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再次合并,滴滴会像上次一样顺,还是像58一样乱?

骑猪兜风 2016-08-08 07:20:37    200690 次浏览

再次合并,滴滴会像上次一样顺,还是像58一样乱?

滴滴、Uber合并

滴滴快的、58赶集、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蘑菇街美丽说......昨天这个拼盘菜单上又加上了滴滴优步。随着巨头合并成为大势所趋,更多现在的小巨头也将加入这个菜单。

每次合并舆论都会形成一阵狂欢,不过似乎鲜有人关注狂欢之后整个的一地鸡毛。整合得好,那是1 1>2,用绝对的市场优势;整合不好,那就花大价钱消灭一个竞品,扶起另一个对手。对于合并的两个巨头来说,合并应该算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滴滴优步的合并会不会顺利,只有天知道。不过我们可以看看过往的案例,或许能有一些启示。

滴滴快的:合并成为业务加速器

对滴滴来说,“合并”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毕竟这次都已经是“二进宫”了。上一次的合并,今天回顾起来,可以说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巨头合并中最成功的一个。

从滴滴快的合并的一瞬间,这家公司就占据了几乎完全的网约出租车市场,在C2C的专车业务也有当时九成的市场份额。在之后,吕传伟退居幕后,滴滴很快就推出了顺风车和代驾两项新业务,并在9月更名为滴滴出行。半年的时间,滴滴不但完成了对快的和1号专车的整体消化,还将业务迅速拓展开,将原有的人员高效利用了起来。

回顾滴滴的这次合并,主观上是程维、柳青等管理层的手腕很强大。但还是有很多客观因素,决定了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又很大的弹性。

团队方面,快的本身专车和出租车业务就是半分离的,出租车业务主要由总部负责,而专车业务主要由收购来的大黄蜂(后来的1号专车)负责。这样离散的状态对滴滴来说反而方便进行价值观统一和业务再分配。1号专车业务直接并入滴滴的专车业务;原有的出租车团队则拓展出了代驾的新业务,凭着滴滴的优势把易代驾打得不要不要的。

业务层面来看,滴滴与快的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高度接近,两家公司的价值观也还算接近,所以在业务理解不存在问题。同时虽然两家打的昏天暗地,但其实都是只成立了3年左右的公司,尤其是出租车之外的市场,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这样的市场空间让滴滴有条件迅速把内部的剩余资源消化掉。

58赶集:生态体系折损严重

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在分类信息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8成,竞品只剩下百姓网一个。不过对新的58赶集来说,重心早就已移到相关的下沉业务上了。除了杨浩涌带着团队转进瓜子二手车,58也需要增强58到家、转转、斗米兼职、安居客等业务的投入。但和赶集的合并并没有催生出一个无敌的58同城,从2016Q1的财报显示,58赶集的亏损和营收大致是同步放大,毛利率还一定程度下跌。

与其他几个“被合并方”老大不同的是,58赶集合并后没多久,杨浩涌就带着团队转向瓜子二手车,要说也不是正式合并前杨老板就想好的,我反正是不信。而姚劲波就开始对合并后的58赶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营业务强化58、弱化赶集,子业务推动两边的团队快速合并。比起后面会提到的新美大,58赶集的合并进程可谓是快得多。

虽然58赶集的合并非常积极,但市场情况与滴滴大不相同。滴滴快的不过三年,就互联网公司来说正是青壮年;而58赶集都是10年以上的公司,基本上已经是历经沧桑的长辈了。两者的市场潜力不可同日而语。58和赶集的合并主要是为了降低互耗提高利润率,但从财报上来看,似乎目的并没有达成。

58和赶集的合并过程中最搞笑的,要属他们和生态链的那些事了。自从2015年4月,58赶集合并到,闹心的事就一直没间断过。

最近,疑似赶集代理商的用户发布了一篇名为《赶集十万员工致58同城CEO姚劲波的一封信》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大意是赶集的杨老板跑路了,然后58赶集在姚老板的带领下各种挤兑原赶集代理商的手段。文章在房产经纪人圈子里疯转。此前,58赶集还出过两次事,一次是洗车工围堵58大楼,另一次是代理商总部维权,还牵连出58赶集财务虚增的问题。这些就不详述了,有兴趣可以看看相关新闻。

在经营策略上,58比赶集更倾向直营,所以58赶集收缩代理商的策略是可以预见的。但58赶集对他们生态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原来靠着赶集吃饭的那拨人的处理方式太过于过河拆桥——一边要求代理商尽快提交潜在客户资料,又在代理交了底之后撤了代理。

这下被裁撤的代理商,迫不得已只能去找原本的老三百姓网合作,白白给对手增加实力。毕竟百姓网才100多人,比起58显然会更重视代理商。而且这样一来其他代理商也会兔死狐悲,以后再要动员代理商难度就大幅上升了。

可以说,58赶集的合并致使其生态链的信任度正在逐渐消失。

新美大:有条不紊或是谨慎过度?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两家在团购市场的份额合计大约为8成左右。张涛退居幕后,盘子交由王兴收拾。虽然团购领域优势巨大,但以到店消费的趋势来看,这样的份额并不安全。除团购之外,两家的业务重合度不算很高(或者差距很大),点评主要是UGC平台和婚庆,而美团则是电影、外卖、酒店的垂直业务。 合并至今也快十个月,各条业务线在今年的表现也就是及格分。团购姑且还有不小优势,其他业务,尤其是美团那边的业务,最占优势的猫眼业务已经出售,外卖和酒店依然还在缠斗。经历了数次业务重组最近刚刚落位,新美大最近逐渐落位,而一些极有希望的新兴业务也开始了快速拓展。

影响美团与点评合并进程的因素主要还是收到整个市场的掣肘。滴滴虽然有很大的政府压力,但竞争环境相对美团来说还是相对宽松的。

新美大诞生时整个市场的饱和度已经很高了,团购都铺到8线城市了。而美团团购之外的几块业务,基本上也是团购的延伸,也在趋近饱和。如果说滴滴的合并是为了进一步攻城略地,那新美大的合并更多是为了巩固优势。

除此之外,滴滴快的是代表BAT中的两极打代理战争,合并时百度的代打优步才刚刚热身完毕,这给了滴滴快速突破的时间。到店消费那边,新美大不但一直承受着百度糯米的直接冲击,由于新美大选择了站队腾讯,阿里也凭着支付宝直接参战。而外卖、酒店两条业务线的对手饿了么和携程,背后的大股东也是阿里和百度。实际上新美大一直处在1 v 2巨头的市场环境中。

这样的市场状况对美团来说是不敢乱动的。比如在冗余BD的处理上,美团没法像滴滴一样开个新战区让他们折腾(猫眼都卖了,哪有钱开新战场),也不能一裁了之(没裁对的话就是给百度糯米递邮包),所以只能折腾个pip(业务改进计划)来逼迫BD自然淘汰,但要淘汰1/3的BD,自然也是需要时间的。

美团现在的主要压力来自支付宝的弯道超车,糯米带来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不过新美大在餐饮业的优势让他们有条件逐步把线下消费转为自己的GMV。鉴于美团超强的执行力和点评超强的用户粘性,目前的优势依然还在新美大手里。但总体来说,新美大的整合工作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太突出的表现。

最后的问题

面对58赶集似的市场环境,做了一次像是新美大似的并购,在合并上有成功经验的滴滴还能再神奇一次吗?无所谓啦,只是看腻了战争大片的我们也可以看看宫斗剧嘛!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