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移动医疗: 医生能随你而动吗

骑猪兜风 2016-08-09 10:59:46    201126 次浏览

移动医疗: 医生能随你而动吗

浙江省杭州市,一名医护人员在拍摄患者在微医集团杭州手术中心就诊网上付费的二维码。

移动医疗: 医生能随你而动吗

用户对医药类网站日均搜索请求超过千万次

“如今APP的红利已经消失,很庆幸春雨医生五年前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今天到达了万物互联的新阶段,互联网所带来的高效联结已经有所体现,促使互联网医疗服务从‘连接人与信息’到‘连接人与服务’的迁移。”春雨医生CEO张锐在近日举行的在线问诊开放平台战略发布会上说。

国家卫计委最新公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0亿人次,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6次。另有数据显示,用户对医药类网站的日均搜索请求超过千万次。

医疗需求大、资源紧张是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公众对医疗资源需求的痛点,是时下互联网公司与医疗企业在移动医疗领域深耕掘金的重要方向。

到医院看病:从2小时缩短至3分钟

“互联网日趋成为获取医疗信息、医疗服务的重要渠道。在‘魏则西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于医疗健康信息的辨别能力有所提升,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更为垂直、专业的互联网或移动医疗平台进行咨询,获得真实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张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如今很多人生病,都会先到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疾病信息,再选择去相关的医院进行治疗。

互联网作为公众提供了相关疾病的信息介绍,同时也对医生问诊工作起到了辅助作用。春雨医生副总裁王建国介绍,互联网医疗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快速响应。“一位病人从家到医院看病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这其中包括从家到医院、挂号、排队、问诊。但是通过互联网问诊平台,这个过程最多需要3分钟。”王建国说,利用互联网无论是移动端还是电脑端的病人可以通过与医生语音或者视频进行问诊,从而减少病人看病很多繁琐环节。

王建国介绍,曾有位身在美国的春雨医生用户在问诊平台上询问医生,自己躺在床上,左右不能活动,不确定自己到美国的医院可以看哪个科,是否可以去医院的急诊科。问诊平台的医生很快接诊,通过照片和病人描述,医生告诉病人,虽然无法确定他可以去哪个科,但这种状况绝对符合急诊科的条件。

“通常在美国,急诊科并不是随便可以去的,必须要在紧急状况之下,不然会被拒绝。类似这种远距离的问诊,互联网平台上的医生虽然不能直接提供诊断结论,但是他确实能够提供接下来就医选择。”王建国说。

医生照顾病人:从几十个到二三百个

时下不仅互联网公司在积极地探索医疗服务领域,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企业也希望将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推广得更远。北京朝阳医院西院ICU主任、呼吸科副主任曹志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远程医疗技术的出现,对于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我们正在尝试持续收集患者在家庭使用呼吸机的呼吸数据并上传到云服务器,实时查看患者的状态。”

由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与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和嘉业)共同研发的“BMC ”数据平台,配合怡和嘉业研发的呼吸机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并通过云平台上传、管理患者的呼吸及生命体征数据,并进行分析解读。通过这一平台,医生可以实现远程回访,更及时作出预警诊断,同时更好地掌握患者使用仪器的情况,以更好地指导患者在院外、在家庭进行治疗。

曹志新介绍,目前我国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0%,即全国约有1亿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发展到晚期,病人会出现严重的憋气症状,生活难以自理,此时对患者提供足够的呼吸治疗显得尤为必要,患者对于医疗管理是强需求,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曾是摆在医院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一道难题。

“以往我们一个医生只能看护几十个病人,如今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平均每个医生可以照看200—300个病人。”曹志新说,呼吸数据管理的进步,使得家庭医疗变得更可及,也让医生的力量得到最大化的延伸。

北京怡和嘉业总经理许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他们发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产业融合的契机,因此开始探索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创新性医疗服务模式,希望可以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管理作为入口,找到互联网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之路。

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增长率45%以上

互联网为医疗服务提供了便捷,在技术推动和资本助力下,移动医疗近年来在国内呈现突飞猛进态势。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政策环境为这一新兴领域发展注入了动力。

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看好,促使近年来我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增长率均保持在45%以上,据预测201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率达到128.6%;横向对比发达国家,美国同期的医疗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大概是8万亿美元左右,占GDP的17%。这表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我国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认为,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降低因地区和收入差异带来的医疗资源服务的供给差异和分配不均。利用移动终端向患者和医生发送医疗提醒和诊断信息,将提高医疗健康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健康档案、用户社区、健康管护等功能,医务人员和患者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来检测和治疗慢性病,完善从治病到防病的完整医疗健康体系。

互联网医疗还处于初级阶段

类似于春雨医生提供的免费问诊服务,在各类移动医疗服务中都会包含,如何使其日臻完善或脱颖而出?张锐认为,移动医疗成为继搜索引擎之后的更具生命力和商业潜力的医疗健康入口,地位正在凸显,不同于搜索引擎的连接人与信息,在线问诊公司是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

“‘魏则西事件’反映出如今人们患病后处理的方式。”张锐说,向互联网找信息是通常人们做的第一步,这需要专业的平台提供专业的解释,因为医疗是一个容错率极低的工作,谁来为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负责,同样是互联网医疗发展面临的问题。目前只有打造专业的问诊平台、建立公平公开的机制才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一旦政策为互联网医疗打开闸口,现有医疗资源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将成倍提高。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数据技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移动医疗健康平台建设,探索可持续的商业盈利模式。“要完成这些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朱恒鹏说。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