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IBM沃森肿瘤“机器人” 入华一年:探路医疗AI商业化

游客 2017-08-14 06:57:26    201629 次浏览

“去年不少患者拿着病例和一本厚厚的治疗方案来找我,我当时疑惑什么医院的医生会撰写这样完整的治疗报告,后来才知道这份详细的治疗报告是人工智能自动系统生成的。”这就是从医20年的广东祈福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赵昌林脑海中医疗人工智能最初的模样。

两个月前,赵昌林诊室门口多了一个“沃森诊室”标注牌,在他的诊室通往导诊台的候诊通道和导诊台的墙面上,分别增添了近两米高的沃森宣传海报和“祈福医院Watson授权服务中心”金色牌匾。

沃森全名是 Watson for Oncology,又被称为沃森肿瘤机器人,是1997年战胜国际象棋冠军的超级电脑IBM“深蓝”的后裔,因2011年参加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在总比分上战胜了该节目最高奖金得主的人类选手而名噪一时。

此后,沃森牵手美国医院进军肿瘤治疗,并自立门户多次大手笔收购,宣布商业化,开始逐步走进医生的视野。在去年8月的IBM全球发布会上,沃森中国独家运营商杭州认知宣布牵手国内21家三甲医院进军医疗领域,这是沃森第一次在中国医生面前高调现身。如今,沃森进入中国正好满一年。

不过,沃森的本土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沃森前期需要一家家敲开中国医院的大门、一点点汉化满足中国医生的需求、结合国内市场搭建面向基层的医联体,摆在沃森面前的还有继续汉化、增添肿瘤病种等多重挑战。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沃森的“出场费”等同于高端诊疗服务。

  医生仍是主角

在赵昌林十余米宽的诊室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沃森,它其实是一个名为“沃森智能应用平台”的软件。

“去年10月刚接触沃森的时候,我们足足培训了一天该如何操作它,记得当时软件是全英文操作,只覆盖4个肿瘤病种,很多医生受限于语言能力无法使用,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赵昌林回忆道,到了今年,沃森增加到7个癌种。

据了解,沃森诞生于美国,是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历时四年半“训练”出来的,它汲取了300多份医学期刊、250余种教科书及近1500万页文字,同时还吸收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临床指南。

杭州认知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杭州认知版沃森目前已完成18万条中文术语词汇和英文标准医疗术语词汇映射关系的建立,解决了中英文病历的转换共享及治疗方案本地化扩展,实现服务界面汉化。”

不过,记者在赵昌林展示的乳腺癌病例信息录入界面依旧看到不少英文信息,例如“先前的一线乳腺癌转移治疗”一栏还有部分内容需要汉化。赵昌林告诉记者:“沃森的更新主要是英文转汉字和疾病录入信息的细化,例如危重病情况、转移位点以前都没有,一些已有选项上也增加了子选项。”

医生在沃森操作过程中非常重要。首先是“已知病人情况”需要医生手工录入,除了病人的个人信息、治疗史之外,疾病类型、状态、是否转移、危重等诊断层面的信息全部由医生判断。

赵昌林指出,医生录入信息之后,沃森会识别系统数据,如果输入的信息错误,系统会提示“在你的信息处发现了矛盾的信息”。在没有给出最终结果之前,医生需要将信息对比数据并查找错误。

完成全部信息录入之后,点击“Ask Waston”一栏,一份70页至100页的治疗报告就会生成。目前,沃森可输出内容包括:推荐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遵循了哪些指南和治疗思想、帮助寻找到患者的临床医学证据、用药建议以及与相关药物副作用提醒。

“治疗方案的最终决策权是在医生手里,治疗过程如果出现了什么副作用、并发症、合并症等,也需要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临场处理。”赵昌林说。

沃森的主要任务不是提高肿瘤治疗的准确率,而是注重如何治疗,这也是杭州认知COO王泰峰屡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及的。他强调:“如何防止误诊确实是沃森下一步要做的事,而目前沃森注重的是如何治,是在规范化基础上实现个性化。”

  本土化挑战

如今,赵昌林所在的肿瘤科已经有三个沃森专门负责人,今年9月祈福医院的新院区即将开业,肿瘤科的病床将从45张扩张到130张,还将招募4名-5名肿瘤科医生,这些医生全部都会接受沃森的操作培训。

赵昌林觉得引入沃森是有意义的:对于医生来说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去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患者来说,治疗方案比较多、医生抉择不定的时候,沃森可以基于大数据得出治疗方案,或者患者治疗无效、出现了转移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看看有没有新的治疗思路。

在这背后,癌症治疗始终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医疗工作者每年都会发表大量专业论文,同时全球各大药企、机构也在研发治疗药物,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有数百种之多,即使是简单的两两组合也达到数万种,而各个组合之间的差距有时低于1%。

“一般医生做化疗,可能最多花十五分钟跟患者沟通为什么选这个方案、费用、副作用、做多久、突发问题如何处理等,沃森就可以提供详细的说明和备选方案。”赵昌林说。

另一名公立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沃森主要覆盖7个肿瘤病种,是最常见的肿瘤,沃森主要提供常规首选的化疗、放疗、手术方案,对于擅长处理各类疑难杂症三甲医院专家吸引力不算大。”

记者了解到,肿瘤领域变化极快,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有新的治疗方案、药物出来,治疗方向也从靶向治疗跳到免疫治疗。随着治疗观念的变迁,未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可能作为首选,而这一领域中外在技术、市场开放程度等都不一样。

此外,部分新的研究进展是通过学术会议的形式公布,论文会相对滞后,或者不发表论文,中国肿瘤药物研发、上市本身也存在滞后。而对于本身存在并发症、合并症的患者,沃森提供的治疗方案经常是需要医生审慎评估才能落实临床。

肿瘤患者对价格也有争议,沃森的使用价格等同于高端会诊服务收费。赵昌林告诉记者:“来询问沃森的患者还是比较多的,但有部分患者会考虑到价格因素,或对沃森了解不完整。”目前赵昌林使用沃森为患者服务的次数只有8次。

种种不足需要沃森去克服,而商业化拓展更是刚刚起步。杭州认知的方式是直接进驻医疗机构并搭建医联体、整合县域医院资源成立区域专科联盟、打造认知医学专业委员会,同时开发沃森智能应用云平台。

资料显示,肿瘤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医生参与为患者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沃森智能应用云平台是杭州认知在沃森基础上,整合沃森全产品线,并根据国内医院不同的诊疗需求进行调适而成。其作用是协助各医院与医联体进行多学科会诊,引进全球肿瘤临床数据并结合医院内多学科医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供治疗方案。

上述杭州认知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目前我们已接洽超过百家大型三甲医院,下一步将加强与县域地方医院协作,进行分级诊疗、远程会诊。”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