016-09-19 07:18:35    200668 次浏览

“麦吉通过两个阶段的CAR-T治疗,体内已经没有白血病细胞,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可以长期生存,我们对她的前景很乐观。”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菲律宾籍女孩麦吉(化名)在中国接受了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后,恢复良好,日前,其主治医生表示。而此前,也有患者在其他医院接受了“号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离世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是细胞免疫疗法,为何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为了探明“细胞免疫治疗”到底靠不靠谱,记者采访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科主任杨建民教授,他是我国甚至全球最早开始接触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医生之一,早在1997年赴美留学时,杨建民就展开了针对CAR-T的研究。

到底什么是免疫疗法?

其实,免疫疗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只是最近两年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2013年,癌症免疫疗法被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且位居第一;2014年末,世界权威杂志《科学》将“癌症免疫疗法”预测为2015年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也表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成为对抗肿瘤的一个“强大盟友”,而癌症免疫疗法就是一种针对人体免疫系统而非直接针对肿瘤的疗法,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调节剂、肿瘤疫苗以及免疫结合点阻断治疗等。

在目前众多免疫治疗方法中,CAR-T是最为先进的治疗方法,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受到了“热捧”。2014年CAR-T成为癌症研究领域最大焦点,甚至有专家认为,随着CAR-T技术的日益进步,一场真正的医疗革命即将上演。

CAR-T,全称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个出现了很多年,但是近几年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杨建民告诉记者,“CAR-T是基因修改T细胞的治疗方案,换句话说就是把病人的免疫T细胞在体外通过生物技术改造,令其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把这些细胞输回给病人,达到识别、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它的主要过程是从癌症病人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再经过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然后将细胞输回病人体内。

与NK、CIK、DC等细胞的生物免疫治疗相比,CAR-T治疗是一种专一性的靶向治疗。“针对不同的肿瘤,找到肿瘤表面抗原,根据这个肿瘤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把T细胞靶向到肿瘤层去,让CAR-T细胞有一个非常针对性的靶向治疗的特性。如果靶向特异性高的话,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免疫治疗有长处,但非万能

这么好的治疗方法,是否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呢?

杨建民反复强调:“免疫治疗有它的长处,但不是万能的,风险依旧存在。”以长海医院现在对CAR-T的使用原则为例,“只有当其他疗法都用过,不起效的时候,再试试CAR-T”。

目前,包括CAR-T在内的免疫疗法基本上属于临床试验阶段,相关治疗技术还在发展之中,仍然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比如:在治疗实体肿瘤时,如何克服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如何解决脱靶毒性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临床上,CAR-T治疗失败的患者也有,却没有人报道他们。”杨建民说,“踏实看病,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缺乏相应免疫学知识的患者来说,在临床单位的宣传攻势面前,是无法判断细胞治疗的优缺点和疗效的。

另一方面,我国仍然缺少与“免疫疗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乱象。“很多单位只是照葫芦画瓢地开展免疫治疗技术。我一直认为开展免疫治疗必须严守两道标准:一是安全,二是有效。”杨建民表示,“国家应尽快出台符合国情的硬性标准,帮助中国分子生物医药工作者们在现有CAR-T的基础上再提高疗效,做得更好。”

2016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病)》及2017年科技部《“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明确将基因修饰细胞免疫治疗(CAR-T)个性化治疗标准作为重点专项进行研究。

所以,专家们建议,对“免疫疗法”,一定不能盲目轻信,也不可贸然排斥。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