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P2P坏账界定标准已递交监管部门 松紧把握很关键)
本报记者 陈植 实习记者 何晶晶 上海报道
导读
在一位P2P机构负责人看来,当前多数P2P平台的真实坏账率在5%-10%,有些激进型平台的坏账率可能更高。这也驱使相关部门着手制定P2P平台坏账 界定标准,让那些被刻意隐藏的坏账浮出水面,以便监管部门对其中坏账率较高,坏账额较大的平台采取措施防范更大的经营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拟定了一份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已递交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考虑到P2P业务属于借贷范畴,平台坏账的界定标准与银行信贷坏账几乎没有差别。”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围绕P2P平台贷款逾期多久将被计入坏账范畴,业内还存在不同意见。
记者向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人士求证,对方表示相关P2P管理政策均以公告为准。
“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即便实施,可能也要等到各地相关部门对辖区内P2P平台完成风险排查之后。”一位了解相关政策的人士透露,近期深圳等地方金融监 管部门针对辖区内P2P平台进行逐一风险排查,了解各家平台真实经营状况,这项工作将在7-8月底完成,“不排除相关部门在汇总各地风险排查报告后,对 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还会做一些修改。”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这个坏账界定标准尚未出台,不少P2P平台已经倍感“压力”。
“我们最担心的是,这个坏账界定标准过严,比如统一规定逾期90天的贷款就被列入坏账统计范畴。但按照行业操作管理,比如房产抵押类与信用卡余额代偿类 P2P贷款的坏账标准都是120-180天左右。”一家P2P机构负责人直言,如此P2P平台坏账率被调高,会影响到投资者信心。
融360创始人叶大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坦言,考虑到P2P贷款类型多元化,单一的坏账界定标准未必能全面反映各个P2P平台的真实经营风 险,行业似乎更关注各家P2P平台的利润额/坏账额之比,以此判断平台能否拥有足够的利润覆盖一段时间的坏账,确保经营风险可控。
“就像银行通过资本充足率与坏账拨备率制约坏账增长,P2P平台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遏制坏账额无序增长。”他指出。
P2P粉饰坏账难以持续
长期以来,坏账率一直是评估P2P平台经营安全性的重要考量标准。但事实上,多数P2P平台不愿公开真实的坏账数据,甚至有些平台通过各种方式粉饰坏账数据。
“为了降低坏账率,部分P2P平台都在各显神通。”一家P2P机构负责人表示,比较常见的,是P2P平台会在坏账计算方式做手脚——即只有贷款逾期时间超 过9个月或12个月之后,才被列为坏账,由此压低坏账率。此外,个别平台还会在贷款总额分母方面“精打细算”——不以同一时间的坏账/待收贷款余额作为坏 账率计算方式,而是将贷款总额作为分母,由此这些平台可以不断推出1-3年期贷款业务,变相压低坏账率。
“事实上,还有更多人为压低坏账率的方式。”他告诉记者,比如个别平台会更多采取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默许”借款人不断展期以掩盖平台坏账状况。
在这位P2P机构负责人看来,当前多数P2P平台的真实坏账率在5%-10%,有些激进型平台的坏账率可能更高。这也驱使相关部门着手制定P2P平台坏账 界定标准,让那些被刻意隐藏的坏账浮出水面,以便监管部门对其中坏账率较高,坏账额较大的平台采取措施防范更大的经营风险。
但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P2P业内人士担心,一旦P2P坏账界定标准过严,反而变相加大P2P平台经营风险。
“若P2P坏账界定标准最终要求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悉数纳入坏账标准,那么我们坏账率可能一下子跳涨至少5个百分点。”一家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的P2P 平台负责人直言,目前他所在的平台将逾期180天以上的P2P贷款列入坏账范畴。究其原因,通常P2P贷款发生逾期一个月后,平台在多次催收无果的情况下 才会启动房产处置套现流程,从房产挂牌销售到找到买家回笼资金,可能又需要数个月时间。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一旦平台遵循P2P平台坏账新规“调高”坏账率,很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降低而出现挤兑压力。
对此,叶大清认为:“其实,平台坏账率高低,与平台经营者的业务扩张策略有着很大的关联。”他强调说,不同于欧美国家P2P平台坏账压力主要源自借款人信 用风险,国内P2P行业大部分坏账是由借款人欺诈风险产生——随着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出台,未来P2P平台风控模式将面临新的调整压力,一是投入更多 资源建立反欺诈风控体系,二是加强流动性管理,确保经营利润能覆盖一定期限的坏账额。
转型智能投顾面临新监管压力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P2P平台坏账界定标准面世,风险备付金制度也将遭遇不小的冲击。
“以往不少P2P平台都建立数额不等的风险备付金,作为刚性兑付的储备金,但现在他们面临的新问题,是如果坏账额高于风险备付金,同样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引发挤兑风波。”叶大清直言。
多位业内人士直言,要规避挤兑压力,P2P平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大幅增加风险备付金,但这会导致平台利润下滑,难以吸引风险资本青睐;要么剥离部分不良资产,但当前愿意接收P2P不良资产的机构并不多。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也倒逼不少P2P平台开始业务转型——借助智能投顾概念,引入基金、固定收益类资管计划、股票等不同类别资产引导投资者分散投资,以此掩盖P2P贷款业务的坏账状况。
“这也引发新的监管难题。”有P2P平台负责人坦言,如何对这类改头换面的P2P平台坏账率进行“穿透”审核,正考验相关部门的监管智慧。
他透露,个别转型智能投顾的P2P平台也有自己的顾虑——相关部门会不会借鉴基金子公司新的监管政策,对P2P平台主动管理型产品按3%-5%计提风险资本,这势必大幅加剧P2P平台的资金压力,倒逼P2P平台不得不放弃向智能投顾转型。
叶大清指出,P2P向智能投顾转型,其实还面临法律风险。毕竟,国内证券法规对投顾机构有着严格界定,即投顾机构只能向投资者提供咨询建议,不能触碰投资者账户与委托理财,而部分P2P平台借智能投顾概念设计理财产品推荐给投资者,无形间已经触碰法规红线。
责任编辑:白鑫_NT4464