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生鲜电商遇“多事之秋” 天天果园拆分VIE 推进上市进程

骑猪兜风 2016-08-08 16:14:20    200769 次浏览

  在生鲜电商的“多事之秋”,天天果园宣布获得1亿元D 轮融资,并拆除了VIE架构,希望2019年启动国内上市进程。

  8月8日,天天果园宣布获得1亿元D 轮融资,投资方为张江高科(600895.SH)参股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天天果园创始人兼CEO王伟表示,这个月天天果园已经完成了VIE架构的拆除,而为了在国内上市,就需要实现连续盈利的财务要求。“创业板要求连续两年盈利,天天果园明年可以打平,2019年可以启动上市,天天果园会成为第一家盈利的生鲜公司。”

  而在此次融资后,张江高科将着力推进天天果园的国内上市进程。

生鲜电商遇“多事之秋” 天天果园拆分VIE 推进上市进程天天果园创始人&CEO 王伟(左)、联合创始人 赵国璋(右)

  天天果园创立于2009年,是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水果生鲜直供平台,自建冷库,冷链物流。2011年,天天果园完成天使轮融资,金额近1000万人民币,主要投资方为浦软创投。

  2016年年初,天天果园刚刚获得领投的D轮融资1亿美元。天天果园此前数轮的投资方还包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锴明投资(ClearVue)等,也都在D轮融资中跟投。

  对天天果园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实现连续两年盈利的财务指标要求。

  但目前国内生鲜电商的盈利状况并不那么乐观。艾媒咨询的分析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有4000多家企业,其中仅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盈亏持平。

  继今年上半年生鲜电商美味七七倒闭之后,接连有生鲜电商公司受挫。8月1日,生鲜电商果食帮宣布正式停业,称过去两年尝试各种办法仍未实现盈利。天天果园近期也爆出关闭所有线下门店的消息。

  王伟回应称,这些门店确实做了调整,但并非O2O战略的彻底调整。

  2015年3月,天天果园制定O2O策略,开设线下门店。王伟称,生鲜行业的消费多是即买即得的即时性消费,所以希望通过门店、App、互联网结合,打造从网上下订单、通过门店配送2小时的服务,但最终发现门店的效率运营并不高,且运营成本非常高昂,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关门店不代表天天果园的O2O不做了,我们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做。”王伟称,目前是把所有的门店转化成仓库,比门店的运营效率高很多。“一个门店最多的单量支撑度是200—300单,但是一个仓库最高能够做到1200—1500单,成本降低2/3,效率提升3倍。”

  而为了实现盈利,天天果园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一方面是开源,从水果转为全品类的生鲜电商,比如,与法国乳制品集团兰特黎斯(Lactalis)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兰特黎斯将“天天果园”作为其兰特品牌部分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首发平台。

  兰特黎斯创立于1933年,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集团,2015年,兰特黎斯集团销售额达170亿欧元,其中国际出口业务达75%。

  另一方面,则是收缩阵线,实现“节流”。区域扩张策略,从原来的大面积扩张,回归到一线城市为主,聚焦12-15个城市。

  “生鲜行业的全国扩张是一个难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解决很好,包括我们自己也在探索。我们不会像以前做100多个城市,会把一些重要城市做好,然后再做二三四线,逐步扩张下去。”

  葛培健说,2015年天天果园销售额8亿元,2016年预算收入为16亿元。而在“开源”、“节流”的多重作用下,有望尽快实现盈利。

  也因此,此轮1亿元融资,将主要用于未来的地域性扩张,还有新品类的引进以及供应链建设。

  王伟称,许多生鲜电商企业在资本的驱动下都做了非常多的非理性动作,比如补贴抢占市场、大量刷单等等,最终导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公司陷入资金的枯竭。而现在,大幅度烧钱的阶段结束,市场要回归理性。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